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基础医学院第三十届学术文化节开幕式在枫林校区明道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学术文化节以“筑梦而立正当时,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向五四运动100周年致敬。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钱海红等出席学术文化节开幕式。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研究员占昌友,华山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新生导师杨逸等作为特邀嘉宾在学术文化上作主题访谈的分享。

(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

(董悠婷同学主持开幕式)

(莅临现场的嘉宾领导)

在介绍完莅临现场的嘉宾、领导及各位老师后,基础医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尤瑞蕊同学对本次学术文化节的各项活动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包括推理定向活动、医学生笔记大赛、图书馆搜索大赛、枫林两馆定向、脑力+运动会、心理剧展演等。

随后,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钱海红老师为本次学术文化节致开幕词,并宣布“筑梦而立正当时,青春建功新时代”——基础医学院第三十届学术文化节正式开幕。在致辞中,钱海红老师回顾了过去29次学术文化节的精彩瞬间,充分肯定了学术文化节这一本科生品牌活动在医学生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本届学术文化节适逢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钱老师也在致辞中鼓励我们青年人不畏艰辛、绝不懈怠,以青春理想照亮人生未来,以青春梦想托举起中国梦,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钱海红书记致开幕辞)

简短的仪式过后,四位嘉宾以座谈交流的形式,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与医学的不解之缘。座谈环节由来自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冯吟洲同学主持。

首先,冯吟洲同学向四位老师提出了一个同学们都十分好奇的问题:老师们为何会选择医学?又是如何确定了目前的科室或研究方向?对于何时想成为一位医学人,嘉宾们有不同的回答。钱菊英老师直到填报志愿才决定走上从医之路,她认为医生是一个人人都需要,一辈子都会被需要的崇高职业,所以选择了成为一名医生。杨逸老师则是在作为主任的外祖父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坚定了学医的志向。在当年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这个问题上,四位老师一致认为,不论选择什么方向作为发展,研究的方法论都是一样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就一定会做好。

(四位嘉宾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四位嘉宾都是成熟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因此,主持人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老师们在完成从学生向临床或科研工作者的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都经历了怎样的适应过程?占昌友老师说,转变的过程必然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但是只要能够合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从学习到工作的身份转变的过程也会更加顺畅。钱菊英老师则强调,拿到证并不意味着真正成为了一名医生,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需要无数次作为医生“第一次”的经验积累与面对病人的责任承担。钱老师的发言中所体现出的一名医生的仁爱心与责任心也让现场掌声雷动。

(钱菊英老师与大家交流医生经验积累的重要性)

在老师们分享完了自己的经历后,主持人抛出了一个当下大热的问题,当医院里希望与绝望的交替每天都在身边上演的时候,作为一名医者,该如何在理性与仁爱中找到平衡?杨逸老师表示,在医学领域,理智与情感从来都是不矛盾的。我们所面对的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剥离出的疾病。医者需要做的是用极度的智慧做出专业判断,用最温暖的情怀治愈伤痛。医者拥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大爱。杨逸老师的一番话振聋发聩,同学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杨逸老师与大家分享医者的智慧与大爱)

在讨论了三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后,主持人与嘉宾们探讨了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即老师们在学校时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关于大学课程,朱畴文老师提及,自己最喜欢的是解剖课,也因为它是回到协和本部接触的第一节专业课,让医学生有了亲自动手的切身体会。临床老师们都回忆起曾经夜晚去解剖室复习的场景。同时杨老师认为从基础转变为临床的最好课程是诊断学,根据症状去判断相应的问题。但老师也希望现在大家上课不要有侧重,每一门课程都认真对待,打好扎实的基础。

而当下医学生们关注的另一个大热的问题是,医生如何在临床和科研中找到平衡点,基础研究又如何为临床服务?在场唯一一位来自基础医学院的嘉宾占昌友老师将临床与科研的关系比喻为应用题和方程,临床中的问题就像是应用题,而科研的过程就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基础的科研领域中的大牛大多都有临床背景,而临床课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基础科研的支持。钱菊英老师和杨逸老师则强调,无论是基础科研还是临床科研,做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病人的问题。

(占昌友老师与大家分享科研与临床的关系)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对于医疗行业的影响也十分好奇。对于这一问题,钱菊英老师认为,人工智能给医疗行业带来剧变的同时,其不能提供的人文关怀必须由医生来弥补,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并不会取代医生。占昌友老师也指出,当今人工智能以来的大数据也来自于临床医生,故人工智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更倾向于充当医生的服务者的角色。

(朱畴文老师与大家分享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发展)

最后,老师们也对在场的同学们送出了最真挚的寄语。朱畴文、钱菊英两位老师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满是不负往昔的幸运。在杨逸、占昌友老师的建议中,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要全力以赴,同时,兼顾学业、多多涉猎使得校园时光更为充实美好。济世救人是医学先驱者们的准则,也是对我们的期待。无论梦想何方,脚踏实地,终将实现。这是前辈们的箴言警句,亦是对我们的美好祝愿。

访谈环节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台上的嘉宾提问,同学们的问题主要都集中在医学生的出国交流方面,曾任7年外事处处长的朱畴文老师也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并鼓励同学们向学校提出自己的诉求,一同为建设双一流大学而努力。

(踊跃提问的同学)

今年是基础医学院学术文化节的第30年,经过30年的积淀和发展,学术文化节已经成为医学生的一个知名品牌活动,是一代代医科学子的专属记忆。学术文化节上老师们的金句妙语,经过三十年的积淀,也成为枫林师生口口相传的历史掌故。学术文化节更是一场接力传承,让医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青年时代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新一代青年跑出更好的成绩,让大众为医学生们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

(工作人员与嘉宾和领导合影)

获取你的专属页面

为复旦青年发声,为时代青年代言!

排版:受气粘豆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