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融資“魔咒”難破?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掛牌港交所,交易首日收漲6.59%,股價報187.6港元/股, 4.01萬億(港元)市值超越騰訊成爲港股市場新股王。

  這是阿里巴巴歷史上第3次IPO,自2012年香港退市之後,時隔7年再次回到港交所。

  隨着無數股民“分一杯羹”的喜悅傳遍市場,關於阿里融資的“股災魔咒”也“死灰復燃”……

  一拿股民錢 經濟就崩盤?

  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細心”的投資者,這次阿里上市也不缺席。

  此前就有投資者梳理發現,阿里具有精準預測功能,每次來市場上拿大錢,隔年就要發生一次經濟環境大崩盤,並不禁發出疑問:這第3次上市預示着什麼呢?

阿里

  先來回顧一下阿里巴巴的“預測史”。

  1999年首次融資與2000年互聯網股災:

  1999年,阿里巴巴集團在杭州一所公寓中正式誕生,創始人包括馬雲在內的18位創始人正四處融資,馬雲靠着一嘴流利的英文,在6分鐘內用“國內批發貿易”的商業模式吸引了孫正義, 2000年1月成功拿下日本軟銀2000萬融資。

  2000年3月10日,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創下歷史新高5048點,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在即。當時美國市值top10企業中,互聯網企業佔了6家,其中微軟6000億美元的市值2倍於百年石油企業艾克森美孚,3倍於IBM和彼時的宇宙大行花旗銀行。

  很快泡沫破裂,5048.20高點一瀉千里,到2002年9月僅爲1172.06點,近8成市值灰飛煙滅……

  2007年首次IPO登陸港交所與2008年金融海嘯: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以B2B業務作爲主體,在香港主板掛牌成功上市。據悉,當時阿里巴巴獲得了機構投資者50倍以上、散戶258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高達4500億港元,創下香港股市凍資最高記錄。

  帶着中國最大電商的光環,阿里巴巴股價一路飆升,從發行價13.5港元/股升至41.8港元/股,最高漲幅高達3倍,以1996港元市值衝上亞洲市值前三的互聯網公司榜單,僅次於雅虎日本。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美股大跌,9月-12月道瓊斯工業指數累計下跌31.2%,2009年3月一度跌破7000點。阿里巴巴的股價也在這場危機中暴跌,至2008年10月僅剩3.46港元/股。2012年6月,阿里巴巴退出港交所,私有化價格爲每股13.5港元。

  2014年9月紐交所上市與2015年股災:

  2014年,因合夥人制度被港交所拒之門外的阿里巴巴,在美股市場創造了一個史上最大IPO記錄——融資218億美元,IPO首日公司市值達到2314億美元,超過Facebook、Amazon,成爲僅次於Google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之後的2015年令所有A股股民難忘——滬指先是在6月12日創下5178點高點,3天后的6月15日便受證監會清查配資影響,滬指從5170點掉頭直下。

  緊接着是市場恐慌踩踏、大盤暴跌,滬指7個交易日暴跌1155點,直到8月27日跌至2850.71點低點,短短53個交易日跌幅達40.31%

  ......

  阿里不“孤單”

  細心的投資者也不止一個。

  此前百度宣佈收購醫療AI公司,“地震魔咒”也重新被翻出:

  2006年百度收購千千靜聽,第二年祕魯發生8級地震;

  2013年百度收購91無線,次年智利發生8級地震;

  2014年百度收購糯米,次年尼泊爾發生8級地震……這一次會發生什麼?

阿里

  不論是巧合還是巧合,回到2019年11月26日,投資者對於接下來的未知項即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擔憂,不過對於此次阿里巴巴重回港交所,有網友默默寫下了4個字:美股股災……

阿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