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依紹華表示,當前中國疫情形勢向好,這次“五一”假期將開啓疫情防控以來首次全國範圍內的人口大規模流動,也是集中釋放此前積壓的消費需求的重要契機,將成爲觀察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狀態的重要窗口。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相信更多人會進一步放下心中疑慮,放心消費、有序消費,讓這個“五一”假期形成中國消費市場回暖的“小高峯”。

西安城牆景區恢復開放後,遊客有序遊覽。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4月29日,北京市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爲二級響應。一時間,去哪兒網半小時內北京出發機票預訂量較上一時段暴漲15倍,度假、酒店等其他旅遊產品搜索量也上漲3倍;飛豬平臺一小時內北京進出港機票成交量比前一天同時段增長超500%,進出北京火車票成交量增400%;攜程平臺上北京用戶搶購高星酒店券數大漲650%;美團北京地區景區訪問量暴漲199%……如此火爆的消費場景,再次激發人們對“五一”小長假出現“補償性消費”的期待。

消費已連續多年成爲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第一“主引擎”,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暫時抑制了消費需求,餐飲零售、文化娛樂、旅遊消費等主要依靠線下經營的領域遭受重創。如今,隨着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中國經濟社會秩序加速恢復,企業迫切期望消費需求儘快回暖。特別在當前全球疫情持續擴散蔓延的局面下,擴大國內消費、培育強大國內市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

2020年的“五一”假期是10年來的首個5天長假,也是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的第一個長假。從以往的經驗看,假期不僅意味着“人山人海”,更會產生帶動消費市場繁榮活躍的假期經濟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依紹華表示,當前中國疫情形勢向好,這次“五一”假期將開啓疫情防控以來首次全國範圍內的人口大規模流動,也是集中釋放此前積壓的消費需求的重要契機,將成爲觀察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狀態的重要窗口。

事實上,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城市的“煙火氣”正在漸漸恢復。在各地紛紛發放消費券、線上線下商家大幅促銷等一系列舉措的帶動下,中國消費市場已經開始“回暖”。攜程《2020“五一”旅遊消費新趨勢大數據報告》顯示,“五一”期間可預約景區數量將超過4000家,出遊人數預計達9000萬人左右。雖然這一數字較往年存在差距,但和不久前的清明假期相比,出遊人數增長一倍。依紹華認爲,疫情暫時抑制了消費需求,但並沒有根本改變中國消費市場基礎。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人們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廣泛存在,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不會因暫時的疫情影響發生根本改變,品質消費爲大勢所趨。

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相信更多人會進一步放下心中疑慮,放心消費、有序消費,讓這個“五一”假期形成中國消費市場回暖的“小高峯”。(海外網評論員 孟慶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