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最受瞩目也最为人所熟知的三国时代,后世会给予诸多过度的想像。那是自不待言,不管是道听涂说还是穿凿附会,经由千年的酝酿沉淀后,大众对于三国人物的浪漫期待,便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刘备手持雌雄双剑、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张飞倒提丈八蛇矛,即便回归到真实历史,三位都没有那种听起来很威猛的神兵,但对于喜爱三国故事的人们而言,他们早已人兵合一,无法想像事实上的刘关张,手里拿的也不过是普通枪矛一类的长兵器。

当然关于武器的故事很多,以后有机会也可以做个整理跟大家分享,本篇的主题是群雄们胯下骑的名驹。一匹名称听起来很煞气的座骑,也绝对能为三国英雄的形象增色许多。

说到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座骑,大家第一个大概会想起《三国演义》所形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赤兔马。那么大家或许也知道《三国演义》宇宙里的赤兔马,曾经跟过五位主人。

第一个是董卓,然后董卓利用赤兔马来诱使吕布干掉他原本的义父丁原;之后曹操在下邳之战打倒吕布,顺便接收了赤兔马;再来关羽不幸在下邳(又是下邳?)被曹军包围、被迫投降,曹操为了拉拢他而将赤兔马奉送;接下来到了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处死后,赤兔一度做为吴将马忠的战利品,但由于赤兔马对关羽用情至深,最后绝食而死。

以上是演义宇宙里曲折离奇的赤兔马传奇,回到正史宇宙就单纯许多。《三国志》关于赤兔马的记载.就仅有于<吕布传>的一段「布有良马曰赤兔」而已。后来在裴注《曹瞒传》又补充了一段为后世所知的「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历史上的赤兔马是如何被吕布获得,在吕布死后又漂向何方,但可以确定的是赤兔马的质素跟名气,皆为一时之最。当然这多多少少也有「马凭主贵」的成份在,但确实说明了吕布╳赤兔马这样的组合,是被时人有着极高的赞美与肯定。

另外有个有趣的点值得讨论,那就是赤兔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的外在形象真的如同现今各式大众媒介所展示的那样毛色火红吗?当然这个问题再有更进一步的史料或考古发现出来以前,是不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不过我还是稍微列出几个有关于赤兔马在历史上真实形貌的可能。

首先第一种说法,是图个好彩头。赤兔其实是古代瑞兽的一种,它就真的是一只红色的兔子。以瑞兽来作为马匹的名称,有可能是当时人们普遍的习惯。

例如在《魏志》(非陈寿所著,已散佚,仅存部分片段)这本讲述曹魏历史的史书里头有记载,孙权曾经有一匹爱马名为「驺吾」(音同邹),驺吾又名驺虞,也是一种古代的瑞兽。传说驺吾的样貌类似老虎,白底黑纹,重要的是它不吃活着的动物,因此也被称为仁兽。

正由于驺吾的种种特征,跟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很像,所以也有一说驺吾其实就是大熊猫。当然孙权不可能骑着一头大熊猫当座骑,因此他这匹马的毛皮花色大概也是白底黑纹,借此取一个吉祥的名字,好比狗的名字会叫来福、旺财一样。基于这个逻辑,赤兔马大概就真的是因为有着红色的毛皮,因此被取名为赤兔。

第二种说法跟上面第一种有点类似,不过要把赤兔拆成赤跟兔来看待。过去由于兔子灵动跳跃的习性,也会常拿来作为马匹的称呼。相传夏朝的始祖大禹,他在治水的时候就有一匹名为「飞兔」的好马;相传秦始皇嬴政也有一匹名驹叫作「逐兔」。那么吕布的赤兔大概也是这个逻辑,也就是红色毛皮加上活跃如兔。

第三种说法呢,其实跟第二种说法也是差不多的概念,只是动物不是兔子。在《后汉书》的<吕布传>里,也有提到关于赤兔马的叙述,不过《后汉书》是将其记载为「赤菟」(音同兔)。

当然菟这个字也可以解作兔子,那这样就完全跟第二种说法一样了。不过当时在中国的南方,也会将华南虎称作「于菟」,所以菟也有老虎的意思。不管赤兔(菟)马的名字是取自老虎还是兔子,都是要强调其敏捷迅速的特性。但吕布是北方人,所以赤兔之名借指源自南方的老虎,可能性比较不高。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则是以品种样貌作为切入点,指赤兔马的头型种类属于「兔头」,在所有马匹的外观而言,当时的人认为「兔头」这样的品种最为高贵,所以赤兔马就是一种当代顶级装配名贵超跑的概念。

无论是何种说法,赤兔马是红色的形象,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