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写过一本小说叫《殷宝滟送花楼会》,里面的人物是张爱玲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构思出来的,其中男主人公罗潜之通常被认为暗指傅雷。傅雷这个名字我们一定非常熟悉,他出生于1908年,是有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作家。

不过傅雷比较广为人知的是与他相关的作品,比如《傅雷家书》。《傅雷家书》里有一句经典的话:“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很多人读过之后都认为这是傅雷基于自己婚姻状况总结出来的,因为他的妻子朱梅馥正是一个温柔平和、感情细腻的女性。

但在张爱玲的笔下,罗潜之并不是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张爱玲甚至借书中人物之口把罗潜之骂了一顿。这一切还得从傅雷与朱梅馥的感情经历开始说起,傅雷比朱梅馥大5岁,两人是表哥表妹关系,从小就在一处玩,朱梅馥读过书,学过钢琴,多才多艺,聪明漂亮。

所以朱梅馥也是傅雷母亲心里的完美儿媳,14岁那年,她就跟自己的表哥订了婚。那之后傅雷去了国外留学,但他却因此爱上了一个叫玛德琳的法国女孩,两人谈起了恋爱,傅雷打算写一封信回去跟表妹退婚,可没想到有一天早上,他亲眼看见女友和其他男子打情骂俏。

傅雷这才知道女友同时和多个人交往,顿时大受打击,默默回了国。回国后,傅雷就在长辈的安排下和表妹结婚了。朱梅馥悉心照顾他的生活,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傅雷的文稿总是堆得很乱,朱梅馥就仔细地把这些都整理好,时不时给丈夫弹首曲子解压等等。

但婚后4年,傅雷就在一次看豫剧的时候爱上了一位女演员,那时候朱梅馥正怀着身孕。傅雷为她写了诗,约她出来游玩,最终考虑到家里的压力,结束了这段关系。可没过几年,傅雷又喜欢上了学生的亲戚、女歌手陈家鎏,他将陈家鎏视为灵感女神,公开追求她。

这时候傅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但考虑到傅雷没了陈家鎏就吃不下也睡不香,朱梅馥就打电话给这位丈夫的红颜知己,诚恳地她来自己家住一段日子。陈家鎏果然来了,傅雷便天天和她在一起,朱梅馥专心照顾孩子。张爱玲那篇以傅雷为原型的小说,也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所以并不难理解张爱玲为什么要把罗潜之塑造成“古怪、不适合结婚”的男子形象。话说回来,这篇小说发表后,陈家鎏害怕舆论压力,便匆匆离开了傅家,另嫁他人,傅雷也收回了心思,和妻子朱梅馥安稳地生活在一起,朱梅馥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更加尽心尽力照顾他。

但特殊时期傅雷迎来了批斗,他选择在1966年9月3日服毒自尽,朱梅馥深爱着丈夫,便决定陪丈夫一起走,她将丈夫的身体摆正后,用一条床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年她47岁。其实傅雷一生的成就是无法抹去的,但这些成就背后更离不了朱梅馥的支持,他们的朋友都称朱梅馥是“活菩萨”,想必这也跟朱梅馥的好脾气分不开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