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吳凡)訊,4月29日,又有5家企業叩響科創板的大門,至此,今年4月科創板申報隊伍已經擴充至43家。

實際上,今年3月以來,科創板的受理速度就明顯加快,僅4月最後一週就有12家企業的申報材料獲得受理,與之相比,今年前三月受理受理數量分別爲4家、1家以及13家,而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四個月時間受理總數爲41家。

截至4月2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到100家;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總數也已增至266家。

受理提速的背後,是科創板政策的持續優化。

實際上科創板作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試驗田",其在發行條件方面已經展示出足夠的包容性與創新性,比如打破了A股上市的業績門檻,允許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上市審覈問答32條細化發行條件,掃清了此前很多實質性障礙。

需要注意的是,科創屬性是科創板上市審覈主要考慮因素,但此前相關文件中並未將科創屬性列爲發行條件,僅是審覈關注事項,因此對於監管層而言,如何鑑別科技創新的屬性;從企業層面來說,如果想在科創板申報,需要符合哪些科技創新屬性的指標?

因此,此前有觀點認爲,科創板的一個難點是企業科創屬性的量化。

不過隨着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簡稱《指引》),進一步明確了科創屬性的企業的內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創屬性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上交所也同步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科創板定位把握標準。

對於企業而言,其可以對照《暫行規定》中所制定的科創屬性評價體系,即同時滿足3項常規指標,即可認爲具有科創屬性;如不同時滿足3項常規指標,但是滿足5項例外條款的任意1項,也可認爲具有科創屬性。

開源證券發佈研報認爲,上述政策的推出,使得企業不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成本自證科創屬性,也有利於提高發行透明度和效率。

其中在效率方面,《科創板日報》記者此前對已上會的百餘家企業進行梳理發現,科創板審覈問詢輪次正在優化。去年11月以來已上會的受理企業,在上會前經歷的問詢輪次基本不超過3輪。而在此前,科創板申報企業經歷4-6輪問詢也相對常見,據統計達到40餘家。

實際上,除了對科創屬性的探索外,自科創板2019年7月正式開板後,在這塊資本改革的"試驗田"上,針對發行制度、日常交易與監管、退市制度等方面,監管層一直在持續探索,並相繼出臺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覈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非公開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減持細則")。

比如《減持細則》中,科創板首次採用詢價轉讓機制解決減持問題,這是市場化方式解決減持難題的一項突破,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此前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詢價也是採用市場化的方式,讓市場主體之間去博弈風險和收益。

此外,從科創板已上市企業的情況看,許多創投基金投資年限較長,一些基金超過10年,而非公開轉讓可以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並且創新之處在於,限售期滿後,股東通過非公開轉讓方式減持首發前股份,不再限制減持數量和持有時間,創投基金可以根據需要自主決定減持的時間、數量、比例。

王驥躍認爲,《減持細則》的主要創新之處就是相當於給減持洪峯設置了一個泄洪區,從而可以減少對市場的直接衝擊,又解決了股東的減持需求,"這項機制,試點一段時間後,應該會全市場推廣"。

上述這些制度的創新,有利於科創板更好的服務科創企業,也爲日後其他市場改革積累了經驗。

實際上,近日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正式啓動,就是借鑑了科創板的先行經驗,王驥躍表示,創業板改革中有些機制是借鑑了科創板的經驗教訓的,科創板也同樣要學習研究創業板制度,對既有機制進一步完善,提高科創板對發行人、投資者的吸引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