疫情期間做好一線員工的防控防疫工作、開展關愛員工的多樣活動、節日期間對員工進行慰問,讓員工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在承擔建設地鐵任務的同時,也要保證地鐵的安全運營、有序開發,任務雖然繁重,但員工們卻樂在其中。在集團黨委高舉黨建引領旗幟,開展“專注本職,專注專業”等系列活動中,營造出“陽光、奮進、專注、務實”的企業文化氛圍,集團員工在工作中得到了提升,也感受到了集團對員工的關愛,這份關愛也傳遞到市民乘客身上,所以當大家走進地鐵站內,都能感受到一線工作人員昂揚的精神風貌。

軌道交通集團地鐵站點員工朝氣蓬勃意氣風發。

地鐵工作人員給乘客測體溫。(記者王協雲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林施贇 通訊員 朱儁博 本版圖/軌道交通集團提供(除署名外)

2019年12月25日,廈門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廈門正式邁入“雙地鐵時代”。地鐵改變了市民的出行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常坐地鐵,我們就會發現,地鐵站內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年輕的姑娘小夥,他們臉上總是帶着笑容,步伐總是那麼穩健有力,給乘客帶來“家”一般的溫暖。在他們身上,能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和敬業的態度。

人們都說,相由心生,正是軌道集團打造的“陽光、奮進、專注、務實”的文化氛圍,讓員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他們纔會展現出最美的一面。

疫情無情運營有情保障一線防疫物資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集團黨委高舉黨建引領旗幟,第一時間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下設7個工作組,成立7支地鐵先鋒黨員突擊隊,運營和場站公司下設17支突擊小分隊。集團黨委召開3次黨委擴大會議和8次專題會議,及時研判疫情態勢,安排部署防控措施,研究部署防控工作,編制應急預案,統籌組織各單位積極應對、科學防控,全力以赴做好非常時期的安全生產和員工健康管理等工作。

軌道集團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迅速進入緊急作戰狀態,堅守崗位、靠前指揮,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集團黨委實行班子成員帶班制,深入地鐵及BRT車站等重點區域,慰問一線員工,檢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實行每日疫情防控早報制度,掌握集團系統員工、保安保潔委外員工、施工參建單位員工及物資儲備等動態管理情況。

軌道集團通過組織“點對點”大巴、包列、包機,發放補貼激勵外地工人返廈返崗,並在駐地開展封閉式管理,確保地鐵建設項目關鍵工序復工率100%,獲得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同時,集團還提前謀劃、及時採購防疫物資,爲防控與復工做足準備;持續做好各站點測溫安檢及物業場所的安全消殺,以及訪客登記管理、食堂錯時錯位用餐等各項後勤服務,確保自疫情發生至今集團始終維持“零感染、零疑似、零確診”的良好局面。

深入瞭解員工需求解決員工實際困難

地鐵職工社區內外景一組。

只有真的關愛職工,傾聽職工的心聲,才能真正瞭解職工的內心。爲此,軌道集團開展“兩節”期間職工、困難員工、一線疫情防控職工等慰問工作,開展三八節“愛心地鐵·溫暖傳遞”系列活動,同時還申報市級五一勞動獎章,承辦市級技術比賽、百萬“五小”創新大賽等活動。

3月26日,集團在巖內站、集美大道站開展兩場“員工面對面交流”座談會,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格深入一線傾聽員工心聲,交流談心,解決員工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做好針對性思想引導工作,進一步加強員工思想政治教育。

集團黨委將關愛員工的行爲落實到細微處,在就餐保障方面,目前在地鐵1號線、2號線50多個站和場站公司的45個站點工作的員工,都能喫上自己食堂的飯菜;在住宿出行方面,集團通過爭取政策,讓員工住進了公租房,並在公租房社區開通了接駁班車,解決了員工們出行的煩惱;在職業發展方面,集團通過規範規章制度,打通員工的晉升渠道,讓員工們明確努力的方向。

疫情期間,軌道集團各單位建立居家隔離、在鄂職工等重點人員微信羣,持續關注員工思想動態和生活情況,及時提供防疫物資保障。有專人對員工進行跟蹤醫學觀察,做好每日測溫登記,及時處理異常情況,對因疫情未能返廈職工的留守子女開展慰問活動,送去防疫慰問品,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開展EAP員工心理疏導,組織“全民健身防疫情”“愛的無線電”視頻慰問會等活動,爲滯留湖北員工寄送復工禮包,送上暖心的問候;深入一線對員工進行心理釋壓,動員跨區通勤員工統一住宿,確保日常健康管理。

【人物】

迎難而上深入施工現場排險

>名片:邱林楓地鐵3號線過海段一工區業主項目經理

>聲音:必須深入施工一線,跟蹤、掌握施工動態,熟悉每一道工序,才能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熱火朝天的地鐵3號線廈門本島至翔安過海通道工程海底施工現場,有一個身影在開挖、海底泵房、二襯臺車上穿梭着。只見他來回巡視,檢查着各個安全環節、質量細節,不停地與現場值班負責人交代着重點。他的心裏裝着所有工序內容與施工安全,他就是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一工區項目經理邱林楓。

從事施工與管理工作近二十年,邱林楓在高鐵、公路等工程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的施工與管理經驗。如今,他投身軌道交通建設領域,由原先的施工建設者轉變爲一名業主管理者,但滿腔熱忱、踏實務實、盡心盡責的服務精神並沒有改變。

廈門本島至翔安過海通道工程海底隧道全長4公里,“洞中洞,洞中坑,坑中洞,大洞套小洞”,地質極其複雜,圍巖突變頻繁,裂隙水發育且水頭壓力大,施工風險極高。面對地質如此複雜的施工環境,邱林楓迎難而上,以豐富的實戰經驗,結合各參建方的力量,戰勝重重困難。

針對地質多變情況,他細心總結分析,把圍巖變形的監測和注漿效果作爲控制施工安全的關鍵環節,認真落實各級領導與部門的工作指令,優化並改進施工方案,及時組織分析、總結施工過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截至目前,過海段已成功穿越8次海底風化深槽,正向最後一個f2海底風化深槽發起總攻衝刺。

邱林楓力求把施工現場一切安全動態都看在眼裏、裝在心裏,切實做到對安全心中有數。過海段海底隧道礦山法施工過程圍巖突變頻繁,不時出現掉塊、湧水等險情。面對險情,邱林楓積極發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作用,身先士卒,衝在前頭,與施工單位一道全力組織搶險,最長一次在隧道內一待就是66個小時,直至風險排除他才放心。

勞動創造未來,拼搏成就夢想。邱林楓始終堅守在海底隧道施工第一線,爲了工程有序開展與安全,他帶領各參建方攻堅克難,奮勇掘進,向着“最後一米”穩步前進,奏響了新時代最美建設者的奮鬥凱歌。

苦練內功參與開發預警系統

>名片:林青山軌道集團電客車維保員

>聲音:我是共產黨員,又是廈門地鐵的一分子,要立足於本職崗位,專注本職、專注專業,爲電客車安全平的穩運營貢獻自己的力量。

“90後”共產黨員林青山始終牢記宗旨,愛崗敬業,在電客車維保崗位上圓滿完成了各項檢修工作及生產任務,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帶頭模範作用,在車輛維護這一平凡的崗位上,發揮着不平凡的作用。

雖然所學專業和工作專業不同,但林青山要求自己“都要懂”。入職後花比別人多出幾倍的時間學習資料,在半年的培訓時間裏,記錄厚厚五本筆記本,專業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

除了“懂”,還要求“精”。他先後提出電客車空調系統通風機接觸器輔助觸點整改、電客車間壁門鎖芯等整改建議,並在得到驗證後實施。通過三年的努力,林青山從一名僅懂得電客車部件檢查的員工蛻變成一名能快速處理電客車各種疑難故障的技術能手。

每到七月,廈門最高氣溫達到37℃-38℃,但即便高溫炙烤,檢修人員都要鑽進地鐵列車底部狹窄的地溝裏,在通風不良且存在電機等高溫部件的空間,一呆就是半個小時,每次進入地溝不到5分鐘,大家就會汗流浹背。但每次檢修作業時,林青山都會主動進入地溝,讓其他同事在相對輕鬆的列車兩側進行檢查,他總說“天氣熱,誰都不想悶在地溝裏,我是共產黨員,要起到帶頭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林青山還在車間黨支部的大力支持及帶領下,建立“黨員先進工作室”,專門用來改進工作中可以改進的地方,思考可以提升效率及可靠性的方法。工作室創建以來,他不僅發表了多篇優秀論文,還自主研發了能夠提高車門檢修質量、大大降低正線運營故障率的裝置,爲公司節省了經費,也給後期研發積累了經驗。

此外,在車間支部的帶領下,林青山還積極參與設計開發了“庫內列車移動報警系統” ,只要電客車庫內移車作業時,系統就會發出蜂鳴加報警燈閃爍警報,提醒作業人員有列車在移動,要注意安全,實現列車移動預警,做到安全可視化,大大提高庫內作業人員的安全,並獲評破解難題優秀課程。

【亮點】

項目部設置臨時觀察區

在疫情形勢最嚴峻時,爲做好防控工作,確保安全復工復產,軌道集團建設分公司在3號線過海段島外駐地設立了臨時觀察隔離區,專門用於新增返崗人員執行監督性醫學觀察,避免了新增人員與在廈人員交叉混住,保障了地鐵建設的健康安全。

臨時觀察區設有17間獨立宿舍,佔地2500平方米,能對34人進行監督性醫學觀察,並與其他區域相互區隔,獨立成院。爲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該項目工區還建立了健康服務小組,制定臨時觀察區管理實施方案,明確了具體職責分工、返崗人員登記入住觀察流程及健康防護知識等內容。

提升疫情防控信息化水平

爲貫徹落實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要求,提高信息上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軌道集團運營分公司客運中心快速行動、積極部署,全力推進健康檔案管理信息化、防疫物資領用信息化,極大地提升了信息採集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健康檔案管理信息化:“體溫36.5℃,請識別二維碼填報健康檔案。”在廈門地鐵各站區客服中心,上班前班組成員有序測溫,並完成二維碼健康檔案填寫,全程用時不超過10秒。員工通過掃描相關二維碼進入微信小程序界面,進行初步的信息選擇後就可生成屬於自己的二維碼上報頁面,每日兩次測量體溫時,選擇測溫時間並填入體溫,兩步即可完成數據上報,後臺數據導出,只需1人即可完成。

防疫物資領用信息化: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地鐵車站每日消耗的防疫物資有口罩、手套等需每日統計,以便掌握消耗情況。車站建立了《防疫物資領用登記表》《口罩領用登記表》《車站防疫物資消耗表》,每日定時在雲盤填報消耗數據。自從啓用線上領用防疫物資,通過後臺數據導出,大大減少了車站紙質臺賬及線下統計工作,員工只需掃描二維碼進行領用登記即可,在確保數據準確的情況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