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人都以爲他真的死了,而他便連夜攜老母千里西行,途中也正好碰到了東征爲關羽大報仇的劉備,劉備見到廖化別提有多高興了,立即封他爲宜都太守。在《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王平傳中,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 》說:“後張翼、廖化併爲大將軍,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三國名將一籮筐,讀《三國演義》看“關張馬黃趙”,讀《三國志》後你就不知名將幾何,弱者何人,只嘆“時也!勢也!”真所謂“造化弄人”。不管是小說演義,還是正經的史書,只要是來自古代,總要“弘揚”“三綱五常”之類的東西,如關羽的義、劉備的仁、曹操的奸等。但是,在三國有位將軍實可稱“忠、義、孝、勇”四全,他卻被作者黑、被讀者黑,竟然到最後沒有了地位,這誰呀?
他正是在作者看來算不得“大將”的大將廖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清·壯者《掃迷帚》)這是作者的本意,只是後人說出來罷了。當然,說這話的人本意是說蜀漢人才凋零,可無形中卻將廖化黑了一把。當然,典故卻是出自羅貫之筆下,《三國演義》中有“時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將軍姜維以廖化、張翼爲先鋒……”云云。那時,關張趙馬黃等眼中的宿將、大將都已死光了,似乎才能輪上“廖化做先鋒”了。那麼,廖化到底能不能算得上大將呢?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廖化從襄陽跟隨劉備,一路打到了益州,是劉備集團中的荊襄派,資歷不比任何人淺。
關羽駐守荊州時廖化爲薄。關二爺兵敗荊州被困麥城,廖化突圍搬救兵,先找劉封、孟達,二人不發兵,又直奔成都找劉備報信。這是《三國演義》中寫的,羅貫中都將其寫得如此勇了,還要說人家不是大將,這不是黑是什麼?
事實上,關羽兵敗後廖化投了吳,至於是被俘還是是抓,這個卻是不知道,總之是不情願的。後來想念故主,當然是劉備,便想返回蜀漢,爲了瞞過孫權便裝死。吳人都以爲他真的死了,而他便連夜攜老母千里西行,途中也正好碰到了東征爲關羽大報仇的劉備,劉備見到廖化別提有多高興了,立即封他爲宜都太守。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爲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主,乃詐死,時人謂爲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爲宜都太守。——《 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
先不表廖化突圍搬救兵之勇,單說其中對於關羽的“義”也是可見的,這是拼了性命要換一個“義”字;冒死詐死復投劉備,這是對蜀漢的忠,忠臣不事二主;投奔故主盡忠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盡孝,攜老母“千里走單騎”,道路艱險,困難重重,這場面要多感人有多感人。至此廖化其人“忠、孝、義、勇”四全,相比之下,三國還有多少“明星”的光芒能夠超過他?
我們再看廖化入蜀後的戰績情況。
劉備死後,廖化被諸葛亮任命爲丞相參軍,說明諸葛亮也是非常器重他,諸葛亮用人多挑別啊!後來又歷任廣武都督、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
公元238年,廖化進攻魏營魏廣魏、南安兩郡太守兩路援救,準備夾攻廖化,被其成功化解,並各個擊破,斬殺廣魏太守王贇。那王贇當時可是魏的名將。
公元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迎接,並在成重山築城留守,廖化負責抵抗郭淮進攻,幫助姜維成功迎回羌胡部落。
還有,廖化的軍事索養也很高,公元262年姜維兵敗狄道,其結局廖化早就料到了。
在蜀國的後期,廖化實質上已成爲蜀國的主要將領,而後世對其的認識上,並沒有給他以店有的地位,確實讓人想不通。至於羅貫中要怎麼寫並不奇怪,小說是可以進行誇張渲染的,而陳壽不給其單獨立傳,卻讓人想不通了。
在《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王平傳中,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 》說:“後張翼、廖化併爲大將軍,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而陳壽又在《三國志》中有廖化“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但卻將廖化放於宗預之後,只有寥寥寥數語,不給單獨立傳。
廖化到底什麼地方不受待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