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追梦的青春无悔,奋斗的人生无怨。但路途漫漫、时间匆匆,你一定也迷惘过、挫败过。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荔枝新闻联合江苏新闻广播推出系列报道《青年心声·我对青年说》,聆听青年人的心声,解答青年人的困惑。追梦路上,我们一起并肩前行。每一篇都聚焦不同的人生节点。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

 吴澄,常州乱针绣的第四代传承人。她先后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成立了自主时尚品牌,在别人眼中,她已经闯出了一片天。但在吴澄看来,市场在不断变化,消费群体也在更加年轻化,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为了适应他们的需求,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学习、创新。


【青年心声·我对青年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唐忠宝,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唐忠宝发现,现在的青年人面临很多烦心事,例如:创业、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常常感觉到疑惑、彷徨。但这些寻常的人生烦恼,却使不少人一蹶不振。唐忠宝告诉记者,这种一蹶不振的情绪表现为什么都不在乎、无所谓,这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青年心声·我对青年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成不骄,败不馁。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广大企业青年要在积极参与生产劳动、产品研发、管理创新中创造更多财富,广大科研单位青年要在深入钻研学问、主动攻克难题中多出创新成果,广大机关事业单位青年要在提高为社会、为民众服务水平中建功立业。

199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人,如今已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脸上虽然还带着一丝青涩,但却踏实、坚韧。

徐敏,青年教师。31岁的徐敏,在南京的一所高校任教。在工作中,她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年轻人的素质越来越高,她说,作为青年教师也要在能力和学识上不断提升,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她现在正在攻读在职博士,努力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青年心声·我对青年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徐敏和她的同龄人如今在社会的大学校里继续深造学习。他们身上既有成家立业的担子,也有奋斗的激情。

 来自上一代“青年”的寄语

贲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上世纪70年代,30多岁的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部超远程相控雷达;上世纪80年代起,贲德又带领一大批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如今他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


【青年心声·我对青年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直到今天,他的目光依然敏锐地捕捉着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他说,新东西不断出现,不学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年轻人,更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青年人敢闯、知识面广、有活力,这是他们的优点。同时我也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

钱七虎,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认为,青年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能贪图安逸:“年轻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为了什么名利去搞科研。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精神,新的年轻一代要继承要发扬。”


【青年心声·我对青年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玉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