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今年包括《2019年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點》在內的多個文件也明確將持續推動大型煤炭企業強強聯合,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兼併重組中小型企業, 進一步提高安全、環保、能耗、工藝等辦礦標準和生產水平。而全國煤炭消費量僅同比增長0.8%,所以煤炭供需總體上是寬鬆的,但是山西、陝西、內蒙古三省的煤炭產量佔到全國煤炭總產量的接近70%,東北、西南、兩湖一江地區自身煤炭產量較低,在用煤高峯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結構性的緊張。

原標題:11家煤企巨頭聯合倡議保供穩價

臨近年底,2020年電煤價格談判進入關鍵時期。距離12月4日2020年度冬季全國煤炭交易會開幕還有一週多時間,11月25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1家中國煤炭企業巨頭聯合“發聲”,倡議保供穩價。業內人士認爲,當前煤炭供需總體上寬鬆,但東北、西南、兩湖一江等地區在用煤高峯期或出現緊張局面。按照計劃,明年行業結構性優化將加碼,淘汰落後產能、推進兼併重組,未來全國大型現代化煤礦的產量佔比會越來越大。

電煤年度談判進入定調關鍵期

一如往年,2020年的電煤合同談判中,價格依然是雙方關注與博弈的重點。

11家中國煤炭企業聯合發佈的倡議書提出,全面落實國家穩定市場的政策措施,繼續堅持和不斷完善產能減量置換、調峯與應急產能儲備、中長期合同與“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最低最高庫存、平抑價格異常波動和企業信用評價等制度,確保煤價保持在綠色區間中運行。

“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與‘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已經成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紀委書記張宏在11月25日的2020冬季全國煤炭交易會新聞通報會上介紹說,從2017年以來,中長期合同價一直在570元/噸左右,目前是553元/噸,市場價格保持在綠色區間。今年電煤合同70%以上是中長協,其中三年的長協合同不在少數,基礎價是535元/噸。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履約率在90%以上。

倡議書強調,要樹立長遠發展、協同發展的理念,將堅持簽訂中長期合同作爲營銷工作的重中之重,堅守“基礎價+浮動價”的中長期合同定價機制。已經簽訂的三年中長期合同要堅持誠信經營原則,履行社會責任,嚴格履行煤炭銷售合同,進一步提高中長期合同兌現率。儘早開展2020年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多籤、籤實中長期合同,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爲構建煤炭上下游企業和諧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泰君安分析師翟堃表示,臨近年底陝蒙地區多數煤礦開始通過停產檢修等手段主動收縮產能,再加上安全大檢查,短期供給端的釋放有所收窄。從需求看,隨着供暖季到來,電廠日耗開始季節性上升,但庫存依然處於相對高位,煤價現貨暫無上行壓力。而按照各指標最新情況測算,5500大卡動力煤12月度長協價爲546元/噸,較11月的數據下跌7元/噸。

東北、西南等地區或供需緊張

電煤年度價格博弈的背後是對未來煤炭市場的走向判斷。“目前煤炭市場供需總體上是寬鬆的,明年也基本上是平穩的。”張宏說。

這一切變化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無關係。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底,煤炭行業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8.1億噸,今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多省已經提前完成今年的煤炭去產能任務。河北省發改委表示,2016年至2019年,全省共壓減退出煤炭4807萬噸,階段性任務超額完成。山西也將在11月底全面完成該省煤炭化解過剩產能省級驗收工作,屆時其“十三五”期間的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目標將有望提前一年超額完成。

張宏介紹說,通過有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實現了市場供需的基本平衡。今年一些大礦井先進產能陸續釋放,1至10月份,全國原煤產量30.6億噸,同比增長4.5%。煤炭進口2.8億噸,同比增長9.6%。而全國煤炭消費量僅同比增長0.8%,所以煤炭供需總體上是寬鬆的,但是山西、陝西、內蒙古三省的煤炭產量佔到全國煤炭總產量的接近70%,東北、西南、兩湖一江地區自身煤炭產量較低,在用煤高峯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結構性的緊張。

日前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煤炭供需總體平衡,東北地區供暖用煤需求明顯增加。針對東北地區煤炭資源供應,今年7月以來各相關部門、地方和企業就開始着手準備,採取綜合措施,落實煤源,提升儲煤水平。目前,遼寧、吉林、黑龍江重點電廠存煤可用天數都在24天以上,較去年同期提高6至10天,居民供暖用煤得到較好保障。

兼併重組等繼續推進

隨着持續不斷地化解過剩產能,煤炭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張宏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煤礦數量由2015年的12000多處減少到目前的5600多處,大型現代化煤礦的產量比重在大幅提升,預計目前已經佔到了全國煤炭總產量的80%左右。

與此同時,煤炭兼併重組、新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行業效益回升。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僅441億元,其中大部分企業虧損,而今年前9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165億元,佔全國煤炭產量70%的大型煤炭企業利潤爲1124億元。

“明年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將推進,要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深化改革的路要一直走下去。”張宏認爲,明年以及“十四五”期間,30萬噸/年以下的小煤礦將繼續關閉,同時一些產能90萬噸以下的煤礦也將進一步枯竭,預計未來全國大型現代化煤礦的產量比重會越來越大。

據瞭解,截至今年8月,我國30萬噸/年以下煤礦數量仍有約2100處,淘汰落後產能、破除無效低效供給的任務依然較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聯合印發的《3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方案》提出,力爭到2021年底,全國30萬噸/年以下煤礦數量減少至800處以內。

煤炭的兼併重組也將進一步推進。早在2018年年初,《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

而今年包括《2019年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點》在內的多個文件也明確將持續推動大型煤炭企業強強聯合,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兼併重組中小型企業, 進一步提高安全、環保、能耗、工藝等辦礦標準和生產水平。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央企也開始退出相關煤炭行業,這一部分煤炭企業估計將來會經過整合兼併重組,煤炭行業兼併重組現已提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