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以为会是逍遥派这个隐世门派,其实从天山童姥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的武功虽是精妙,却有些故步自封的意思,并且逍遥三老的表现也没有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和萧峰来得抢眼,而这四位高手又全都不是扫地僧的对手,何况少林卧虎藏龙,根本不知道少林派中还有多少像扫地僧一般的隐藏高手,再加上武林有大事件都在少林展开,可见少林派才是这个时代最有统治力的门派。之所以有“武林”产生,就是因为习武之人们加入了各种门派,百家争鸣,才有了“林”,如果只有一家独大的话,恐怕就没有那么多武林纷争了,比如《天龙八部》一书中,天山童姥统领的灵鹫宫势力就把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给制得死死的,这就是江湖统治力的体现,不过很明显,三十六洞和七十二岛都是一些不入流的门派,所以灵鹫宫的统治力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童姥还感叹世间武功进步神速,可见她不知武林也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她的认知是十分局限的,而本文就聊一聊从上帝视角来看,金庸笔下那些在某一时代最有统治力的门派。

之所以有“武林”产生,就是因为习武之人们加入了各种门派,百家争鸣,才有了“林”,如果只有一家独大的话,恐怕就没有那么多武林纷争了,比如《天龙八部》一书中,天山童姥统领的灵鹫宫势力就把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给制得死死的,这就是江湖统治力的体现,不过很明显,三十六洞和七十二岛都是一些不入流的门派,所以灵鹫宫的统治力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童姥还感叹世间武功进步神速,可见她不知武林也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她的认知是十分局限的,而本文就聊一聊从上帝视角来看,金庸笔下那些在某一时代最有统治力的门派。


(天山童姥剧照)

《天龙八部》一书堪称金庸笔下的武学巅峰之作,其时代背景北宋哲宗时期也的确是武林的鼎盛时期,毕竟根据武功退化论来说,它是除了《越女剑》所处的春秋时期最早的一部作品了,而《越女剑》中并未形成武林的概念。

要在《天龙八部》中有统治力可绝非易事,此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家争鸣,中原武林有少林、丐帮这些大派,大理有段氏群雄,西夏有一品堂,吐蕃有鸠摩智,辽国还有萧远山这种级别的高手,那么哪个门派能够在这个时代有统领群雄的能力呢?答案很简单,少林派。

有人以为会是逍遥派这个隐世门派,其实从天山童姥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的武功虽是精妙,却有些故步自封的意思,并且逍遥三老的表现也没有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和萧峰来得抢眼,而这四位高手又全都不是扫地僧的对手,何况少林卧虎藏龙,根本不知道少林派中还有多少像扫地僧一般的隐藏高手,再加上武林有大事件都在少林展开,可见少林派才是这个时代最有统治力的门派。


(扫地僧剧照)

不过少林派在《天龙八部》中的强大远不及后文提到的这两个门派,所以它只能排在最末。

统治力排在第二位要数《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势力,虽然《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以及《倚天屠龙记》并称为“射雕三部曲”,不过令人纳闷的是前两部作品中几乎不见明教势力的活跃,然而周伯通在介绍《九阴真经》的创作背景时却又提到过黄裳、明教等关键字,可见“双雕”时代的明教是存在的,只是不屑与中原群众争霸罢了。

那么《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有多强呢?其实从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役就能够看出一二,六大门派为何会在此时围攻光明顶?就因为明教教主阳顶天和右使不知所踪,法王有的脱离门派自立门户,有的下落不明,明教众人又受了伤,否则六大门派断然不敢围攻明教,张无忌的出现只不过是个意外罢了。


(明教剧照)

事实上六大门派若敢与明教为敌,又为何不在阳顶天当教主时去呢?原因也很简单,当年阳顶天一人将少林三渡打得数十年没敢下山,可见此时代的明教之强大是凌驾于中原其他各派之上的。

如果要有门派比《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更具统治力的话,那只能是《侠客行》中的侠客岛势力了,多数读者将《侠客行》划分为玄幻之作不是没原因的,就在于侠客岛势力的确是强得过于离谱了。


(龙木岛主剧照)

书中赏善罚恶二使每隔十年就会来中原武林发放赏善罚恶令,中原各派掌门吃能不情不愿的喝下腊八粥,去往侠客岛,而去了侠客岛的人却从没一个回来过,因此中原武林人心惶惶,赏善罚恶二使强大如斯,却只被赋予了“张三”、“李四”这种随意的名字,读到后续的剧情才明白,他们的确只是两个小喽啰而已,侠客岛上强如他们还有六七十人。

侠客岛的两位岛主则有过堵住少林大门七天七夜的操作,试问金庸笔下还有哪位高手有这种能力?侠客岛势力对于中原武林已经不能用统治来形容,它就是中原群雄中的梦魇。

论金庸笔下在某一时代统治力最强的门派,毫无疑问就是这三个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