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邱國鷺老師。最近不少朋友提到骨灰級投資大師邱國鷺老師最新關於投資和銀行股的言論,邱國鷺是我們頂禮膜拜的老師,對於其寫的書和講話我們很多方面深深的認同,尤其是投資理念是信仰級別。我們從戰略從宏觀從大局角度完全贊同邱國鷺老師的觀點,目前很多銀行股具有罕見投資價值,之所以對一些觀點進行分析探討就是我們自己比較喜歡研究銀行這個行業,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歡迎關注“雲蒙投資”微信公衆號。

2、邱國鷺老師訪談有兩個版本。我們去網上查看了一下,發現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中國基金報發表的,這個在新浪財經上面有;還有一個是高毅資產管理自己的公衆號,比上面多了一段話。先說共同的部分,再說另外一段話。

3、邱國鷺老師訪談的內容。中國基金報記者:在目前的行情下,你會怎麼做?你看好什麼行業?

邱國鷺:對於股市,不必太悲觀。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基本上是反映了對中國經濟特別悲觀的一種預期,比如金融股。港股中很多金融股估值已非常低,一些金融股的市淨率已低於0.5,比2008年美國金融股的估值還要低,這反映了一種極爲悲觀的預期。爲什麼便宜是硬道理,因爲便宜反映了一種非常悲觀的預期,未來超預期的概率就很大。從有些金融股的估值看,似乎中國經濟一塌糊塗,銀行的壞賬要到10%以上,實際上,我們關注到銀行的壞賬過去八個季度已經持續改善,未來可能會有一些小惡化,但沒有市場擔憂的那麼嚴重。

另外,銀行之間分化很嚴重,我們最近把17家銀行的會計報表做了一個深度的系統性梳理,發現不同的銀行之間差別很大:首先,對壞賬確認的標準差異非常大,有的銀行是隻要逾期一天,就當做壞賬,有的銀行逾期一百天都不把它當壞賬。逾期是客觀的,但壞賬的認定是主觀的。第二是壞賬的撥備,不同的銀行也不一樣,有的撥備是100%多,有的撥備是400%多,撥備差別很大。這是存量的概念,再看流量,過去一年,有的銀行新增的撥備,已經是新形成壞賬的兩三倍以上,而有的銀行計提的撥備還不足以覆蓋它新增的壞賬。單單對壞賬處理是謹慎還是激進,銀行之間的區別就很大。

現在估計沒有人會去研究銀行,不要說現在,2012年2013年就沒人看了,其實銀行這幾年走得並沒有那麼差,特別是龍頭的銀行股,近年來就走得挺好。現在,我們只需要判斷一件事,就是中國經濟不會崩盤,這是勝算比較高的。

4、邱國鷺老師莫非看上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根據上面訪談的主要內容,一是0.5倍左右市淨率,二是逾期貸款嚴格納入不良貸款,三是高撥備,四是新增的撥備是新增不良的幾倍,最接近上述條件的,我們找了找,只找到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莫非邱國鷺老師看上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

5、關於邱國鷺老師逾期納入不良問題。確實不同銀行對不良認定標準存在差異,最好的指標就是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值,這個值歷史上來看縮小的,而不是放大的。確實有個別銀行不良貸款大於整個逾期,也確實有幾家銀行逾期90天以上沒有納入不良,但總體還要看變化情況,根據各家銀行在這個問題上的差距這兩年不是變大而是變小了,畢竟我們要考慮不同銀行的文化和歷史等因素。

6、關於看覆蓋率問題。這確實是個很好的指標,100%多和400%確實有很大的差別,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覈銷處置會對這個值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IFRS9新的準則對撥備的偏差也會影響很大,有的銀行2%的淨資產劃到了撥備,有的銀行卻很少。同時,不同銀行不良認定標準不同也會較大影響整個撥備覆蓋率。上面說的這些是一些會計調整調節上的問題,但如果真正來比較,不同的覆蓋率還是差別很大的,尤其是撥貸比和覆蓋率都高的銀行,其撥備盈餘一定是很高的。邱國鷺老師提到的這個問題確實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爲目前銀行的撥備實在是太高了,農業銀行有4799億的撥備,相當於15505億的淨資產來說佔到了31%,是全年淨利潤的兩倍多。招商銀行也是如此,1833億的撥備是淨資產4916億的37%,是淨利潤2.5倍。撥備的一點點變化就會帶來利潤的巨大變化,這也就是很多投資者都認爲招商銀行未來三年可以輕鬆實現15%的利潤增長,因爲撥備實在太大了。

7、至於新增撥備不能覆蓋新增不良問題。如果一家銀行出現了這種情況,那麼是明顯的通過釋放撥備來保障利潤,我們會看到覆蓋率的大幅下降,但我們看了一圈的銀行股,不管是三季度同比還是中報同比,沒有看到一家銀行撥備增量小於不良增量的。如果看覆蓋率,我們也就看到興業銀行覆蓋率同比小了一點點,但撥備增量大於不良貸款是沒有問題的。這個應該是邱國鷺老師助手統計的問題,當然不同銀行新增撥備和新增不良的差距確實很大,總的觀點還是說明目前銀行股在撥備方面確實很大的分化,其實不是撥備的分化,是利潤上有很大的分化,但由於各家銀行都不想太冒頭,也不想太掃尾,所以都在調節撥備,我們還原了一下,招商銀行實際上是在去年增長20%的基礎上今年會再突破20%增長,個別銀行可能這兩年基本沒有什麼增長。

------------分割線-----------

下面單獨談一下兩個版本問題,本來邱國鷺老師這段話說的很好,多的這一段我認爲是助手後來編輯加上去的,這一段也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和爭議,再加上這樣的言論之前在很多地方也出現過,所以就單獨對這一段話說說我們的看法。

1、網傳的這段話是什麼。銀行現在的估值都是在5到8倍之間,按壞賬撥備調整之後,有的銀行是幾倍,有的實際上應該是幾十倍,甚至有的銀行實際上已經虧錢了,還有的銀行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利潤來源於撥備不充分,按更嚴格的標準,利潤可能要減少一半以上。所以,銀行不能只看表面,銀行的分化大家是沒注意到的。

2、我們對這段話的看法。這段言論我發現新浪財經等直接採訪的媒體沒有這段話,我們認爲這不是邱國鷺老師說的,是後面編輯公衆號加上去的。我們覺得這一段邏輯是混亂的,結論大概率是錯誤的,將存量和增量混在一起運用了,我們對這段話是不太認可的。

3、舉三個反面案例來說事。我們舉三個反面的例子,第一個例子,寧波銀行2018年三季報的覆蓋率爲503%,如果各家銀行都按照寧波銀行這個標準來計提覆蓋率,那麼我們會發現其他15家老銀行2018年至今全部是虧損的,包括招商銀行也是虧損的,因爲招商銀行的覆蓋率只有326%,如果要達到503%需要再計提177%,而招商銀行不良貸款是563億,也就是需要再計提997億,而招商銀行三季度的利潤只有674億。第二個例子,2012年如果交通銀行按照招商銀行的撥備標準,那麼我們會2012年交通銀行的利潤不是增長而是下滑50%;2013年要下滑30%,2014年、2015年、2016年還是大幅下滑,2017年是虧損的,2018年前三個季度繼續虧損。第三個例子,2012年如果交通銀行的大股東滙豐銀行按照交通銀行的撥備標準,那麼我們會看到2012年至今滙豐銀行每年都是虧損的。

4、如何看待覆蓋率。看到上面的案例,是不是覺得有點荒謬,這就是把存量和增量混在一起,邏輯混亂了。也就是說不同的銀行由於各種原因,覆蓋率上面有差異,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銀行都按照高標準來執行,其實國際上同行的做法覺得70%覆蓋率就可以,我們看到滙豐銀行過去12年的撥備覆蓋率平均只有56%。所以如果要算各家銀行因爲撥備不同導致的利潤差異,那也應該是看一年的增量撥備與增量不良的差,然後返回到利潤裏面,不能按照高標準來執行其他銀行,尤其不能用過去積累的撥備要求一次性高標準執行到位,這自然會算出某一年度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具體如何衡量我們想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家銀行年初不良貸款是50億,撥備總額是100億,覆蓋率是200%;年底不良貸款是60億,撥備總額是115億,覆蓋率是192%,淨利潤是100億。我們看到新增不良是10億,不良資產價格如果五折的話覈銷需要5億撥備,那麼就是撥備隱藏了10億利潤,如果20%的稅收那就是有8億撥備可以返回利潤,這樣的話淨利潤就是108億,所以我們看到撥備覆蓋率下降了,但淨利潤比實際公佈的還要高。

5、實際遠遠比上述複雜。上述我們的算法僅僅是說明一個道理,實際中,我們不僅僅要考慮不良貸款的增加,還要考慮關注貸款的變化,還要考慮逾期及重組貸款的變化,同時我們還要適當考慮到貸款總額增長變化,因爲新增貸款是利潤前置風險滯後的,最近的財報還要考慮會計準則給撥備總額帶來的波動。通過長期各年度財報縱向對比和各家銀行橫向對比的觀察,我們覺得只有長期用統一的一個標尺來衡量,纔會更接近客觀。具體來說,就是每年都按一個統一的標尺來算撥備的盈餘情況,比如新增貸款計提多少損失,關注貸款計提多少損失,次級貸款、可疑貸款和損失貸款分別計提多少損失,不同時間逾期分別計提多少損失,重組貸款計提多少損失,這個計提還要考慮到不同口徑的重複問題,然後將這個盈餘扣稅返到淨利潤裏面,這樣每年都可以得到一個內涵的利潤比值。所以、我們發現,銀行股看一兩個指標意義並不是很大,通過一兩個指標得出的結論也很容易誤導,需要長期各年度縱向對比和橫向各家銀行對比,要通過一杆秤把所有橫向縱向稱到底。

我們認爲,目前銀行股總體上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有部分銀行具有罕見的投資價值,還有個別銀行具有極其罕見的投資價值。以上就是我們的一點零碎看法,歡迎朋友們一起探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