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家航空公司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航空需求銳減,給民航運輸業造成嚴重衝擊,業績大幅虧損,並認爲由於國外疫情依舊嚴峻,整個上半年都不容樂觀。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海南航空實現營業收入68.89億元,同比減少63.03%。

(原標題:日虧2.2億,四大航空單季鉅虧200億!至暗時刻已過?多地下調防控級別,機票預訂量暴增,轉機來了?)

在疫情衝擊之下,高大上的航空運輸業也要在夾縫中求生存。

4月29日,多家航空公司披露一季報,堪稱比慘大賽,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和海航控股均出現鉅虧。作爲廉價航空公司的春秋航空和支線航空的華夏航空也不例外,淨利潤均同比出現三位數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春秋航空是這些航空公司中下滑幅度最小的。

多家航空公司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航空需求銳減,給民航運輸業造成嚴重衝擊,業績大幅虧損,並認爲由於國外疫情依舊嚴峻,整個上半年都不容樂觀。

實際上,針對航空公司面臨需求減少,而員工工資、飛機租賃費用剛性支出不減的困境,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扶持,以緩解其經營壓力,不少航空公司則通過發債補充“彈藥”,以渡過現金流短缺難關。亦有券商分析師認爲,若疫情延續持續虧損,需關注航空企業面臨的破產風險。

四大航虧損超200億,海南航空虧最多

民航運輸毫無疑問是疫情中最受傷的行業,但虧損數據足以令人大喫一驚。

4月30日,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和海南航空齊刷刷披露一季報。

南方航空披露,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1.41億元,同比下滑43.82%;一季度虧損52.62億元,同比下滑298.64%。

南方航空表示,今年1月下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航空需求銳減。截至3月底,我國整體疫情控制情況出現向好趨勢,境內的航空客運需求出現一定程度恢復。但由於國際疫情持續擴散,國際航空限制政策趨嚴,國際航空客運量進一步減少。

中國國航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2.56億元,同比下滑46.99%;淨利潤爲虧損48.05億元,上年同期爲盈利27.23億元,同比下滑276.48%。

東方航空公告,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154.54億元,同比下滑48.58%,淨利潤虧損39.33億元,同比下滑296.06%。虧損主要是因爲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多國採取旅行限制措施,旅客出行需求大幅萎縮,對所處的交通運輸行業產生了極大衝擊,公司大幅削減航班運力,收入銳減所致。

具體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東方航空完成旅客週轉量24837.09百萬客運人公里,同比減少54.38%;運輸旅客1370.28萬人次,同比減少57.06%;客座率67.77%,同比下降14.8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規模比三大國有航企小很多的海南航空,竟然是虧損最多的航空公司。

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海南航空實現營業收入68.89億元,同比減少63.03%;淨利潤虧損62.95億元,同比減少652.14%。

這意味着,營收規模比三大國有大型航企小一半以上的海南航空,淨利潤虧損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南方航空還多虧了10億元。

記者注意到,海南航空之所以虧損更嚴重,與其非經常性損益項目虧損有關。數據顯示,海南航空一季度非經常性損益項目虧損12.64億元,而中國國航、南方航空和東方航空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金額分別爲7820萬元、9100萬元和1.13億元。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上述四大航空公司一季度合計虧損金額達203億元,相當於四家公司在一季度每天虧損2.25億元。

此外,廉價航空春秋航空在一季度也虧損了2.27億元,去年同期盈利4.75億元,而專門跑國內支線航空的華夏航空,在今年一季度也虧損近億元,虧損9625萬元,而去年同期淨利8556萬元,同比下降212.5%。

海外疫情嚴重,上半年業績仍存不確定性

疫情遠遠沒有結束,對於航空公司而言,前途並不樂觀。

南方航空表示,該公司積極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大力消減各項成本。

雖然公司及時採取了上述措施,但世界各地疫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或將放大對差旅出行需求恢復的影響,或導致差旅出行需求恢復的延遲。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將會給公司2020年上半年業績帶來重大不確定性和不利影響。

實際上,針對國內航空公司面臨的疫情衝擊影響,爲助企業渡過難關,民航局會同財政部先後出臺了免徵民航發展基金、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可減半徵收不超過三個月、對疫情期間執行重大運輸飛行任務給予資金支持等一攬子補貼政策。

以海南航空爲例,一季度收到其他收益5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59.17%,主要系政府補助增加;應交稅費12.68億元同比減少近4億元,則主要是民航局免徵民航發展基金所致。

此外,由於民航局發佈機票免費退改政策,對航空企業現金流產生較大壓力,且航空企業還面臨員工工資、飛機租賃費用等剛性現金成本壓力,由此,不少航空公司在積極謀求發行債券,進一步緩解資金壓力。

據華泰證券研究員沈曉峯統計,截至4月25日,國航、東航、南航、春秋、吉祥共發行債券總額達到736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加381億。

沈曉峯還表示,若疫情影響持續,我國航空企業持續虧損,將面臨航空企業破產的風險。早在2008年 金融危機期間,三大航經歷嚴重虧損後(國航、東航、南航分別虧損91億、139億、48億),均不同程度獲得了來自財政部的資金支持。其中國航、東航、南航分別獲得15億、70億、30億的注資。

因此,他認爲,目前航空板塊悲觀預期充分,需跟蹤航班恢復情況以及政策扶持效果。

實際上,上述研究員所言非虛,在疫情衝擊之下,4月21日,擁有超1萬名員工的澳大利亞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航空就宣佈破產了,負債超過50億澳元的維珍航空,曾向澳聯邦政府申請14億澳元貸款卻慘遭到拒絕。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最新報告預測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4月初全球航班量下降近80%,全球航空業收入損失將達到3140億美元,2020年客運總收入將比2019年下降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