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離開美國海軍陸戰隊之後的幾年裏,卡爾遜不斷地就他在中國抗日敵後根據地實地考察的所見所聞發表演說,向美國各大新聞媒體撰寫文章。1947 年,卡爾遜,這位中國人民真誠的朋友在美國逝世,享年51 歲。

文/ 繆平均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一個訪問八路軍的美國大兵

衆所周知,在革命聖地延安,中國共產黨曾接待過埃德加· 斯諾、史沫特萊等美國朋友。但是鮮爲人知的是,抗戰期間,還有一位美國大兵,他的足跡遍佈延安和華北敵後,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有過親密的接觸。他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埃文斯· 福代斯· 卡爾遜。

羅斯福:“我想請你在中國期間爲我做點事”

埃文斯· 卡爾遜1896 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西德尼。1912 年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並很快晉升爲中尉。卡爾遜曾經於1927 年、1933 年、1937 年三次來華。1937年春,他第三次被派往中國前,羅斯福總統接見了他:“埃文斯,聽說你又要去中國了。我想請你在中國期間爲我做點事。我要你經常給我寫信,直接寄至白宮,告訴我你幹得怎麼樣,以及那裏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聽聽你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卡爾遜向羅斯福保證:“我一定做到。”

1937 年8 月,卡爾遜乘“麥金利總統號”客輪進入黃浦江時,日本侵略軍正在進攻上海。卡爾遜默默地注視着這一切,他放棄了去北平學習漢語的計劃,轉而在上海美國總領事館海軍武官處任職。

爲了考察中國民衆的抗戰意識,他冒着炮火採訪了一位給前線送飯的中國苦力,“你們爲什麼要打仗?你的同胞爲什麼而死?”這位滿頭大汗的苦力毫不猶豫地答道:“救國。”“那什麼是救國呢?”卡爾遜故意問他。“敵人想霸佔我們的家園,如果我們一齊努力,就能打敗他們。”當晚,卡爾遜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中國民衆的堅韌了不起,他們有着巨大的精神源泉,這樣的民衆是打不敗的。

1937 年9 月的一天,剛剛私訪過延安的埃德加· 斯諾來到上海。當時國民黨軍隊在上海一敗塗地,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卻在北方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作爲官方觀察員,卡爾遜對發動羣衆開展游擊戰爭的共產黨軍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和斯諾一見面,就談起了進入八路軍控制區的願望。斯諾肯定地說:“我相信,八路軍領導人會歡迎你對他們軍隊的考察。”

朱德:“你是訪問我們軍隊的第一位外國軍官”

1937 年12 月5 日,卡爾遜來到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10日,在八路軍派來的嚮導、翻譯和警衛人員的陪同下,卡爾遜離開西安向山西前線進發。5 天后,他們來到了山西洪洞縣附近的八路軍指揮

部。朱德總司令親自到院門口迎接卡爾遜一行。經作家周立波翻譯,他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你是訪問我們軍隊的第一位外國軍官,”朱德總司令親切地說,“我們很高興接待你,你想看些什麼呢?”

卡爾遜說:“希望與八路軍一起生活、行軍甚至戰鬥,瞭解八路軍的游擊戰術,還想知道一些指導你們士兵行爲的準則等。”朱德爽快地笑着說:“那好,你可以接觸我們的戰士和幹部,向他們提出你想知道的所有問題。”

在近半個月的接觸中,卡爾遜在朱德和他周圍的士兵身上,真實地發現共產黨軍隊內,人與人之間家庭般的親密關係和可敬的精神源泉:“友好、自力更生和真正的民主。”他深切地感到朱德總司令具有的三種傑出的品德:羅伯特· 李(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南軍司令)的仁慈;亞伯拉罕· 林肯的謙恭;U·S·格蘭特(美國第18 任總統)的堅強。

在結束了對八路軍總部的訪問之後,卡爾遜又請求去山西五臺山前線視察訪問。朱德總司令滿足了他的要求,併爲他配備了兩個班的警衛,還有翻譯和勤務兵。在多次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後,卡爾遜訪問了一個又一個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參觀了沿途各類敵後八路軍抗日學校,受到了抗日根據地領導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賀龍、薄一波等,以及當地八路軍指戰員、民主政府領導人和老百姓的熱情歡迎。

 毛澤東:“很高興能在這裏歡迎你”

從1937 年8 月到1938 年春,卡爾遜不僅看到中國正面戰場的軍事行動,也看到了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游擊戰所取得的勝利。他感到,這兩類戰爭中,後者更符合中國的實際。爲進一步考察人民戰爭的潛在力量,他決定訪問整個敵後游擊區,從內蒙古直到山東沿海,而整個行動則從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延安開始。

1938 年4 月末,卡爾遜以美國觀察員身份來到延安。

5 月5 日,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中會見了卡爾遜,卡爾遜在日記中這樣記述:“我走進屋子,面對着的是一位高大的人。他那獅子似的頭,又長又厚的黑髮從中間分開,隨便地向後梳着,一雙和藹的眼睛望着我,一副幻想家的容顏。”“歡迎你,”毛澤東熱情地握着他的手說,“聽說你跟着我們的部隊跑了很多地方,我很高興能在這裏歡迎你。”他們對面相坐,從晚上談到次日凌晨,內容主要是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和對中國未來的預言。

毛澤東指出:“中國像一個能盛一加侖的細頸瓶,而日本灌進了半品脫水( 一品脫等於八分之一加侖)。日本兵力不足,無法佔領整個中國。只要中國人民決心繼續抵抗,日本就無法用政治手段控制中國。”談到日美關係和歐洲局勢時,毛澤東說:“日本和美國總有一天會打起來的,英國人決不會因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向希特勒宣戰。”此後的形勢發展和事實,都證明了毛澤東預言的正確性。通過這次會談,卡爾遜對毛澤東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是一位謙虛的、和善的、寂寞的天才,在黑沉沉的夜裏,在這裏奮鬥着,爲他的人民尋求和平的公正的生活。”

1938 年5 月15 日,卡爾遜離開延安,繼續他的第二次華北之行,先後訪問了陝西、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五個省的敵後根據地。

對華北敵後根據地連續兩次的深入考察,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他懷着無限激情,向羅斯福總統彙報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並在各種場合宣傳這個嶄新的世界。

然而,卡爾遜的言行觸怒了華盛頓。他把一支共產黨領導的地方軍隊,當做典範來大力宣揚,尤使他的上司不能容忍。此後,卡爾遜接到美國方面不準再在公開場所發表談話和個人言論的命令,並且要他立即回國。

面對這種蠻橫干預,卡爾遜異常憤慨。他決定辭去軍職,以擺脫美國外交和軍事官員不能公開發表意見的限制。“沒有理由不讓我發言。我說的句句是真話,我還要繼續說,這是我的義務!”1938 年12 月下旬,卡爾遜回到美國。次年4 月30 日,美國海軍部長以“遺憾和理解的心情”接受了他的辭呈。

離開美國海軍陸戰隊之後的幾年裏,卡爾遜不斷地就他在中國抗日敵後根據地實地考察的所見所聞發表演說,向美國各大新聞媒體撰寫文章。

1947 年,卡爾遜,這位中國人民真誠的朋友在美國逝世,享年51 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