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火星技术正在突破,宇航员将被设置成冬眠,或解决饥饿、伤害

太空探索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而在这个新世纪,人类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探索过程进一步完善优化,我们要从过去只能进行无人探测器探测,转化发展到实现载人登陆进行更远距离的飞行。而要实现这个跨越过程,当下还只欠缺一种关键的东西,那就是跨时代的航天技术。

今年9月,人称“硅谷钢铁侠”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CEO马斯克,公开展示揭开了“人类史上最强大的太空运载工具”——“星船”的神秘面纱。他宣称,“星船”可以装载最多100人同时前往火星,最快将在未来6个月开始启动在轨测试。这些雄心勃勃而又真实可信的规划,让全球航天界人士感到火星登陆似乎触手可及了。

也就是在去年的11月26号,NASA发射的“洞察号”顺利抵达了火星,并且陆续向地球传回火星最新的资料照片。虽然这一切令人感到鼓舞,但人类不能不忽视“洞察号”访问火星的时间。从5月5号开始发射,到11月26号抵达,这个周期是半年零21天。所以我们从这个过程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探测器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但是火星其实是除了月球以外,最接近地球也是人类最有可能到达的行星,因此才被人类视为是未来的移民首选。

登陆火星技术正在突破,宇航员将被设置成冬眠,或解决饥饿、伤害

当人类带着巨大的梦想去实现在宇宙中的探索旅行,还有一些重要问题其实是绕不开的,值得我们人类必须去认真思考加以彻底解决,这就是长时间的太空旅行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即便是按照“洞察号”的速度来参照,那些想移民火星的人,起码要在太空中逗留半年多之久。

且不说太空旅行如此长的时间,会对这些宇航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深刻的后果,就单单说这半年多期间的饮食和排泄就是最大的难题。所以说,技术是限制我们人类成为更高级文明的最大阻碍,在我们还没有研发出最快速能到达火星的新型探测器时,我们需要借助一切合适的简单可行办法,从而克服星际旅行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那么还有什么好办法呢?貌似答案就是在“冬眠”上。虽然人类已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失去了冬眠能力,但是身为哺乳动物,冬眠是每种哺乳动物都天生具有的能力,只是不知道从远古那个时期开始,导致人类这一基因退化而被封存起来。

众所周知,冬眠期间,动物的身体将会呈现一种无需进食饮水的低消耗生存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让人类冬眠基因重新激活,而应用到我们的太空探索中,那么绝对是一项超前的实用发明。

登陆火星技术正在突破,宇航员将被设置成冬眠,或解决饥饿、伤害

​10月21日,据外媒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一位科学家宣称,在不久的将来,前往火星的多名宇航员,可能会被设置在人工冬眠的宇宙飞行理想状态。欧洲航天局高级科学顾问马克·麦考伦教授也表示,冬眠状态可以减少前往火星7个月旅程中,对大量食物的需求。

虽然将宇航员置于冬眠状态的想法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欧洲航天局确实已经在动物身上进行初步实验。麦考伦教授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人工冬眠实验,以使人处于七个月的睡眠状态,这样就不必担心食物不足。”他解释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宇航员在旅途中保持必要的长时间睡眠,从而减少食物、饮水的消耗,也大大减轻了航天器的负荷。”

根据麦考伦教授的说法,将宇航员安置在这种睡眠状态,还可以起到防止宇航员之间在艰苦的旅途中,爆发战斗的作用。他解释说:“如果在航天器狭窄数百立方米的空间里,100个人要在一起待七到九个月的时间,也许到最后只会剩下20个人,因为他们在途中将要面对饥饿游戏,他们彼此之间不得不进行互相残杀。”当然这也是一种假设情况。

目前,科学家们还正在进行冬眠的相关研究,希望借助冬眠的原理,而研发出可以帮助人类实现“人工冬眠”的药物,从而解决未来长时间的星际旅行所遇到的食物、睡眠、孤独寂寞甚至伤害等一系列的棘手问题,让人类的火星之旅变得现实简单快乐。(浔阳江上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