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簡稱“津”,是一座具有幾百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也是我國三大中央直轄市之一。天津港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他的海陸空交通都很發達,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隨着我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管深入,天津市人民正迎着東昇的朝陽,爲古老的工業基地裝扮着新姿。

現在的天津

御賜天津天津這座城市是怎麼來的呢?天津古稱直沽,在公元1400年次改成天津,改名之中還有一段歷史呢。在明朝的時候,當時居住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爲了同他的侄兒建文皇帝爭奪皇位,曾經於公元1400年從直沽出發南下金陵,擊敗了他的侄兒。當朱棣當上皇上之後,爲了紀念當時南下的壯舉,便賜名直沽爲天津,意思爲天子經過的渡口。朱棣皇帝當時登船的渡口就子啊現在天津舊城的北門一帶,天津一名便由那時起沿用至今。

明成祖朱棣

都市成因天津裏北京很近,爲什麼還能發展成爲今天這樣的一個大城市呢?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其中這四條是最重要的。

第一,天津歷來是軍事要地,用軍人的話就是說”兵家必爭之地“。由於天津佔據着特殊的海陸地理位置,同時他又是北京的門戶,因此,從遼代開始,各朝各代的封建君王都在天津設有重兵把守,大量軍人的居住促進了天津的發展。

北京的門戶

第二,運河的運輸促進了天津的發展。隋朝統一中國之後,隋煬帝爲了到江南遊玩,徵調了一百多萬的勞工,開挖了從杭州到達北京的京杭大運河。這條航線後來成爲中國重要的運輸線。到了唐朝,我國南北方貿易往來繁多,從南方經海路運到北方的大米絲綢等都要在天津上岸,在轉經大運河送到北京,港口條件對天津市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京杭大運河在地圖上的位置

第三,豐富的食鹽資源帶動了天津的發展,天津市的渤海沿岸有着悠久的食鹽生產歷史,從漢武帝開始,各朝代都在天津設置管理食鹽生產和銷售的機構。現在鹽不僅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長蘆鹽場

第四,天津不僅有豐富的食鹽資源,還有這豐富的石油資源,著名的大港油田就坐落在天津的鹽鹼灘上,大港油田是我國最重要的油田之一,現在的天津昔日的鹽鹼地上已經佈滿了一座座高聳入雲的石油井架。

大港油田

小喫三絕天津這座古城有許多久負盛名的風味小喫,其中以狗不理和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最出名,號稱天津市小喫的三絕,譽滿全國。

狗不理包子,無論是做皮的面還是內中的餡,用料都很特殊,製作出來的包子大小均勻,皮餡疏密有致,口味獨特。爲什麼叫狗不理呢”相傳有位叫做高貴友的農民,獨自經營一個包子鋪。他的乳名叫做“狗子”性格倔強,對顧客愛理不理,誰要買包子就把錢放在碗裏,狗子就按碗裏的錢付包子,時間一長,人們戲稱“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傳來傳去,就演變成了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名揚中外,他的主料與一般麻花沒什麼不同,然而他的配料相當的講究,又十根細條擰成的三個麻花,顏色黃爽,酥脆上口,曾有十幾個國家的元首和大使都品嚐過他呢!

十八街麻花

耳朵眼兒炸糕是天津的傳統小喫,用黃米、紅小豆、小磨麻油、紅糖精製而成。炸糕鋪子原來叫做”增盛成“,因爲它靠近北大關耳朵眼兒衚衕,增盛成的名字又很拗口,人們便習慣將他叫做耳朵眼兒炸糕。

耳朵眼兒炸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