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達到最佳出欄時間點之後,成本的增長速速大於收益的增長,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繼續延長養殖時間,經濟效益就會下降,這是不值得的。決定雞的質量好壞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養殖方式,另一個是養殖時間。

我們知道,市面上有各種各樣價格不一樣的雞,有些是品種不同所以價格不一樣,而有些都是同一個品種,但是價格也千差萬別,甚至相差一兩倍,這其實是跟雞的質量有關。

決定雞的質量好壞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養殖方式,另一個是養殖時間。同一種養殖方式,養殖時間越長的,質量就越好,賣的價格也越高。

有的朋友可能會想,既然養的時間越長賣價越高,那爲什麼把養殖時間儘量拖長一點?其實這裏面有一個效益的問題。養殖時間越長,雖然賣價也相應的變高,但是成本也一樣增加。尤其到後期,雞已經達到成熟期後,喂再多料也不會長個子了。

在達到最佳出欄時間點之前,隨着養殖時間的推移,養殖成本在增加,但是收益也在增加,而且收益的增長比成本增長還快,所以是值得繼續延長養殖時間的。而達到最佳出欄時間點之後,成本的增長速速大於收益的增長,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繼續延長養殖時間,經濟效益就會下降,這是不值得的。

那怎麼確定最佳出欄時間呢?這也得區分雞的品種和飼養方式。在我國,一般快大型肉雞,全程全價飼料餵養的,在60到70天之間出欄效益最好。而土雞類型的,要看餵養方式。

如果是全價飼料餵養的土雞,一般在110到120日齡之間出欄效益最好。而如果是五穀雜糧餵養的土雞,在150到160日齡之間出欄經濟效益是最好的,也就是說利潤率是最高的。

當然,有的朋友也會在我說的這個最佳出欄時間之前或者之後出欄,也一樣賺錢。我們這裏說的效益最好指的是投入產出比,是利潤率,而不是絕對的利潤。

大家可以根據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養殖最適合當地消費者的產品,這就是對自己產品利潤最好的保障。消費者不接受,養再好,時間再久也很難賺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