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浙江大學實施課外體鍛改革,將原先的刷卡簽到簽退改爲以app記錄有效路程並打卡。該政策引起極大關注,一時間,浙大操場人山人海的照片刷屏朋友圈,吐槽者有之,點贊者亦有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何爲高校課外體鍛的正確打開方式。

  小新整理出38所985高校的課外體鍛制度,供大家參看。[1]

  數據與圖表

  

  (數據總表)

  38所學校中,有12所學校沒有課外體鍛打卡制度,但大多會提出非強制性的要求或鼓勵——在中南大學,堅持課外跑步時間較長的同學可以得到體育課額外加分。

  而剩餘26所學校中,除4所高校體育政策比較特殊,9所學校打卡而無app,13所學校有指定app打卡,並對學生跑步總距離提出要求。其中,浙江大學的要求最高(男生168km,女生120km),中國農業大學次之(男生100km,女生70km),在對打卡距離要求最低的四川大學,男女生跑步里程皆需累計至30km,約爲浙江大學最低要求的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有打卡要求而無app的學校,打卡大多水分較大。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刷卡一次即爲打卡成功,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則需在規定時長內進行兩次刷卡方可打卡成功。復旦大學的政策屬於較爲嚴格且特殊的一類,有必鍛選鍛之分,對跑步、跳遠、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球類運動都有要求,最低共計28次考勤。

  五所學校配速要求

  

  

  

  

  

  以上節選了若干所學校對刷跑配速的要求,學校間差異較小。

  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受訪者表示,學校內存在邊騎車邊搖手機刷跑的現象,爲了防止此類作弊,學校會在期末抽查步頻,若檢查不合格則當次成績清零,同時公佈該學生姓名到app的黑榜上,全校可見。

  天津大學設立課外體育鍛煉排行榜,獎勵前200名學生。同時,一旦發現課外體育鍛煉出現弄虛作假不誠信行爲,該同學體育課成績記爲0分。

  就當前數據而言,其他學校防作弊措施不夠完備。

  

  (有效打卡時間)

  從打卡有效時間的圖表中可以看出,圖中學校大致分爲兩類,一類爲幾乎所有時間有效,另一類爲早(中)晚固定時間有效。

  經調查,這26所要求打卡的學校大多隻對大一大二學生提出要求,極少有對大三大四學生提出體鍛要求。同時,學校大都把課外鍛鍊算作體育成績的一部分,打卡次數與距離都是針對滿分而言。少數學校,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體鍛與獎學金掛鉤。

  免打卡方面,幾乎所有被調查學校的體育類校隊成員都可以免打卡,甚至可以免修體育課。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的免打卡審覈較爲嚴格,前者需得到助教批准方能免打卡,後者除校隊外無免打卡項目。

  [1] 985高校中,國防科技大學由於數據暫無因而沒有在文中呈現。

  評論

  當自願的體育鍛煉與成績掛鉤,一系列問題便隨之產生。App總有漏洞,機器難以隨機應變。清華的R同學表示,跑步過程中若停下繫鞋帶則極有可能被判爲無效,GPS偶爾失靈會造成距離記錄錯誤。浙大的C同學指出,操場人數過多使得手機信號減弱,app有可能記錄失敗。

  拋開軟件故障等外圍因素,跑步打卡政策也值得商榷。一方面,原先就熱愛跑步的同學難免受到政策的影響,操場人數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這部分同學的跑步質量。強迫不願跑步的學生跑步,又讓願意跑步的同學跑不過癮,跑步打卡政策就顯得有些雞肋。另一方面,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幾乎每一個受訪同學都承認學校裏存在“一邊騎車一邊搖手機”刷距離的現象,這種行爲已經與學校提倡體鍛的初衷背離。

  當然也不能因噎廢食。雖說體鍛政策不一定能使所有同學參加鍛鍊,刷跑也不適合所有學校(冬天北方道路結冰不宜跑步),但不可否認,學校的體鍛政策尤其合理性。它的存在反映了大部分學生不愛運動的事實,也確實在最大限度上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將“不抗拒跑步但也不主動跑步”的同學拉入跑步大軍,有望提高學生整體身體素質。至於最佳“打卡”形式爲何,各學校依然處於探索階段,也只能在實踐與修改中不斷完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對於體鍛政策的看法和建議!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自南京大學新記者”

  文字 | 馮心怡

  製圖 | 鄭成宏

  美編 | 祁紅

  數據蒐集 | 馮心怡 趙婷婷 劉雯

  責編 | 曹玥 彭雅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