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李云龙身边的副团长邢志国、参谋长张大彪,今天,我们聊聊李云龙的铁杆赵刚。李云龙担任独立团团长的时候,赵刚作为李云龙的搭档,担任了独立团的政委。李云龙后来想尽办法把赵刚调了回来,可是赵刚刚刚调任,就被调往纵队担任政治部主任,这让李云龙勃然大怒。与此同时,李云龙也看不起这个职位。那么,李云龙为何看不起这个职位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李云龙这个人的性格。李云龙打仗的时候骁勇善战,但是也经常犯错误,尤其是喜欢改变上级领导的命令,这是军队的大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李云龙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李云龙的性格问题,前后几任政委与李云龙的关系都很僵化。为了新1团的团结,最后,一直由李云龙兼任政委职位。在苍云岭战役中,虽然李云龙击败了日本精锐的坂田联队,但是由于违抗了上级领导的命令。李云龙丧失了新1团一把手的职位,先是被安排到了被服厂,后来又被安排到了刚刚打了败仗的独立团。鉴于独立团的实际情况,上级领导安排赵刚担任独立团的政务,与李云龙相互制约。与李云龙不同,赵刚是燕京大学毕业,请注意,在那个年代,大学生的数量非常少。楚云飞后来得知赵刚是燕京大学出身以后,直接感慨“浪费人才。”赵刚赶到独立团上任的时候,李云龙看不起赵刚,认为又是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白面书生。但是,几次战役中,赵刚的出色表现让李云龙刮目相看。

尤其是赵刚的远距离射击能力,堪比王牌狙击手。久而久之,赵刚和李云龙相互影响。赵刚学会了喝酒和用粗话骂人,李云龙则学会了读书写字。山本一木率领特工队突袭了李云龙的指挥部,政委赵刚负伤,李云龙亲自背着赵刚突围。由此可见,二人的战友情很深。当然,两个人也经常因为看法和管理问题而发生激烈争吵。进入40年代后期,李云龙已经从晋西北转战到了中原地区。李云龙的职位则成为了2师的师长,2师原本隶属于中原野战军,后来由于作战任务需要,转入了华东野战军。当时,副团长邢志国晋升为副师长,团参谋长张大彪晋升为师参谋长。由此可见,李云龙的老班底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政委赵刚被调走了,这让李云龙非常遗憾。从中野转入华野的时候,李云龙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把赵刚调过来担任2师的政务,继续和自己搭档。上级领导经过考虑以后,同意了李云龙的请求。就这样,赵刚被调往2师担任政委,又成了李云龙的老搭档。

可是这样的局面根本没有维持几天,新的调令又到了,调赵刚担任纵队政治部的主任。纵队就是后来的军,纵队的政治部主任也是师级干部。从师政委调任纵队政治部主任,其实属于平级调动。李云龙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却勃然大怒。第一,赵刚刚刚调任2师的政委,上级就来挖人,而且没有给李云龙打招呼,征求李云龙的意见,这让李云龙很不高兴。第二,作为赵刚的老战友,李云龙对赵刚即将调任的工作很不满意。李云龙明确告诉赵刚:“那政治部主任有什么当头?”政治部主任是干什么的呢?政治部主任主要负责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俘虏的改造工作,由于属于纵队机关,基本上无缘指挥战斗。在大军南下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战功,将来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在2师,赵刚和李云龙都是一把手主官。到了纵队以后,赵刚连指挥层都不算。因此,结合各方面的原因,李云龙强力阻止赵刚调任。当时,李云龙嗷嗷叫:“我去找司令员说,这不是欺负人嘛?”

2师当时正好抓了一大群俘虏,其中包括了暂7师的师长常乃超,“鄙人不善于奔跑”成了常乃超的代名词。当时,常乃超表示李云龙的部队属于偷袭,有本事正面较量。李云龙很生气,要和常乃超一对一决斗。请注意,李云龙是故意的,如果不是常乃超认怂,李云龙很有可能打死常乃超。用这种方式向上级表示“自己的脾气不好,离不开政委,需要政委的约束。”利用这种方式,希望把赵刚留下。由此可见,李云龙真是千方百计为老战友考虑,李云龙还说了这样的话:“要是把你拉去当纵队政委,我绝不拦着,我不会耽误你前途的,我不会的。”很明显,从师政委到纵队政委属于晋升一级,李云龙当然会让赵刚走。但是,军法无情,最终,赵刚还是离开了2师,前往纵队担任了政治部主任。不得不说,对于赵刚来说,或许这是幸运的。因为在随后的一次战役中,李云龙与老对手楚云飞狭路相逢,二人都身负重伤。李云龙根本无法继续指挥战斗,如果赵刚仍担任2师的政委,2师的指挥权很有可能交给赵刚。由于赵刚也不在,指挥权交给了副师长邢志国。

在《亮剑》原著中,邢志国和张大彪的命运很悲惨,在影视剧中没有描述。在一次登陆战役中,邢志国和张大彪先后牺牲。李云龙伤愈归队以后,担任了另一个军的军长,当时,李云龙身边的搭档们,政委、副军长、军参谋长都是生面孔。李云龙为何不把赵刚调过来呢?因为当时赵刚也是军级干部,军级干部的调任,已经超出了李云龙的能力范围。关于亮剑中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