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瞬間·影像

海上練兵,用木帆船打軍艦

版面截圖

參戰部隊總動員後,各軍領導親自掛帥並參加訓練。圖爲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左三)和部隊一起訓練的情景。 陳耿翻拍自《海南解放檔案文獻圖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陸戰場上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旋風縱隊”和“王牌鐵軍”——四野第十五兵團第43軍、四野第十二兵團第40軍,受命解放海南島後,一路打到了雷州半島,卻被波濤翻滾的瓊州海峽擋住去路。

既缺船隻,又無渡海作戰經驗,不少將士甚至連游泳都不會,這仗究竟該怎麼打?

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冬春季節,機槍手赤膊練習水上射擊。

見招拆招,攻破謠言贏民心

1949年底,眼見敗局難挽的國民黨反動派撤退之時破罐子破摔,將沿海一帶的大批民船劫走,帶不走的直接焚燒掉,甚至散播“共產黨來了要抓漁民當炮灰”的謠言,以致於一時間竟出現整個海港空蕩蕩無一船隻的怪象。

就在這時,由43軍、40軍及炮兵、工兵組成的渡海作戰兵團趕到了雷州半島,找船成爲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先是派人到港澳等地購買登陸艇和改裝機器船,幾乎空手而歸後,又前往徐聞、海康(今廣東雷州市)、汕頭一帶,動員漁民、船工支援前線。

在雷州半島訓練時研究渡海作戰戰法。

由40軍政治部編撰的《跨海之戰——紀念海南戰役勝利五十週年》一書中,收錄了時任40軍民運部副部長李樹基的回憶文章。文中記載,這一天,他帶領一個排的兵力,來到廉江安鋪鎮一個叫“上甘圩”的漁村。

剛進村,衆人便傻了眼:村裏冷冷清清根本見不着人影,一打聽才知道,漁船都被漁民沉到海底或藏到蘆葦裏了。

李樹基一眼看穿,這是“國賊”的謠言奏了效。

戰士們在雷州半島海邊建起臨時住的草棚。

也不必辯解,戰士們捲起袖子便開始幫忙挑水、搗米、劈柴,一些女同志則跑到村民家裏,一邊搶着幹家務、帶小孩,一邊進行訴苦教育,同時採取出光榮榜、送光榮牌等方法烘托出支前光榮的氛圍。

人心都是肉長的,眼前這羣子弟兵釋放的真心與真情,早已被躲在暗處的漁民、船工看在眼裏。很快,一艘艘木帆船湧向了兵團駐地。船來了,船工師傅也跟來了。

不久,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又從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得到啓發,以“海練”爲名突襲潿洲島,巧妙“借”了敵人400餘隻大船,一時間海岸邊船桅如林。

水手們登高檢修繩索。

熟能生巧,勤學苦練成尖兵

找船的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着,另一邊,一場規模空前的海上大練兵也隨之開始了。

先是在沙灘上堆個沙堆,四肢懸空趴在上面,手腳並用練動作。後到淺水裏練,到深水裏遊,緊接着抱着竹筒子做的三角架、四角架,遊得就更遠了。

“旱鴨子”不怕水了,還得闖過暈船這一關。

剛開始,幾乎人人都暈,看着挺壯實的小夥們一到船上就趴着吐,不少人甚至連胃液都給吐出來了。“我們什麼敵人都不怕,還怕暈船?”兵團提出“把陸軍練成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口號,這些“陸地猛虎”也愈發跟自己較上了勁兒。

打鞦韆、滑木板、走浪橋、轉圈圈、倒立翻滾,從隨軍記者或攝影師當時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灘頭、沙灘、海上、大樹下,處處是課堂,只要能克服暈船的方法,戰士們幾乎都會找來試。

也有連隊在反覆練習中摸索出其他的經驗:登船前飯菜要喫適中的量,在船上要活躍不沉悶,用椰子熬水喝能止吐……腦袋、身體齊開動,讓暈船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緊接着戰士們開始了最關鍵的一課:航海技術學習和海上作戰訓練。

白天,他們用蘿蔔、竹子、紙殼等物品做成船模型,聚在一起反覆琢磨。等到太陽落山了,他們又趁着夜色出海,進行撐篙、划槳、搖櫓、拋錨、搶灘、登陸等實戰演習,一練就是一整個通宵。

先近海,後遠海,先白天,後晚上,就這樣一天天苦練下去,戰士們對大海的盲目恐懼終於在實踐中逐漸打破。

爲適應航渡、克服暈船,戰士們在進行轉圈訓練。 陳耿翻拍自《海南解放檔案文獻圖集》

善於總結,掌握海上射擊訣竅

戰士們刻苦訓練,部隊首長也沒閒着。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在岸邊搭了個草棚子,整天守在那裏看風識浪、研究氣象,有時乾脆跟着戰士們一起下海,拉帆、掌舵都要親自試一試。而渡海作戰兵團總指揮鄧華則命令大家四處蒐集海洋知識和海戰資料,就連舊書攤上清朝海軍提督的《航海手冊》和《潮汐表》也尋來作參考。

漸漸的,航海掌舵、水文氣象的要點算是掌握了,可這槍卻怎麼也瞄不準。

翻閱解放海南戰役的史料,可以找到這樣一張老照片:赤膊上陣的小夥兒泡在海水中,正把槍架在竹排上練習着瞄準射擊。這一幕看似平淡無奇,結合時間背景及其他圖片資料後纔會意識到,彼時正值臘月春初,戰士們脫去冬衣在水裏一待就是數個小時。

戰士們在進行爬竿、走獨木、過浪橋訓練。 陳耿翻拍自《海南解放檔案文獻圖集》

據記載,有一天,40軍118師352團1連裏一個叫侯至誠的戰士端着槍趴在了船頭甲板上。海浪上下翻湧,木船也跟着搖擺不定,就在這時,他突然感覺有那麼一個瞬間船身穩當了下來。

這個瞬間到底有多長?什麼時候纔會出現?爲了找到規律,侯至誠直勾勾地盯着海浪,開始在心裏“1、2、3、4”地默默數起來。經過一個通宵的試驗,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船隨浪由起到落需七八秒鐘,由落到起需五六秒鐘,起落之間有三秒左右的平穩期,正是射擊的好時機,如果動作快一點,能打出兩槍。

第二天,他又照着這個規律試驗到了半夜,確定奏效後,趕緊將情況報告給了上級。很快,侯至誠的射擊小技巧從1連推廣到其他連隊,衆人又合力摸索出“一穩三快三合一”的射擊法,即船工開船時要穩,舉槍快、瞄準快、擊發快,眼、心、手合一。

至此,海上作戰的一個關鍵難題終於得以攻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