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他的儿子陈掖贤,则被赵一曼去东北前将他寄养在亲戚家。赵一曼牺牲时,她唯一的儿子陈掖贤才八岁,长大后陈掖贤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周总理对他很关心,曾多次来看望他。

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早日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最先遭受日军全面侵占,东北人民整整抵抗了日军侵略14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紧急调派了许多同志前往东北,参与领导抗日斗争,其中不乏有女英雄豪杰,而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个。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她不到20岁便参加革命了。大革命失败后,她被派往苏联留学,在苏联学习了一年之后,就因为革命需要而回国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被组织派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并改名赵一曼。但遗憾的是,在1935年年底的一场战争中,赵一曼同志不幸被捕。在监狱中她坚贞不屈,始终不向敌人透露任何秘密。后来虽然找到了机会逃出日军的魔爪,但却在寻找大部队途中再次被捕。
这次日军对她施用更多的酷刑,但赵一曼依旧只字不提。最后日军决定将她处死。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珠河县英勇就义,年仅31岁。赵一曼的丈夫是陈达邦,1927年曾与赵一曼一起到苏联学习。第二年两人结婚,并且在同年生下了儿子陈掖贤。
赵一曼回国时,陈达邦仍留在海外。由于不知道妻子已经改名赵一曼,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陈达邦都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牺牲了。直至建国后,经过仔细了解,陈达邦才知道妻子早已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而他的儿子陈掖贤,则被赵一曼去东北前将他寄养在亲戚家。
赵一曼牺牲时,她唯一的儿子陈掖贤才八岁,长大后陈掖贤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周总理对他很关心,曾多次来看望他。由于陈掖贤是烈属,本可以领取国家抚恤金,但他却说:“我不要,妈妈的鲜血钱,我是用它来吃还是来穿?”这句话让人十分心酸,一个从小就没了妈妈的孩子,是多么不幸啊。就这样,陈业贤再也没有享受任何烈属的待遇。然而,55岁时,陈掖贤却选择自缢而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陈掖贤性格很内向,他在出生后没多久就被寄养在伯父家中,虽然衣食无忧,但是逐渐长大的他,便有了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让陈掖贤非常自卑,他变得不爱与别人讲话,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这样内向的人,很容易走极端。
其次,陈掖贤从小就没了母亲,后来虽然知道陈达邦是他的父亲,并且也去找过他几次。但此时的陈达邦已经再婚,与他的感情也不深,渐渐便联系少了。所以可以说,陈掖贤是感情上的孤儿,他的一生从未享受过母爱和父爱,他的内心非常脆弱。
最后,陈掖贤是一个很没有生活规划的人,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任教,每月工资有六七十块钱,这样的工资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工资了。然而,陈掖贤在发工资后的前几天吃点心、买零食,尽情挥霍,等到了月底,便只能吃最差的菜。
就这样,陈掖贤结婚后,由于他花钱大手大脚,夫妻二人常常因此生气,好好的生活被他过得一团糟。同时,他的妻子张友莲在婚后不久便被下放农村劳动,后来因为思念女儿而患了精神病。不会规划钱财、患精神病的妻子、还要照顾女儿,让陈掖贤的生活更加混乱。终于在其55岁时,选择了自缢。
总的来说,陈掖贤选择自缢的方式离开,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从小无父无母的生活,让他感受不到一丝家的温暖,晚年的遭遇,使他的心灵脆弱不堪,终于,他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了这个世界。由此来看,赵一曼女士为国牺牲,她牺牲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她的家人,如此英雄,我们永世不忘。
小星世界观,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星世界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