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屹;圖片來自網絡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雖然每年要繳納鉅額“保護費”,但能接觸並“喫透”美國先進軍事技術還是讓日本軍工業感覺“很划算”,甚至“引以爲豪”,然而,最近一則關於日本引進美國軍事技術的交易內容爆出讓日本軍工“喫透”美國先進軍事技術的自欺欺人論調徹底破產。日本爲獲取美國相關軍事技術竭盡全力“討好”美國技術人員,結果美方卻以“軍事安全”爲由拿錢不給技術,狠狠把日本涮了一把。

2018年11月12日據參考消息網報道,日本防衛省最近從美國引進3架“全球鷹”無人機,日本希望獨立掌握該型無人機的操作和飛行技術,爲日後日本軍用無人機發展積累經驗。爲此,日美雙方簽訂一份有償軍事援助合同,美方每年派來50名左右專業技師來進行指導,日本向美國支付鉅額援助費用,合同持續時間爲20年。這導致3架無人機20年維護費用高達2400億日元,其中包括支付給美國的514億日元“技術支援費”。可即使如此,美方仍表示,出於維護“軍事安全”不能將所有使用方法教給日本。

根據日本防衛省提供消息,這三架無人機都將被部署於三澤基地。日本之所以決定採購該型無人機,主要因爲其性能優越,可以從距離地面15000米高度長時間監視周邊地區動向並即時拍攝圖像回傳地面控制中心。然而,如果按照軍事援助合同計算,20年間,一年一名技師人均開銷高達5140萬日元,而且美方還拒絕轉讓核心技術,所以用“血虧”來形容此次交易並不爲過。

除此之外,美國爲“坑”日本也是“不擇手段”。根據日本防衛省官員透露,一向標榜“法制嚴明”與“注重程序”的美國,在具體費用計算時卻有意模糊不清,漫天要價。日本爲獲得先進技術也只能委曲求全,完全按照美國最終要價支付,至於支付標準,一名防衛省官員對此評價頗爲到位,他表示,自始至終日本都不知道美國要向美國派出技師的企業支付多少勞務報酬。

這筆交易中,美國意圖很明顯,就是把日本當“取款機”,交易內容處處都是“坑”。不僅20年中專業技師年年都要去日本,日本要負責飲食起居和資金補助,而且美方還不肯進行技術轉讓。要知道,“全球鷹”本身已經不是世界最先進無人機,20年後必然已經是落後產品,日本卻要爲這堆昂貴的廢鐵支付數百億日元,顯然是得不償失。

日本無奈之下又載個跟頭,但是之所以這般“認栽”,很大程度上是仍然對美國抱有“技術轉讓”幻想,希望通過支付遠超過武器價值的資金來“打動”美國,以便獲取先進武器製造技術,即使是已經被美國淘汰的武器技術也對日本有一定價值。但從“宙斯盾”到F-35,美國賣給日本的武器越來越貴,轉讓的技術卻越來越少,此番“全球鷹”交易中,甚至在操作和維護層面都要對日本封鎖技術,日本的“幻想”也由此一直保持於“幻想”層面。

事實上,日本對於美國只是一枚地緣軍事棋子,所以美國必須將日本各個方面牢牢掌控,包括軍工業。即使曾經有美日聯合開發F-2戰機和日本在本土組裝F-35戰機的“先例”,但美國的根本目的是防止日本走上獨立武器研發道路,從而脫離美國控制。這也是爲何多年來美國都要持續“閹割”日本軍工業,使其在關鍵技術開發領域嚴重依賴美國。

軍工業獨立是一國獨立的保障,日本近年來將主要精力放在解禁集體自衛權上,認爲這是通向“正常國家”的路徑。殊不知,連基本軍事裝備生產和研發都要看美國臉色行事,這樣的日本就算解禁所謂“集體自衛權”又和半殖民地有什麼區別?沒有獨立的軍工業,其他所有都是奢望,日本若看不明白這個道理,那就只能活該被美國“血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