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經常看各種古裝宮鬥電視劇的朋友們來說,“公主”一定不是個陌生的詞語。不僅中國古代皇帝天子的女兒是“公主”,如今很多外國君主的女兒也被翻譯成“公主”。但鮮爲人知的是,“公主”這個詞是有特殊含義的。那麼皇帝天子的女兒爲什麼叫“公主”呢?

根據現在已知的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在西周之前,天子的女兒沒有正式的稱號。西周之時,按照周禮的規定,貴族女子一般都以姓相稱。因爲西周王室姓姬,所以西周天子的女兒就被稱爲“王姬”。這也是後來搞無聊復古的宋徽宗將公主稱爲“帝姬”的由來。

按照周禮的規定,貴族女子在結婚的時候,必須要由沒有直接血緣關係但地位很高的同姓貴族來主持婚禮。因此主持周天子女兒(王姬)婚禮的貴族都是與周王室同姓的諸侯,比如魯國國君、晉國國君等等,這就是所謂的“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

雖然西周春秋時期的諸侯的爵位分爲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統稱爲“公”,比如齊桓公(侯爵)、晉文公(侯爵)、秦穆公(伯爵)等等。正因爲爲天子女兒主婚的人基本都是“公”,所以天子的女兒也就被稱爲“公主”。

不過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隨着七雄相繼稱王和“女子稱姓”的貴族禮法消亡,君主的女兒到了戰國時期才公開被稱爲“公主”。直到西漢建立後,公主才正式成爲皇帝天子女兒的稱號,而漢朝諸侯王的女兒則被稱爲“翁主”或者“王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