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週五晚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佈了最新的反制措施,宣佈將依法對自美國進口的約600億美元產品按照四檔不同稅率加徵關稅。

這是針對美方威脅加徵中方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25%關稅的堅決回擊。

中方發佈反制措施後,多家美國媒體及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就中美貿易爭端表態,擔憂中美貿易爭端將使美國受損。

此輪徵稅清單一旦實施,將如何影響美國市場、企業和消費者?

在中方宣佈將對自美國進口的600億美元產品按照四檔不同稅率加徵關稅後,美國彭博社分析稱,中國的反制措施顯示出其無意在這場“貿易戰”中後撤。

美國《華盛頓郵報》文章認爲,美中快速升溫的貿易爭端目前沒有緩和的跡象。特朗普政府本想通過關稅手段實現削減對華貿易逆差的目的

不過,鑑於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依賴程度,這一目標已被證明難以實現。目前也無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行之有效。

根據美方公佈的消息,最早將於9月5日實施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加徵,此前將舉行聽證會。美方加徵之日,將是中方反制啓動之時。

僅從數據上看,6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之間似乎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豔指出

按照中美各自的統計口徑,雙方其實都是對對方40%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6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從貿易的比例上看是相當的。

中國2017年從美國進口商品的總額大概是1500億美元,600億美元相當於40%。中國對美出口按美國統計大概是5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也基本相當於40%。

另外從稅率看,美國初步確定爲10%,也有可能提升到25%,存在不確定性。中國目前有四檔稅率力度,力度是相當的。不一樣的是,中國在四檔產品裏,進行了更細分的產品種類選擇,更具精準性。

根據清單,此次對美600億美元商品徵稅分爲四個檔位,分別爲25%、20%、10%和5%。

記者發現,每個檔位中各類商品均有涉及,但比重不同。5%主要集中在化工、儀器、原材料等;10%和20%少量涉及食品類,含化工類、農產品等;在最高25%的徵稅檔位中,食品、農產品等佔比較大。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徵稅清單的原則,一是對國內生產生活影響最小;二是對美影響大,以實現精準打擊。

東豔具體分析說,從產品清單看,四檔不同稅率的目的不完全一樣,前兩類是重點打擊。25%這一檔裏包含了比較多的農產品、生活用品。關於農產品出口,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非常強。20%這一檔裏,一些化工產品也是美國對中國市場需求比較大的。

據報道,多位美國國會議員3日表達了對當前局勢的擔憂。參議院弗吉尼亞州參議員馬克·沃納當天表示,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問題上缺乏一以貫之的戰略,而最終爲此付出代價的將是美國的農民和消費者,而非中國。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區副主席雅各布·帕克說,當前美中兩國的態度都十分強硬。在這場衝突中,美國的消費者、農民及相關產業將受到損失。

《紐約時報》文章說,從蘋果公司到通用汽車,大批美國大型企業已將大量業務轉移到中國,美國公司在中國製造和銷售的蘋果手機、雪佛蘭汽車和其他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國設計的,在貿易衝突升級的背景下,美國企業也面臨風險。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說,徵稅更大的影響還在於對通貨膨脹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已經顯現。現在,包括美國在內,整個20國集團的通貨膨脹壓力都已明顯上升。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8月2日公佈的數據,6月份全球通脹水平已經上升到了四年來的最高位,20國集團的CPI比上年同期上升3.1%,而5月份是同比上漲2.9%,6月份的上漲幅度是2014年6月以來最快的同比增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如對來自中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加徵的關稅最終都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對美國通貨膨脹壓力的影響可想而知。

打贏貿易戰不是目的,把美霸送進墳墓纔算贏!

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財政部給農產區補貼120億美元,因爲中國買美國大豆的大單黃了。不安慰下“受傷”的農民,川普共和黨的中期選舉怕是要被動了。

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貿易逆差,達到了463億美元,比上個月劇增了7.3%,4個月以來首次擴大;而且,這個逆差數據,也是19個月來最大的數據。

也就是說,現在的美國貿易逆差,比特朗普上臺時還要高,而且達到了最高。

川普口口聲聲的要用加徵關稅來平衡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恐怕又被打臉了。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增長了0.9%;

美國與墨西哥貿易逆差,增長了10.5%;

美國與加拿大貿易逆差,更是暴增了39.7%。

而且在增加關稅的當下,美國的出口在下降,進口反而在上升。也就是說美國人多花了很多錢在進口必需的產品。估計時間久了,美國物價上漲是難免的,老百姓估計集體抗議的時間不會遠了。

6月份美國總出口,下降了0.7%,爲2138億美元。

6月份美國總進口,增長了0.6%,爲2602億美元。

美國的產業結構決定了美國經濟發展的規律。川普逆市場而爲的“拍腦袋”做法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日,網上一段馬雲反駁川普政府無端指責的視頻被網民廣泛傳播。

有媒體發文題爲“不聽馬雲言,川普喫虧在眼前”進行了很形象的評述了。

 

這段視頻來自於馬雲2017年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美國媒體採訪的一個片段,其中美國記者問他怎麼看特朗普對中國的指責,比如“偷走美國人的就業機會”。

馬雲則通過詳細的分析給出了一個有力回應:“不是其他國家偷了你們的就業機會,這是你們自己的戰略——是你們沒有合理思考、分配資金”。

目前,這段視頻已經在微博上重新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有人表示馬雲的回答有邏輯和數據支撐,很令人信服。

另外,在今年年初,馬雲也曾就當時特朗普想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事情做出過一番評價。他的原話是:“貿易戰很好發動,卻很難停下”。

遺憾的是,特朗普並沒有聽進去馬雲的話。近期中美之間通過相關渠道進行了接觸,但至今沒有進展和相關可靠的消息來源,平等與妥協其實是談判的基礎,與中國強調“美國優先”恐怕是找錯了對象,拿錯了劇本。

中日韓印近日在組建“石油進口國俱樂部”,當然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上海石油期貨已經運營,組建石油進口國俱樂部,強調買方市場,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俄羅斯、土耳其政府開始發行人民幣債券,伊朗在美國製裁下出口石油只有通過人民幣作爲交易貨幣。

打贏這場貿易戰不是目的,把霸權送進墳墓纔算贏家。XLW

8月3日,中方被迫採取反制措施,對原產於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20%、10%、5%不等的關稅,以回應美方背離雙方多次磋商共識,單方面升級貿易戰的舉動。

值得注意的是,液化天然氣(LNG)也在加徵25%的關稅的商品目錄中。

路透社8月6日報道稱,這是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開闢的一條新戰線,劍指特朗普能源霸主計劃。

中國除了首次將LNG列入擬議徵收關稅的商品清單;據3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原油的最大中國買家中國石化,也因貿易爭端暫停進口美國原油。

這不僅表明中國不會在這場久拖不決的中美貿易戰中妥協,更是給美國的能源抱負蒙上陰影。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林伯強表示,美國天然氣行業所受衝擊將嚴重得非常多,因爲中國僅少量進口,但美國供應商卻視中國爲一個重要的未來市場。

據海關統計,中國從2015年起開始連續從美國進口LNG,近年來自美國的天然氣進口量顯著增加,其中2017年進口量增速高達67%,首次躋身於進口國家前十位,但是儘管如此,佔比也只有4%。數據顯示,從中國LNG進口來源看,當前LNG進口主要來自卡塔爾和澳大利亞,兩家合計佔2/3。而從美國的進口量並不大。

尋求替代的進口來源難度並不大。據《哈爾濱日報》此前報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預計於2019年底建成輸氣。該管道從黑龍江省黑河入境,設計年輸氣量380億立方米。石油是當今最不或缺的一項礦產資源,中東一直戰亂不停的源頭全因石油這項巨大的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