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

大学四年48门课程90分以上,获得30多个大大小小的奖项,包括

2017年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西安站金奖(南邮第一块邀请赛金牌)

亚洲区域赛乌鲁木齐站金奖(南邮第一块区域赛金牌)

亚洲区域赛 EC-Final金奖(南邮第一块亚洲东大陆总决赛金奖)

2018年 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桂林赛金奖(南邮第一块CCPC金牌)等

贝尔英才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级毕业生邹子昕,不仅是学霸,也是名副其实的奖项“收割机”,耀眼的成绩更让他收获了清华导师的青睐,直博清华。

大学四年48门课程90分以上,追求“卓越”的直博清华学子

纵观邹子昕大学四年,用校ACM指导老师陈志的话说“邹子昕意志力强,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高,四年来一直为学校争取荣誉,表现可以用‘卓越’形容。”确实,他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热衷科研和竞赛,在大学里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社交能力、综合能力。

出于兴趣和热爱,邹子昕初中开始接触计算机相关知识,曾拿到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

未入南邮,邹子昕就提前了解了学校ACM队。大一时,他结识了2014级优秀学长陈志远,有不懂的问题就向他咨询。虽然大一还没正式进入ACM队,但早在寒假时他就加入了训练群,还参加了学校ACM队寒假集训,进行网上拉题,恶补相关基础知识。次年4月他通过了校ACM选拔赛,正式加入了南邮ACM队。

2016年暑假,邹子昕参加了学校为期一个多月、每天5个小时以上的ACM集训。集训前半段进行了分专题训练,例如分治、动态规划、图论、字符串等,后半段两人自由组合,进行综合训练。为期一个多月的集训使得他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大大提升。

大学四年48门课程90分以上,追求“卓越”的直博清华学子

邹子昕(中)

暑假集训后,邹子昕加入陈志远、黄诚博团队。三人组队后,网络赛、现场赛、模拟练习轮番进行。邹子昕训练得很痛苦,“大多看他们写,简单题写得没队友快,难题基本想不出来”。为了跟上他们,邹子昕赛后恶补提升自己,思考他们的解题思路,看他们写的代码,研究他们代码为啥写得又快又准,并进一步结合团队的比赛策略看题解,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

大二上学期,他们参加了5场网络赛、2场现场赛(北京和上海),平时模拟赛每周至少两场。20多场实战,让邹子昕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提升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比赛知识点内容方向和解题思路有了更多了解,写代码能力提升迅速,他在队伍中也渐渐跟上了队友,抗压能力大大增强,自信心增强了很多。

寒假,他和陈志远、 张正昊一起去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全国ACM集训。集训中的题目大多都没接触过,训练题目也只会一两题,但后面的讲解还是让他们学到了很多算法和技巧,“视野更加开阔,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差距,尤其是和国际强队的差距”,这让他暗暗逐步提高目标定位,更加坚定了不断积累知识的决心,向往更大的赛场锻炼提升自己。

大学四年48门课程90分以上,追求“卓越”的直博清华学子

邹子昕(左)

开学后的一学期,他们在进行每周一次的比赛模拟训练的同时,尝试了很多更难一点的专题题目。这期间,他们拿到了江苏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特等奖(亚军)。比赛中,他在封榜后最后一小时过了一道题,成绩提升到第二名,获得亚军。他回忆说,敲出来的时候,由于紧张,手都在发抖。自此后,他开始适应比赛氛围和节奏,做题也更加游刃有余。

2017年10月底,暑期集训后第一场比赛是ACM-ICPC西安赛。赛前,他们信心满满,觉得能拿金牌,结果遭遇了滑铁卢,只获得了银奖。“该做出的题目没有做出来,每个人都被卡在自己的题目上”,他说“比赛策略有问题,有一道题从头想到尾,困在了里面,一些小的点没想到,距离正解思路差一小步,还有一些知识盲点。”

这之后他们恶补盲点,并就比赛策略和陈志老师进行沟通。11月初,他们参加了CCPC杭州赛,差一道题没能拿到金牌。调整心态后,12月初,他们前往乌鲁木齐,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乌鲁木齐站比赛。这是年度最后一项区域比赛,包括北大3支队伍在内的很多强队都来了。陈志老师让他们放松心态,争取夺银,三人也笑称权当一场旅游了。比赛中,他们放松心态,积极应对,通过一道过题队伍很少的题目,获得了金牌,这是南邮历史上第一块区域赛金牌。

大学四年48门课程90分以上,追求“卓越”的直博清华学子

这次比赛带给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们学会了放松心态。12月中旬,他们去上海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 EC-Final赛,在与全国高校所有强队的比拼中获得了金奖。

2018年,他的成绩同样卓著,和团队成员一起拿到了江苏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特等奖(亚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桂林赛区金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南京站、焦作站金奖。遗憾的是,不管是2017年,还是2018年,他们的积分都未能达到进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尤其在2018年最后的焦作站比赛中,他们做出了一个全场只有5个队伍过的题目,但由于精力分散等原因,却在2道20个队伍做出的题目前折戟了,这也是他整个大学生涯的一大遗憾。

ACM竞赛经历不仅仅给邹子昕带来了荣誉,更锻炼了他的代码能力、算法思维能力,提高了他的团队协作意识,也让他更加热爱算法,体会到算法设计的美妙,通过赛场上的压力加强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还从整体上提高了他的综合素质。此外,他还是2016-2017年度校ACM协会会长兼校ACM集训队队长,组织并管理队员进行算法竞赛训练,负责集训队招新工作;是2017-2018年度校ACM集训队学生教练,作为负责人和出题组成员成功举办了南京邮电大学第十届程序设计竞赛,这些经历都让他不断成长。

学习上,邹子昕绩点一直名列前茅,大一升大二时,他成功从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转到贝尔英才学院理科强化班,大三分流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由于常年参加比赛,他花在课内时间不多,主要是认真听课,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考前认真复习。但他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更多去理解重点,而不是背”,他说,自己还通过参加科研竞赛、网上阅读博客等众多方式去获取知识。

2018年7月-10月,他还通过学长内推,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苏州)bing ads组进行了实习,实习期间参与了基于react框架的广告投放平台的组件设计开发和基于jest+enzyme框架实现组件的自动单元测试。在这里,他体验了工作和学习比赛的不同,也了解了大公司团队开发流程等。同时还获得学院全额资助,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短期访问学习。

2018年5月,邹子昕申请了清华大学夏令营,但由于入营(初审)前没有联系老师,过了初审后才发邮件,没有得到心仪老师的回复。参加完笔试和宣讲,他回到微软继续实习。实习期间,他收到了一封邮件,一位清华博导认为他程序竞赛成绩优秀,有意录取他做机器人系统与交互方向的研究。邹子昕积极回应,表示了自己清楚未来规划,了解读博压力,未来会努力和老师一起做好科研的想法。9月的推免机试中,邹子昕的成绩排名第一,而且在之后的面试环节里,他也表现优异,最终成功拿到了直博清华的录取名额。在这之后,他也一直和导师保持联系,老师也会不时地给他发送论文等学习资料,以此来和他交流未来研究的相关内容,他则在阅读后及时和老师交流问询,并报告最近学习进展。

来源 | 《南京邮电大学报》第252(579)期三版

文案 | 李心电

编辑 | 唐文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