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婆婆每次主動找茬,和丈夫吵過架後,就會離家出走,剛開始是一兩天不回來,把孩子和家裏的一堆事都推給陳雨。事實上雖然陳雨也有點不滿意婆婆的做法,但是她不會當面和婆婆產生衝突,而且她也不是一個愛發生爭執的人,所以還總是勸於天,婆婆也是爲孩子好,沒必要。

老實說婆媳之間的大多數問題都是因爲雙方沒有學會換位思考,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光去考慮自己的感受,而不去想對方一點。

都總是隻看得見自己的付出,看不見對方的付出,對對方總是抱有偏見,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對方。這樣長此以往,積怨只會越埋越深。

婆媳關係難處,其實最難的是處在兩者之間的那個男人,一邊是生養自己的母親,一邊是嫁到自己家,開啓一段新的生活模式的妻子。

肯定是兩頭都不想得罪,想要讓她們和睦相處。

婆婆每次吵架都選擇離家出走,兒媳“您別走了,我走”

而且我們在處理婆媳關係之中總是容易忽視對方的感受,卻總是會多個心眼,很容易把吵架的苗頭想當然地轉移到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明明對方說的話可能並無他意,但是很自然地覺得對方是在影射自己。婆媳關係在大部分人心目中都是對立關係。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究竟是婆媳這個字眼決定了我們的關係,還是我們自己把婆媳的矛盾過度放大化了呢?

我承認婆媳之間的相處確實是有些尷尬,雖然名義上是母女,但是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像我們和親生父母那樣,但是也不像和朋友之間或者是陌生人一樣生疏。

有點親近,但是又有距離。有點陌生,可是卻是名義上的一家人。

婆婆每次吵架都選擇離家出走,兒媳“您別走了,我走”

這樣不近不遠的關係最難處理,話不能說得太重,可說得太輕了對方若是沒有改觀對她的意見會更加深。不能太正面起衝突,畢竟天天見面,生活在一個屋子下。

然而對對方的意見和埋怨若是不發泄出來憋着也難受,所以雙方打着啞謎,你猜忌我,我琢磨你,最後直到有一天忍無可忍徹底爆發。

昨天一位讀者給我投稿,講述了她和婆婆之間的故事。她說自己的婆婆做事情從來不會考慮她,都只是在乎自己的感受。完全就是一個戲精,而且還很幼稚,動不動就搞孩子那一出,上演離家出走的戲碼。

聽到她對婆婆這樣的評價,讓我忍不住想要把故事聽下去。

婆婆每次吵架都選擇離家出走,兒媳“您別走了,我走”

這位讀者名叫陳雨,丈夫叫於天。兩個人通過朋友介紹認識。彼此情投意合,很聊得來,再加上年齡都到了試婚年齡,確定戀愛關係半年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陳雨之前見過婆婆幾次,感覺她挺熱情,也挺講理的一個人,心想着應該還挺相處的。而且陳雨是一個性格很溫和的人,一般不會和人產生矛盾。

所以對於未來的婆媳關係沒有多大擔憂。

剛開始確實,婆婆對自己挺好的,每次做飯都照着自己的喜好來做,也會主動幫自己洗衣服。看電視的時候還會一起討論劇情,彼此其樂融融,相處得很和諧。

但是這份和諧從生孩子之後就被打破。婆婆是一個個體經營者,收入還不錯。而陳雨在一傢俬人單位打工,固定工資,肯定沒有婆婆的高。

婆婆每次吵架都選擇離家出走,兒媳“您別走了,我走”

婆婆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小事業,所以經過協商之後,讓陳雨在家當家庭主婦,照顧孩子,婆婆去上班。

這個想法是婆婆主動提出來的,確實是有道理,而且陳雨也捨不得把孩子丟在家,便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初爲人母,第一次當媽媽,當然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陳雨一邊摸索着,一邊照顧孩子。但是總難免有點力不從心的地方。

陳雨也是一個很懂事的人,總覺得自己一個人在家,也不上班,家裏人都在外面工作,每天也挺辛苦的。

她體諒家人,所以只要有時間就打掃家裏,趁寶寶睡了還給家裏人做午飯做晚飯。

婆婆每次吵架都選擇離家出走,兒媳“您別走了,我走”

婆婆當了奶奶自然很高興,每天回到家不論再忙再累都會照顧一會兒孩子。可是老人和年輕人在育兒理念的習慣上總是會有區別。

無論是給孩子剃頭髮, 還是要不要給孩子穿紙尿褲,亦或者是在孩子的喫食上總是產生矛盾。吵架也成了家常便飯。

婆婆性格強勢,喜歡在家庭中佔據主導,但是丈夫於天也很有自己的主見,所以很容易因爲孩子的事產生爭吵。

事實上雖然陳雨也有點不滿意婆婆的做法,但是她不會當面和婆婆產生衝突,而且她也不是一個愛發生爭執的人,所以還總是勸於天,婆婆也是爲孩子好,沒必要。

婆婆每次吵架都選擇離家出走,兒媳“您別走了,我走”

可是,在婆婆心目中並覺得是於天的想法,只會覺得是陳雨在背後挑唆。所以婆婆對陳雨心裏就有了意見。

再加上陳雨每天在家不上班不掙錢,婆婆對她的埋怨就更深了,理所應當地覺得看孩子,收拾家的事都應該她做,所以後來婆婆回到家基本上也不看孩子了。

總是無端找茬,每次吵架都是婆婆先挑起來。挑於天的刺,數落公公的不好,說家裏一天天地太亂了也沒人收拾。

陳雨也不傻,她當然知道婆婆完全是說給自己聽的,這招殺雞儆猴的招式,陳雨心裏很清楚。

而且婆婆每次主動找茬,和丈夫吵過架後,就會離家出走,剛開始是一兩天不回來,把孩子和家裏的一堆事都推給陳雨。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之後,陳雨對婆婆也有了意見。

婆婆每次吵架都選擇離家出走,兒媳“您別走了,我走”

她覺得婆婆完全就是在給她下馬威,她選擇離家出走,外人怎麼看,難道不會覺得是她這個兒媳把她趕出去的嗎?她只顧自己感受,卻不考慮她這個兒媳在外人面前會被傳成什麼樣子。

兩個人的關係雖然看上去並沒有多大沖突,但是積怨已經埋下,再也回不到當初。

最近婆婆的戲精再度附身,又因爲給不給孩子穿紙尿褲的問題和老公發生了衝突,這次婆婆直接離家出走一週都沒有回來。

老公心裏很不是滋味,覺得都是自己的錯,不該頂撞母親,把她氣走了,所以三番兩次打電話讓她回來,婆婆也一直不回來。

陳雨這次是真的被氣到了,直接拿起電話,和婆婆吵了起來。“媽,您別裝了行嗎,您一天累不累啊。您不就是做給我看的嗎?您不用離家出走了,我走,我搬出去,帶着孩子搬出去,這下您滿意了嗎?”

一場鬧劇以陳雨搬出去劇終。

婆婆每次吵架都選擇離家出走,兒媳“您別走了,我走”

其實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是要相互溝通,而不是採用冷處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有時候其實事情並非我們所想,只不過我們都太容易對號入座,太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加以判定一件事情,而不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對方的感受。

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只會讓婆媳關係更加難處。

其實有的時候我倒覺得婆媳之間應該多點坦誠布公,大大方方地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說出來,即使是對對方有意見也要說出來。

而不是互相打啞謎,相互在猜忌對方的想法,這樣很有可能會歪曲對方的想法,從而打破家庭的和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