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名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蘭)

【創作年代】1665年

【類別】畫布油畫

【題材】肖像

【規格】44.5×39cm

【現藏地】荷蘭 海牙 毛利斯博物館藏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巨匠維米爾的代表作,是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經幹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是什麼在震撼他們的心靈?就是畫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畫中少女的驚鴻一瞥彷彿攝取了觀畫者的靈魂。維米爾在這幅畫中採用了全黑的背景,從而取得了相當強的三維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光彩奪目。畫中的少女側着身,轉頭向我們凝望,雙脣微微開啓,彷彿要訴說什麼。她閃爍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頭稍稍向左傾側,彷彿迷失在萬千思緒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樸實無華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領、藍色的頭巾和垂下的檸檬色頭巾布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維梅爾在畫中使用平凡、單純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調範圍,然後用清漆取得層次和陰影的效果。這幅畫另一個矚目之處,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隻淚滴形珍珠耳環,在少女頸部的陰影裏似隱似現,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珍珠在維梅爾的畫中通常是貞潔的象徵,有評論家認爲這幅畫很可能作於少女成婚前夕。畫中少女的氣質超凡出塵,她心無旁鶩地凝視着畫家,也凝視着我們。欣賞這幅畫時,觀者會很輕易地融化在這脈脈的凝望中,物我兩忘。荷蘭藝術評論家戈施耶德認爲這是維梅爾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微笑》的魅力就在於她的神祕,無人知曉這個女子到底爲何能散發出如此恬靜的微笑,而畫家又是在怎樣的心情下畫下了這樣的作品。

【畫作名稱】小街

【創作年代】1657-1658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荷蘭)

【規格】54.3cm×44cm

【類別】布面油彩阿姆斯特丹國家美術館藏

畫家以溫暖的色調,描繪了17世紀荷蘭小鎮街道的風俗民情。褐色、土黃等暖色調,產生了一種恬靜怡然的感覺。門內的主婦在縫製衣物,路旁的孩子在玩耍,寧靜的小街簡樸整潔,洋溢着荷蘭人民風淳樸的自然天性。

【畫作名稱】臺夫特城景色(View of Delft)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蘭)

【創作年代】1660-1661年

【類別】畫布油畫【規格】96.5×115.7cm

【現藏地】荷蘭 海牙 莫瑞修斯博物館

16世紀末,處於尼德蘭北部,以荷蘭爲中心的七個省,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長期、艱苦的鬥爭,終於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1609年獲得獨立,成立了荷蘭共和國。獨立後的荷蘭由於新興的資產階級掌權,實行新型政體,世襲貴族和教會僧侶在這裏沒有地位,因此,宗教、神話主題的藝術在這裏也沒有市場。可是,適合於市民及中產階級口味的風俗畫、風景畫、靜物畫、肖像畫卻相當興盛。也許正是由於荷蘭的畫家太熱衷於描繪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而且其畫幅尺寸又都不是很大,在美術史中往往被貶稱爲“小荷蘭畫派”(不包括哈爾斯和倫勃朗)。然而,這被貶稱的“小荷蘭畫派”不僅在題材上大大突破了傳統表現內容的侷限;而且從形式上也大大突破了佛羅倫薩畫派理念先行及威尼斯畫派只注重色彩靈感和色彩想象的主觀性創作的一統天下的局面,以異常開闊的視野放眼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本身,使現實世界以無比豐富和真切的面貌更充分地展示在人們面前。“小荷畫派”傑出的畫家維米爾的《德爾夫城景色》就是一幅前所未有的真切感人的風景畫: 棉團一般的積雲慢慢地在天空中浮動,時而擋住了陽光,時而又露出了陽光,使水面、陸岸及疏疏密密的古老建築忽明忽暗變化不定;暗紅、紫綠的樹團兒和亮黃的屋頂交錯在一起,給人留下瞬間即逝的跡象……這是在大自然中具體存在的感覺,是一種來自對客觀現實的認識、感受的全新的表現方式和創作方式;這種“方式”在維米爾的風俗畫,如《倒牛奶的女僕》、《讀信的藍衣女》等作品中也有明顯的表現,他最喜歡用的蘭色、黃色和銀灰色就是他對自然天光觀察體驗及對美妙色彩變化規律的認識和概括的結晶。然而,遺憾的是,“小荷蘭畫派”的創作經驗在當時的歐洲畫壇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它一直被認爲是不可能與“偉大的”歷史畫相比附的低級畫種,在西方美術史中竟然被埋沒達兩個世紀之久。直到19世紀後半葉,“小荷蘭畫派”及維米爾的藝術價值才漸漸地被人們認識到。

【畫作名稱】倒牛奶的女傭人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蘭)

【創作年代】1685年

【類別】油畫

【規格】45×41cm

【現藏地】荷蘭 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

這一幅《倒牛奶的女傭人》作於1685年,構圖不很複雜,輪廓較清晰,環境純樸。將一個簡樸的廚房畫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觀者產生不同的懷舊心理。女傭人是個健壯如牛的村婦,她塞起了胸前圍裙的一角,正忙着準備早餐。左邊牆角有一窗戶,一邊掛着一隻藤籃和一盞馬燈。桌上雜亂地擺着一些食物。所有人和物的質感都很強烈。維米爾所生活的年代,是荷蘭獨立後新興市民階層高度發達的時代,而維米爾所居住的德爾夫特城,據說有“歐洲最清潔的城市”之稱(在丹納的《藝術哲學》裏對17世紀荷蘭市民喜愛清潔與有秩序的生活方式作過詳盡的介紹)。我們只要遍覽維米爾不同時期的風俗畫,就能領略它的這些特點。這幅畫雖然只能見到一戶人家的廚房一角,然而女傭人的隨遇而安的精神面貌,似乎可以給我們提供那個時代人民的普遍心理信息。

【畫作名稱】戴紅帽的女孩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蘭)

【創作年代】1666-1667年

【材質】板 油彩

【規格】23×18cm

【現藏地】美國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有人指出,維米爾的全部藝術價值並不在於精確的寫實技巧,而在於他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反映了荷蘭人民那種自我滿足生活的某些側面。《戴紅帽的女孩》沒有激動的情緒,也沒有歐洲古典式的愛情幻想,有的只是平靜。那種心靜如水的純真與清秀,在畫家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紅色與深色背景,明暗相交的女孩面部及飽滿的構圖,體現了風俗畫的特定題旨要求。這幅作品在技巧純熟的前題下,成爲有精神意義的卓越作品。

【畫作名稱】《窗前讀信的少女》、《室內讀信的少女》、《站在窗前讀信的姑娘》、《讀信的婦女》、《讀信的藍衣女子》

【創作者】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蘭)

【創作年代】1658-1659年【類別】畫布油畫【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肖像

【規格】不詳

【材質】布 油彩

【現存藏處】 荷蘭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荷蘭民俗中喜歡寫情書和讀情書,由於北歐的氣候缺少光照,所以風俗畫家爲迎合大衆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追求,常常選擇在充滿陽光的室內環境中讀寫情書的題材。在這一幅畫中,畫家描繪了一位正臨窗專心看信的女子,她神情專注、莊重大方,彷彿正在被信中的內容所吸引,她周圍的一切都在沉靜中消失而不復存在。這是一個普通的市民家庭,室內寬暢而簡樸,僅有的帷簾、臺毯顯得質感厚重沉穩,具有一種崇高冷峻的美感。維米爾還曾畫過另一幅立於室內光照下已有身孕的讀信女子。除了環境陳設稍有變更外,人物動態形象大致相似。

古琴旁的年輕女子

【畫作名稱】繪畫的寓言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蘭)

【創作年代】1666-1667年

【類別】畫布油畫

【題材】肖像

【材質】布 油彩

【規格】120×100cm

【現藏地】奧地利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這是一幅畫家的畫室寫照,也是維米爾一幅風俗性的自畫像。畫中的畫家即維米爾,身着荷蘭17世紀中期流行的服裝,背向着觀衆正在專心寫生女模特兒,那是畫家的女兒,她化裝成頭戴月桂冠、手持長號和書本的女神,迎面的壁面掛着尼德蘭的地圖,室中懸掛一盞精美的吊燈,厚重的帷幕使近景處在背光裏,由窗外透進來的陽光充滿畫室,畫面中心和人物處在陽光下,明暗對比強烈,地平面上鋪着黑白相間的地磚,由於透視處理巧妙而造成極強的空間感,觀此畫如置身其中。這幅畫也是維米爾向歷史致敬的作品,深深表達出他對舊時代的緬懷。畫中的他穿着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牆上掛的是古地圖,那時荷蘭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最重要的是他的模特兒,也就是頭上戴着桂冠,一手拿着號角,另一手抱着書本的藍衣女子,她是希臘神話中掌管歷史的女神克萊奧。克萊奧手中的書本很厚重,看似一部著名的歷史典籍,而號角則有着畫家傳揚自己美名的期許。流光從畫面左上溢進來,漫過牆上色彩豔麗的紡織品、克萊奧的臉和畫家的後衣領,落在那一片黑白相間的方格子地板上(這種地板在維米爾的畫作中很常見),優美卻不見顏色塗抹的痕跡,可見維米爾的上色技巧已相當出神入化了。這幅畫內容複雜,思想性極高,表現手法臻於完美,一向被公認爲稀世之作,維米爾自己很喜愛,一直留在身邊;等到他死後,他的遺產處理人才將此畫拍賣.過了三百年,希特勒從一個奧地利人手裏搶過來,不久畫作又下落不明,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才被人在一所監獄裏找到。這幅畫描繪了畫家正在對着模特兒寫生的情景。其表現技法十分精彩。以黑、紅兩色作爲前景物品的色調,而褐黃色則是中景牆壁的色調,兩者對比,產生了強烈的光效果,室內盪漾着一種勻稱的散光,人物在明暗與光影效果中,顯得十分自然。畫家擅長用檸檬黃、羣青、白和熟褐等色彩,使樸實的畫面帶有華美的氣息,這是當時油畫作品中十分少見的。

寫信的女人與女傭

地理學家

【畫作名稱】《花邊女工》、《做蕾絲邊的少女》、《縫紉女工》【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蘭

【創作年代】不詳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風俗

【規格】24×21cm

【材質】布 油彩

【現存藏處】巴黎 盧浮宮

《花邊女工》是維米爾的優秀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作以詩意化的方式描述一個在編織蕾絲的女工那種專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種抒情情調給人美的享受。維米爾與同時代畫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以極端、甚至顫抖的感光度來表現光線,喜歡用藍色和檸檬黃兩種色彩組成十分和諧的色調。他的作品中特別的光感,實際上是藉由一種新的技巧而達成的。這種技巧部分依靠光學實驗,但主要是依靠着觀察,以及對色彩微妙的滲透反映的直覺。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當特別,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點構成物體輪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顯得平靜與客觀。《花邊女工》(The Lacemaker)這幅畫說明了:認真的女孩最美麗。你仔細瞧,你一定隨着光線看到女孩的手指不斷用線穿針引線,再者你會注意到他兩邊的頭髮一邊整肅,一邊鬆散。 就是這麼自然而然的你會隨着畫而起舞。 這又是將瞬間凝止爲永恆之作了。 黃衣服的少女,和在旁的藍色座墊,給人溫暖之餘,讓人平靜享受日常生活之簡單美。

情書 1669-1670年 油畫 44×38.5釐米 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

讀信的藍衣女子

持天平的女子

戴珍珠項鍊的女郎 柏林國立美術館

和紳士在一起的處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