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601916)上市首日即出现破发,自2014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新股上市首日从未出现过破发,而本次浙商银行的破发将创造历史,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后首支上市即破发的新股。

A股市场历来有“炒新”的习惯,不论新股质量好坏,动辄十几个涨停,甚至几十个涨停,使得“打新必赚、炒新必赚”成为一种现象。正因如此,新股上市很少有破发的,破发通常都是在一轮暴炒很久之后,这与新股上市破发,或新股上市之初破发是两回事。

但进入2019年下半年后,新股生态似乎正在发生变化,A股市场“新股”破发频现。分析认为,破发是市场化机制下正常现象,有利于回归个股基本面思考,利于整体估值回归、个股分化,提升定价效率。本月新股密集破发的现象显得尤为引人关注,这也意味着近年来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新股的生态已经发生剧变。

今天浙商银行首发上市,发行价格4.94元/股。该股以4.95元开盘,创出本轮新股发行改革以来最低开盘涨幅纪录。开盘不到5秒钟内,合计12万手的单子砸到4.93元,宣告浙商银行破发,随后卖盘继续涌出,最低跌至4.88元。两分钟后抄底资金开始涌入,该股被迅速拉升至5.45元,并触发临时停牌。截至上午收盘,该股收报5.08元,较发行价上涨2.83%

实际上,浙商银行上市首日即破发,在前期已经有了征兆。11月19日,浙商银行公布发行结果,网上、网下投资者弃购金额合计达6628余万元,与0.69%的中签率一道创下了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再次引来关注。

浙商银行新股被弃购,可能和前期上市的渝农商行(601077)破发有关系,在新股一片惨淡的氛围中,渝农商行第10个交易日就破发。

此即便上市首日表现不佳,浙商银行的估值相比港股,仍有巨大溢价。数据显示,港股浙商银行最新收盘价为4.36港元,折合每股3.92元。A股最新价为5.08元,溢价率接近30%。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浙商银行成交非常低迷,年内日均换手率仅0.0019%,而其自2016年上市以来,总成交仅34亿港币,折合人民币30多亿元。而仅仅一上午,A股浙商银行的成交额就达到惊人的32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A股浙商银行半天成交金额即超过港股近4年的成交总和。

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这也可能是近七年多来首只打新亏钱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A股股东户数超过136万户。显然,这样的市场表现,股东们会很失望。

今年下半年以来,新股上市破发频发,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相关新股上市后的收益率也因此有所减少。

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市的170多只新股中,已经有10只新股惨遭破发,其中有6只属于科创板股票。最近一只上市后破发的新股为卓越新能,该股11月21日首发上市,发行价每股42.93元,上市首日涨幅不足20%,上市第二个交易日大跌11.19%,第三个交易日大跌8.83%,已破发超4%。

近期上市破发幅度更大的是久日新材,11月5日上市,最新价已破发12.34%。整体来看,容百科技最新价较发行价跌幅近17%居首。另外,杰普特、天准科技、新光光电等科创板股票也均破发。

对于,多只科创板个股破发或濒临破发的现象,东北证券指出,新股发行定价偏高成为“破发”主要动因,科创板保荐跟投等机制有效促进新股价值回归过程,“破发”应是科创板实行市场化定价改革后的正常现象。市场趋于更加理性,无实质性利好的概念股多数是1日游,发行价过高的新股在注册制的大背景下出现向下的均值回归是必然现象。

新股破发的同时,造富效应也屡试不爽。数据显示,今年来上市的新股中,卓胜微(300782)25日收盘价较首发价格涨幅超10倍,半年时间不到即实现了十倍的梦想,这也是投资者对新股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之一。康龙化成(300759)、左江科技(300799)、钢研纳克(300797)、三角防务(300775)、瑞达期货(002961)、福莱特(601865)等今年来上市的新股收益率也比较可观。

新股破发正在改变机构参与打新的节奏和模式。此前打新基金更多的是抱着博弈心理去报价,一般参照投价报告的区间,选择一个分位数,然后定价。采取这一策略最重要的是报对价格,中签了就会在上市后选择卖出。而在科创板出现连续破发之后,机构的打新报价策略将有所变化,投价报告只是作为参考,逐渐去认真研究公司的品质,按照自己的判断去报价,对于优质公司可以报出相对更高的价格,对一些质地较差的公司则选择报低价甚至是不参与询价,最终让市场IPO定价逐渐下行。如果在机构中签且上市前几日并没有到目标价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不会卖出,而是选择持有并等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