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30日電(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汪傲)手工製作、營養烹飪、農業勞動、社區志願服務、防疫知識宣講……在延遲開學期間,安慶師範大學的同學們在線上學習之餘,紛紛化身居家勞動小能手,成爲父母的小幫手。

對於開展居家勞動教育,該校各學院有着不同的“錦囊妙計”,音樂學院通過主題團日活動的形式,開展了居家勞動競賽;電子工程與智能製造學院佈置了特殊作業,給父母做一頓飯;人文學院則舉行了線上勞動知識競答。“目的就是用多種方式拓展勞動教育,鼓勵大學生進行居家勞動。”該校團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圖爲安慶師範大學學生在家爲父母做飯。受訪者供圖

做廚房小能手

該校舞蹈表演專業學生唐卉妮平時喜歡研究美食,疫情期間她幾乎包攬了家中的早飯和午飯。她自學了幾道色香味俱全的拿手菜:奶香小饅頭、蔥油拌麪、奧爾良烤翅等。

“這次的疫情讓假期延長,也讓我有機會幫媽媽分擔一部分辛苦,感謝學院開展居家勞動活動,讓我能夠向同學們展示廚藝,也督促大家用行動去孝順爸媽。”唐卉妮說。

嫩藕切片、豬肉切絲、蔥蒜炒好……該校自動化專業學生張宣在家做“作業”的架勢也有模有樣。做完一桌飯菜後,她在朋友圈寫下一段感悟:“我之前常想,父母爲何將生活過得這樣索然無味,現在覺得,當我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這些‘命題’時,也許解得並不比他們好。”

“學校和家庭雙向聯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陳秋生是該校電子工程與智能製造學院學生輔導員。他表示,勞動教育是當代學生的必修課,學校一直探索將勞動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這種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激勵着很多老師創新勞動教育形式。”

圖爲安慶師範大學學生在家做家務。受訪者供圖

各種家務樣樣行

假期在家,不少學生承擔了各種家務和農活。該校英語專業學生董潔就是其中之一,她常常在閒暇時幫外公外婆做農活。“陪外婆去河邊洗衣服,陪外公種果樹,插苗、澆水、育肥,這些都是我第一次做,感覺很有意義。外公外婆年紀大了,回老家的機會不多,能陪他們幹活,我很開心。”

該校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趙維俊在家除了上網課,每天還多了一些“任務”,“比如,每天起牀疊被子,在學校不太在意這些內務,回到家裏也不好意思讓爸媽幫忙疊被子”。

除了疊被子,這個將近一米九的大男生還包攬了飯後洗碗和掃地等家務。“我們都長大了,有義務爲家裏人分擔家務勞動,而且家中小事也能夠鍛鍊自己的耐心和細心。”

該校新聞學專業學生程璐假期也沒閒着。由於家裏在裝修,她就化身裝飾小能手,佈置家中傢俱、打掃衛生、插花裝飾……每天忙得不亦樂乎。“用礦泉水瓶裝水,將野外採摘的紫藤蘿和櫻花放進去,就做成了簡易的花瓶,實用又好看。”提起自己的勞動成果,程璐十分自豪。

專業學習與勞動實踐相結合

疫情期間,學校各學院學生髮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參與勞動,注重在學科和專業學習中體認勞動精神,做到“勞心”和“勞力”相結合。

今年3月份以來,該校特殊教育專業學生萬雨多了一個新身份——線上家教老師。3月19日,安慶婦聯和社區居委會聯合篩選出安慶市大觀區花亭北村社區的一批困境兒童,需要志願者對其學業進行線上輔導,看到招募的信息後,她就報名了。

萬雨說,自己主要負責一名初二學生的數學課,在線上檢查作業、輔導功課。“在這個特殊時期,通過線上答疑,不僅解決了孩子們的學習困難,也讓我感受到作爲‘小老師’的滿滿成就感。”

4月份,該校美術學院舉辦了“禮讚最美青年勞動者”活動,同學們通過創作國畫、油畫、書法篆刻等作品讚美勞動者。該校美術專業學生張可用楷體創作了詩歌《禮讚最美勞動者》,歌頌了新時代奮鬥者。

該校人文學院則在4月進行了線上勞衛知識競賽,學院團委組織學生通過網絡答題形式參加競賽,題目內容主要是勞動衛生方面,學院將對成績優秀者頒發獎狀。活動負責人葉夢琴表示,主要是爲了增加同學們的勞動知識,宣傳生活中常用的勞動小妙招。

記者瞭解到,2019年秋季,安慶師範大學出臺《勞動實踐課實施辦法(試行)》,在全校本科、專科學生中開設勞動實踐課,所有學生每學年均需完成勞動課時。疫情期間,學校又發佈了《關於延遲開學期間開展居家勞動教育的通知》,努力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構建家校社勞動協同育人機制,幫助學生樹立起“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