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农村是县中最主要的生源地,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家长从初中、小学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这种生源流失对县中来说可谓是釜底抽薪。这种学校除了衡水较多外,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可以说是县中生源最大的流失去向地。

县中一般指一个县的第一高中,可以说是一个县的最高学府,肩负着一个县向上输送大学生的重任,是全县学子向往的求知殿堂,在全县老百姓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声誉。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县中曾经创造出巨大的辉煌。清华北大频出,升学率也很高。市里部分学生如果考不上一中,也会屈尊到县中就读。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县中的教学质量就开始走下坡路。清北人数越来越少,要不是国家专项计划的政策照顾,估计大多数县中一个清北都考不上。就是好一点的九八五、二一一和双一流,也是越来越难考。有一定影响力的县中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县中可谓是惨淡经营。

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生源流失严重。随着某些超级中学的崛起,加上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很多家长选择了把孩子送到超级中学就读。尤其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超级中学就读往往还有一定的优惠条件,所以流失更为严重。
这些超级中学最初往往和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民办高中,打着超级中学的旗号吸纳学生。像在河北,家长根本分不清河北衡水中学和衡水第一中学,其原因就在于两者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被教育部门要求整改,但最终没有了下文。作为家长,只知道把孩子送到了“衡中”,别的一概不知。这种学校除了衡水较多外,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可以说是县中生源最大的流失去向地。

不过县中的衰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本来农村是县中最主要的生源地,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家长从初中、小学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这种生源流失对县中来说可谓是釜底抽薪。
城市化进程除了造成县中生源流失严重外,还使得县中师资力量大不如前。以前的县中老师虽然学历不过是中师和师专为主,但这些老师都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现在县中老师的学历水平虽然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这是时代发展使然。目前县中新进来的这些老师,大多不过是同龄人当中一般的人才,原因无他,最优秀的都留在了大城市了。

前一段时间深圳年薪30万招聘中学老师,可谓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云集。还有北京招聘中小学教师,对于外地人来说,硕士研究生学历已经是最低配置。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一线城市在吸纳优秀人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人才本身来说,一线城市不行了,还有二线,二线不行了,还有三四线小城市。县城毫无疑问是排在最后面的。
另外,县中的教育生态也不是很好,大多数县中校长官本位思想严重,真正想成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是少之又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中的发展。

当然,也有少数县中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了下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种情况属于个案,并不能代表普遍现象。
其实,县中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和市里的中学竞争,因为这本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县中应该立足于地方,在抓高考升学率的同时,着眼于特色教育,还是有着相当的生存空间的。

亲爱的小伙伴,你对县中不再辉煌这一现象怎么看?欢迎在此留言评论,发表你的看法。我是小编,愿和你一起关注教育话题,分享教育观点,谢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