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獨立報》發表《蘇-30SM:制勝祕訣》稱,十年前,人們還能聽到對蘇-30MKI戰機前景不太樂觀的預測。這種戰機的交付始於21世紀初。有人認爲,在履行完與印度的合同後,該戰機就會停產。然而,從那時起,位於伊爾庫茨克的工廠接到的蘇-30訂單數量顯著增加。最新型的蘇-30SM成爲俄羅斯數量最多的戰鬥機,並對外出口。

伊爾庫茨克戰機生產廠的組裝車間

俄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第一副總經理的顧問弗拉基米爾·米赫耶夫在談到蘇-30MKI時說:“這是一架具有突破意義的戰機。它不僅爲自己,也爲同系列的其他飛機開創了未來。”在可預見的未來,從伊爾庫茨克訂購和交付的蘇-30戰機總數可達500架。這一數量超過了“陣風”戰機,與“颱風”戰機的指標相近。後兩者幾乎與蘇-30MKI同時進入市場。

中國蘇-30戰機

蘇-30SM的關鍵解決方案之一,就是航空電子設備的開放式結構。其實質很簡單。在傳統的航空電子設備系統裏,內部通信藉助特定的接口——通信線路、信息交換協議等。蘇-27和蘇-30系列的早期版本都是沿用這種設計。在開放式結構框架內,系統的交互通過標準的數據傳輸母線進行。在大多數情況下,航空電子設備的升級改造或增加都被簡化爲軟件的改進。

蘇-30SM的另一項重要創新是相控陣雷達,其研發曾是俄羅斯國內儀器製造業的一個嚴峻挑戰。這相當於從拋物面天線直接跳躍到相控陣天線,繞過了縫隙天線。相控陣雷達顯著擴大了同時追蹤的空中和地面目標的數量。同樣重要的是,配備相控陣雷達爲幫助蘇-30提高雷達性能和蘇-57系列隱身戰機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印度蘇-30戰機

蘇-30SM強大的雷達、光電瞄準系統、航空電子設備的開放式佈局,使蘇-30SM能配備廣泛用途的武器。更重要的是,武器庫可以不斷增加。俄羅斯空天軍第14殲擊機團的指揮官馬克西姆·謝沃斯季亞諾夫說:“蘇-30SM具有一些獨一無二的特點。戰鬥載荷爲8噸,根據其在實戰中的表現,它能配備不同種類的武器,可用炸彈或導彈實施打擊,還能在其他航空部隊的掩護下,在必要時動用‘空對空’武器。”

越南蘇-30戰機

蘇霍伊設計局的設計師和伊爾庫茨克航空工業公司的生產者設法在創新、成本和可製造性之間找到了合適的平衡點。在戰機的研發中引入全新技術,確保其在未來許多年裏保持競爭力。最後,戰機的優良性能與實現大規模量產的低成本共同保證了銷售計劃的成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