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23日接受電臺專訪時表示,他“很習慣”現在的退休生活,但並不是完全退休,因爲忙於寫自傳下冊。談到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往後的發展,張忠謀認爲要“完全靠未來的努力”,才能維持領先地位。

張忠謀透露,未來將花九個月到一年的時間,親自完成自傳下冊,預計要寫15萬字。他強調,自傳下冊不會以口述方式由他人代筆,而是要自己親手寫,因爲內容會有很多是要表達感情的,敘情文會大於敘述文,主要是對企業生涯情感表達。

張忠謀表示,自傳下冊會從德州儀器(TI)生涯開始寫起,因爲這是他個人事業與人生非常重要的過程,在德州儀器工作25年的經歷會是重要的一個篇章,接下來就是臺灣生涯,大約33年的時間中,工研院僅是二至三年的時間,當1985年開始籌辦臺積電時,就先把商業式想好了,然後開始尋找資金。

談到創辦臺積電的過程,張忠謀說,並不覺得辛苦,反而“滿興奮的”,不過在籌資的過程有一些挫折。

他透露,當時的臺灣地區“行政院長”俞國華答應由開發基金投資臺積電49%以內,其他部分則要先找到國際級具有半導體技術的跨國公司來當第二大股東,但最後僅荷蘭飛利浦願意投資,願意投資的理由,就是看中臺積電的晶圓代工商業模式。

張忠謀指出,當年臺積電決定要走晶圓代工,主因當時臺灣地區所有在工研院電子所發展出來的技術都落後國際大廠二至三代左右,他創辦臺積電前,已有二、三十年的半導體行業經驗,知道做整合元件大廠(IDM)行不通。

他說,因爲在德儀工作的經驗,讓他知道什麼是可行或不可行,如果臺積電如果只是平凡的小公司,沒辦法跟別人競爭,因此必須要走自己的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