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中國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國近代史中有個重要的國家角色,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提起日本,現在的中國人其實感情挺複雜的。

日本

爲什麼說感情複雜呢?

日本曾經的侵略給中國造成巨大的傷害,中國人對日本是有着很深民族仇恨,想起日本侵略中國那段歷史就會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喫活剝了那些虎豹豺狼。

而日本又和中國文化很近,傳承了相當一部分中國古典文化,對於日本的優秀文化作品根本無法排斥,比如日本的很多中國式的古典音樂、宮崎駿的動漫等,很多中國人是從骨子裏喜歡這些的,這些帶有強烈的中華文化基因的東西的確讓人恨不起來。

宮崎駿與他的動漫

而這些優秀的文化作品又是曾經給中國造成巨大災難的仇人民族創造的,你說中國人感情復不復雜?當然,這些事情可以辯證的方式來看,日本人的優秀文化我們是欣賞的,對於日本給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要銘記於心,兩者沒有直接聯繫,不能等同而論。

日本人的稱霸世界野心的起源:

中國在古代一直是亞洲核心國家,是東亞、東南亞很多國家的宗主國,一直用朝貢體系維持着東亞的政治格局的平衡,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直到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中央王朝大清帝國戰敗,中國人沒有被這次戰爭打醒,而對局勢敏感的日本人卻被這場戰爭嚇醒了,日本人明白過味了,中國原來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是外強中乾而已。

鴉片戰爭

此次之後,日本人開始崇拜西方、學習西方(日本人崇拜強者的民族性格是從來沒有變過。),視中國爲落後野蠻的國度,日本想要強大就必須融入西方,脫亞入歐,和西方人一樣全世界侵略擴張,搞殖民地撈世界,而朝鮮、中國正好是日本殖民地的首選,中國人已經不配擁有這麼大地盤了,東亞這片土地上需要先進的日本人來領導,這可能就是多年後大東亞共榮圈的雛形思想。

看一看明治維新前,這些所謂的日本社會上進步人士的侵略擴張言論:

日本政治評論家林子平說:“日本人應該出現像俄國沙皇那樣的君主,率領大和民族的雄兵,佔領朝鮮、琉球、蝦夷(今北海道)。”

而後又出現升級版,日本學者佐藤信淵狂妄宣稱:“日本是大地初升之國,是萬國之本,世界各地區可爲日本的郡縣,萬國之君可爲日本的臣僕。”

日本人的終極夢想“大東亞共榮圈”

之後佐藤信淵又說明徵服佔領中國的主張和計劃:

“當今,於世界之中,皇國(日本)易爲攻取之地,莫如支那國滿洲,滿洲之地與我國隔水相對八百餘里,順風順帆,一日一夜即可至其南岸。今支那國衰微,也必當自取的滿洲開始,誠如是,則朝鮮、支那次第可圖之。”

由此看出,日本人吞併中國的野心和計劃不止一天兩天,前前後後準備大半個世紀,步步蠶食,用心之毒,可見一斑。

今天的中國即將步入盛世階段,已經再次崛起成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而今天的日本人以已經不具備當年的實力和外部的有利環境,但要中國人處處警惕,今天中國周邊環境依然不天平,有很多國家並不想讓中國人過生舒服的日子。

用中國先賢智慧來說,“國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正如孟子所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時時謹記歷史教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