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 14:5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龚望平 杨晨 通讯员 陈洪平

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是全球常驻外商最多的县级市之一。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外商在此常驻。

有的开外贸公司,有的在市场摆摊,有的经营特色餐厅,有的在学校当老师……这些外商已经深度融入这座城市,活跃在各种岗位。

人口的集聚,需要城市管理工作不断的创新。在此背景下,义乌在全国首创了“洋街长”治街模式,积极打造城市管理新样本。

去年,开餐馆的哥伦比亚商人法维奥成为义乌首批“洋街长”之一。如今,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带,经常能看到他骑着电瓶车参与巡街的身影。

乐当“街长”做服务

“老板,不要把货物堆放在门口,这样会影响道路正常通行,谢谢您的配合!”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边的长春六街上,哥伦比亚籍“洋街长”法维奥正在和福田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一起巡街。

看到沿街店面外有杂物堆积,他就上前劝导;看到马路上有垃圾残留,他就主动清扫。而这样的工作法维奥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每个星期至少参与一次,现在餐厅生意稳定,我的空闲的时间比较多。”他说。

58岁的法维奥,在义乌工作生活十多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中文名“马利”。每次大巡街,他都很积极。有时候,“洋街长”还是很好的“翻译官”、“外交官”。

福田街道是义乌外国人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仅比邻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长春小区就有百余家外国人经营的餐厅。精通西班牙语、英语和汉语的马利在“巡街队”中很有优势。

一回生二回熟。交道打的次数多了,他和不少沿街店面的“洋老板”成了好朋友。“我很高兴看到,外国人在中国也做这样的工作。帮中国人,帮我们,我们很懂他们的意思。”阿塞拜疆籍经营户伊斯梅尔说。

一次劝导,看似简单,却有效缓解了义乌城市执法中的难题。“因为文化、语言等方面差异,一些外籍经营户无法理解我们的管理,执法效果不理想,经常是当时说了有效果,但是马上就回潮。”福田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6月以来,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因地制宜,打破国籍地域限制,在外商聚集较多的工人北路、长春六街等路段,邀请了包括马利在内的外商担任“洋街长”,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后上街巡查,很多棘手的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当了一年多“街长”,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让马利在义乌有了更多的融入感和归属感。除了每周集中巡街,平时他还主动单独巡街。“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工作?我会告诉他们,因为这是我的家,我的家干净了,感觉很好。”马利说。

定居义乌学做菜

“家”是义乌在马利心中的位置。马利说,来中国前,哥伦比亚就有很多产品写着“中国制造”。这让他对神秘的国度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主动学习中国历史和汉语。“当时,哥伦比亚的商店都是从美国的市场拿货,我就想为什么不直接到中国采购。”2002年,马利陪着客人来中国采购,第一站就是义乌市场。“当时还是篁园市场,有很多商品,但工厂不多,还找不到拉丁风味的餐厅。”

这次义乌之行非常顺利。两个星期内,他就帮客户采购好产品,发往美国。然后,他去了工厂更多的东莞,做充气玩具生意,主要针对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客户的采购量大,我们必须离工厂近一点。”

人在东莞,马利经常来义乌,陪客户来市场采购。“越来越多客户来义乌,每年我都要在这边发货,给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等不同国家的客户。”来的次数越多,他就越喜欢这座城市。

他说,义乌发展很快,城市每天变化,建筑越来越现代,马路越来越宽,国际商贸城也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不断扩建。“向工厂采购,有订货量要求,而且产品单一。在义乌市场采购,可以很多种产品拼柜。”

因生意需要,马利在义乌租了办公室、仓库,还经常到义乌参加博览会。2006年,他决定来到义乌常驻。虽然义乌外国餐厅越来越多,但依旧没有一家拉丁风味的餐厅让马利满意。

在吃的方面,马利很讲究,因为有一个擅长厨艺的妻子。生意稳定后,他立刻把妻小从哥伦比亚接了过来。妻子的到来,让马利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在家就能享受地道的家乡菜。

拉丁美洲人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为了满足马利的味蕾,妻子会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有一个湖南姑娘在公司助理,马利的妻子就跟着学做湖南菜。“除了拉丁菜,我也喜欢中国菜,比如我妻子会做的小炒肉、辣子鱼头等。”马利说,现在一家人都喜欢吃辣。

热情好客开餐厅

来义乌采购的南美客商越来越多。因为生意红火,马利和妻子经常邀请员工和客户来家里吃饭。一来二去,马利在义乌的家,就成了大家经常聚会的场所。2012年,当厨师的朋友乌戈来义乌创业,在马利家蹭饭时经常到厨房当帮手,做出来的拉丁菜非常地道。马利鼓励他办“私家厨房”,并把自家的厨房“让出来”给他做家乡菜,然后用快餐盒装好,拿到福田市场去卖。

每次数十份盒饭都被一抢而空,两人有了合伙开餐厅的想法。2013年,两人租下10余平方米的店面开起小餐馆,取名叫“La Fonda”,西班牙语是“家”的意思。来店里的客人很多,一年后餐厅就搬到了离市场更近的大店面。

由于口味地道,还经常创新菜品,他们餐厅的名气越来越大。让马利开心的是,很多中国顾客开始来餐厅消费。今年,他们又在稠州北路黄金地段租下更大的店面,精心装修后已经开门迎客。

新店中文名叫“神奇的味道”,是马利取的。“对于很多中国食客来说,拉丁美食还比较神秘。看到这个名字后,他们会有进去尝一尝的想法。”他说。现在,餐厅生意步入正规,马利不想再像以前那么努力工作了。在当好“街长”之余,他会选择到培训学校当老师,或者给朋友的孩子当家教,教擅长的西班牙语。无需“为稻梁谋“,他只想更好地享受生活。

目前,学工程设计的大儿子和学艺术的二女儿都在哥伦比亚;23岁的小儿子则在浙江大学修中文,并通过网络交了一个在西班牙留学的中国女朋友。“我喜欢中国孩子,所以鼓励儿子交中国朋友,娶中国媳妇。”马利说。

2015年暑假,小儿子和姑娘在义乌见面,两人的感情更好了。小儿子打算,明年毕业后前往西班牙,和女朋友一起办中文辅导班。马利不会干涉孩子的生活,但也没有离开义乌的想法。他希望,退休后也生活在义乌。

现在,每天马利都会和妻子散步,从长春小区的家一直走到江滨公园。“在义乌的一切,都是我想要的生活。”他说,“我爱中国!我爱义乌!我愿意做一些事情,让这座城市变更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