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從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航空工業華燕總裝中心撓性陀螺組喜獲陝西省工人先鋒號榮譽。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劉忠技能大師工作室”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以“智能製造爲抓手,實現節能增效目標”主題創新活動,以智能製造帶動傳統加工,從刀具、工藝方法、集成加工、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入手,以解決科研生產中的大問題、難問題、急問題而著稱,在技術攻關、技能推廣、帶徒傳技等方面做出顯著貢獻。

中國航空報訊:特種所張明習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

4月27日,特種所所長張明習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

張明習1982年進入特種所,從技術員到總工程師再到所長,他牢記航空報國初心,突出強軍首責,強力推進自主創新,致力於推動電磁窗技術跨越發展。他主持完成了多種型號飛機雷達罩的研製、定型任務,躬耕雷達罩技術前沿與應用基礎研究工作,承擔了國家“八五”至“十三五”國防跨行業預先研究項目,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他圍繞特種所發展戰略和頂層規劃,深耕管理提升和創新工作,加快推進由“工程”所向“工程+技術”所轉型升級步伐,帶領特種所邁上了建設新時代電磁功能結構強所的新徵程。 (郝靜)

沈飛孫志強、耿偉華榮獲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

4月27日,遼寧省總工會在瀋陽召開2018年遼寧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和遼寧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會上,航空工業沈飛員工孫志強、耿偉華被授予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表彰他們在崗位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孫志強在表彰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王偉偉)

導彈院李新雲、王利軍榮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日前,航空工業導彈院多個先進集體和個人受到省市表彰。其中,李新雲、王利軍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段磊、朱葆華、章惠君、何榮輝被授予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章,凱邁氣源公司被授予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狀,院質檢中心主機配套部檢驗組被授予洛陽市工人先鋒號。

4月27日,獲獎代表參加了洛陽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五一勞動獎表彰大會並上臺領獎。獲獎代表在發言中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聚焦航空強國目標,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航空報國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進,奮力譜寫空空導彈事業新篇章。 (晏勇)

通飛華北公司王小華榮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4月28日,河北省召開表彰大會,航空工業通飛華北公司綜合機加分廠工裝工段工段長王小華被河北省總工會授予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王小華在飛機型架製造崗位上工作十幾年,先後參研“小鷹”500飛機型架、運20運輸機和C919大型客機的部段型架製造工作,主要負責公司“海鷗”300飛機型架、運8飛機襟翼型架、AG600的發動機艙段型架等型架裝配製造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型架裝配經驗。他憑着過硬的技術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帶領一支年輕的工作團隊,對公司飛機型架裝配生產進行了大膽改進創新,使型架裝配從原來模擬化裝配順利轉變到了現在的數字化裝配,並總結了一套工裝型架的快速安裝製造技術,爲公司工裝裝配工作做出貢獻。 (包玲玲)

華燕總裝中心撓性陀螺組榮獲陝西省工人先鋒號

4月28日,從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航空工業華燕總裝中心撓性陀螺組喜獲陝西省工人先鋒號榮譽。

撓性陀螺組是華燕總裝中心的一個生產型班組,共有23名職工,主要承擔公司微型、超微型撓性陀螺儀裝配調試工作。一直以來,班組成員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秉承“質量第一”的理念,在生產中始終保持高標準、嚴要求。對於易出現質量問題的環節,班組安排經驗豐富的組員把關,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大家的技能水平共同提高,使班組產品一次提交合格率達到100%。2016年3月,該班組被陝西省國防系統授予五一巾幗標兵崗,其承擔製造的“一種撓性支承的快速掃描反射鏡”已獲得“國防專利”批准。 (張曉霞 姜曼曼)

金城周力榮獲南京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4月27日,南京市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市勞動模範命名大會,來自航空工業金城精密科技分公司生產保證部設備室主任周力被南京市政府授予南京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王軍)

凌峯劉忠獲“廣漢工匠”稱號

4月27日,四川省廣漢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主辦的“廣漢工匠”頒獎典禮在廣漢電視臺舉行。航空工業凌峯軍品分廠加工中心班長劉忠榮獲十大“廣漢工匠”稱號。

劉忠先後榮獲全國技術能手、集團公司特級技能專家等榮譽稱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靠着長期的經驗積累和大膽創新,劉忠在某重點型號研製中將某核心部件合格率由30%提高到90%,有效保障了國防裝備研製任務的完成。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劉忠技能大師工作室”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以“智能製造爲抓手,實現節能增效目標”主題創新活動,以智能製造帶動傳統加工,從刀具、工藝方法、集成加工、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入手,以解決科研生產中的大問題、難問題、急問題而著稱,在技術攻關、技能推廣、帶徒傳技等方面做出顯著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工作室 2017年通過技術工藝創新爲公司創造效益3000多萬元。 (方久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