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紅在一口一口的吸尿,另一邊的肖佔祥一隻手把着針頭,根據需要不斷調整位置,另一隻手繼續輕輕按壓乘客的膀胱,“最後,肖醫生也累得腿抖手抖。緊急關頭,張紅醫生拿起引流導管開始用嘴爲老人吸尿。

跪地吸尿醫生回憶救人細節:“第二口就想吐,但無怨無悔”

11月19日,南航CZ399廣州飛往紐約的航班上,一名醫生爲出現險情的七旬老人吸尿37分鐘,該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飛機於19日凌晨1時54分起飛,航程近13小時。航班距離目的地還有6小時,飛機上廣播響起,乘務人員在客艙內尋找醫生。機上一名老年男性旅客無法排尿,需要救助。聽到求助,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張紅和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佔祥,立即趕往救治。

兩名醫生診斷,上述乘客膀胱大致存有1000毫升尿液,如不盡快排出,則有膀胱破裂的危險。肖佔祥醫生利用機上現有的便攜式氧氣面罩上的導管、5ml注射器的針頭等資源,臨時組裝穿刺吸引裝置。但因爲引流針頭過細,且該乘客自身膀胱張力不足,經脾進行膀胱穿刺後,尿液仍無法自動引流。

緊急關頭,張紅醫生拿起引流導管開始用嘴爲老人吸尿。吸尿持續37分鐘,張紅吸出了約800毫升尿液。隨後,老人轉危爲安。

北京時間11月21日11時,上觀新聞記者與身在紐約的張紅醫生進行連線,還原事發時的細節。

跪地吸尿醫生回憶救人細節:“第二口就想吐,但無怨無悔”

受訪者供圖。

並肩作戰

11月19日凌晨,張紅搭乘南航CZ399趕往美國參加學術交流活動,飛機還有他的老熟人,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佔祥。在半睡半醒之間,張紅聽到廣播響了,有人需要醫生救助。他趕忙穿鞋起身,回頭發現肖佔祥也站了起來。

一名旅客向機組人員反映,老伴無法排尿,急需醫療救助。張紅和肖佔祥檢查後發現,“老人的小腹已經像小西瓜一樣。”老年旅客顯得煩躁,坐臥不安。

張紅和肖佔祥判斷,該名老年乘客由於前列腺肥大,導致急性尿瀦留。“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尿排出來”,張紅解釋。

由於飛機條件所限,醫療設備較少,只能臨時組裝吸引裝置。“用了僅有的兩個小注射器針頭,接上氧氣面罩的管道,”直徑近1釐米的管子過粗,無法從尿管中導尿,肖佔祥做了一個帶針頭的引流管,之後讓病人平臥地板,經脾進行膀胱穿刺。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由於長時間膀胱膨脹,膀胱沒什麼張力。”即使肖佔祥不斷對老年乘客的膀胱進行按摩,但膀胱張力還不足引流尿液。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病人愈加不安。“針頭短,好不容易穿進去了,害怕第二次穿不到。(用嘴吸)這個情況實屬無奈。”用嘴吸出尿液,做出這個決定張紅幾乎沒有猶豫。”給我拿個杯子,”說完他就拿起來導管放進口中。

“用嘴來吸可以慢慢摸索、不斷調整,達到最佳的壓力。在最佳吸引情況下,可以順暢地吸出來。當然順暢也是比較難的,需要一口一口慢慢來。”張紅坦言,“其實第二口我就要吐了,那個味道確實不好。事情已經過去了,我無怨無悔。”

張紅不忘對並肩作戰隊友的誇讚, “在這次救助過程中,肖醫生功不可沒。針頭和引流管是他琢磨出來的,不然我們也束手無策。”

張紅在一口一口的吸尿,另一邊的肖佔祥一隻手把着針頭,根據需要不斷調整位置,另一隻手繼續輕輕按壓乘客的膀胱,“最後,肖醫生也累得腿抖手抖。”

跪地吸尿醫生回憶救人細節:“第二口就想吐,但無怨無悔”

受訪者供圖。

“成爲網紅始料不及”

“病人轉危爲安,作爲醫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成功。”談起這次經歷,張紅說道。

飛機落地,張紅走出機場時再次見到自己救助的患者,“他走得很自如,有說有笑的。”張紅再次叮囑老人,在飛機上只是把尿液排了出來,前列腺問題要再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事後,有人問張紅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否考慮過萬一出現醫療糾紛,他回應,“醫療糾紛我們倆不是沒想過。如果是在醫院,這都是常規操作,就不怕。當時是一個特殊環境,在一種特殊情況下急救,就不太擔心有這種情況。我們也要相信,所謂糾紛是極少數的情況,大多數老百姓都是善良的,因爲我們是在救人。如果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恐怕什麼事都做不成。”

55歲的張紅從醫30年,他始終記得自己學醫時的宣誓,“我們都是宣過誓的,只要做一天醫生就要堅守一天,誓言無悔,貫徹在整個行醫過程中。”

提及參與本次救援的感想,張紅說,“作爲普通大衆應該相信醫生,絕大多數醫生都是本着敬畏生命、遵守諾言,牢記使命的工作態度。”

面對諸多報道和網友的讚譽,張紅表示,“成爲網紅確實有點始料不及,說明大家對這個事情很關注。對我自己來說,紅完之後,還是要回醫院繼續老老實實工作,我們工作就是簡單重複,默默無聞。”

跪地吸尿醫生回憶救人細節:“第二口就想吐,但無怨無悔”

受訪者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