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的新時代裏,"房住不炒"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了,這些都是靠着這兩年國家政策的調控,政策的落實和持續穩定做保障的。這個概念是從2016年的時候提出來,當時很多人都不以爲然,但是過了幾年後,大家依然發現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退出的跡象,哪怕現在各地市的樓市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官方也多次出來喊話,不要對調控抱有任何僥倖的幻想。

經過三番五次的調控之後,或許人們就會對於房價上漲的預期從心底發生改變。今年年初以來,國內樓市的調控趨於常態化,整個個融資的窗口收緊,房貸制度的改革都相機推出,甚至58同城二手房市場規模調整也在整個個供需拉鋸狀態下,呈現略有擴大的跡象,而房價的漲幅也有望進一步的回落。

由此可見,現在的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整是大勢所趨,不可逆勢而爲,恰恰需要老百姓們認知要順從大趨勢,不可在沉浸在過去的思維中。儘管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包括了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等政策,而這些都是對於本地市場精準化調控的微調,然後卻被一些人借來炒作市場,炒房投機的幻想再次捲土從來。

最近,58同城經濟參考報中,發表了最新的文章《對炒房動機保持高度警惕》中也寫到了,近期,個別城市開始對於人才引進進行了政策微調,其中就包括了對於購房政策的調整,但並非是購房限購政策的鬆綁,而不是刺激住房的需求,以此來穩定經濟增長的舉措,作爲購房者需要還上時刻警惕鼓譟限購政策開始鬆綁背後的炒房動機。

現在總體上是遏制住和扭轉了銷售和價格持續暴漲的狀態,實屬難能可貴。而在樓市政策上,一旦出臺涉及樓市發展變化的措施要慎之又慎,這都需要通過各地政策的調整和調控,雖然可以由地方政府出臺政策照顧本地的發展,但是一定要防止被炒房者利用,或者爲炒房打開方便之門,這樣的話就能防止泡沫擴大化,從而讓調控成爲無效措施;

這一次的密集發聲已經開始表明了國家對於引進人才和購房政策的態度,並非不允許政策動態調整,但是需要考慮後果,經濟日報發表社科院文章,儘管現在大家對於房地產的市場還是具有一定沒概念木星,但考慮到過去十幾年房地產的經驗,以及對於其他渠道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具名持續增加房地產投資的行爲也完全可以理解;如何通過經濟政策工具而非僅僅是靠着宣傳,以此來改變羣衆對於房價的預期,這就是政策制定者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通過經濟手段或政策的引導,能夠讓老百姓看到更多除了買房之外的投資方式,這樣也許會改變現在強烈依賴房地產投資的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