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侯麥、特呂弗等先筆耕於《電影手冊》,日後“寫而優則導”的事業轉軌不同,讓·杜謝一生堅持做着影評人與電影學者的本職工作,僅拍攝過少數幾部短片作品,其中最爲知名的一部名爲《聖日爾曼德佩》(Saint-Germain-des-Prés),該片在1965年作爲六人拼盤作品的《他們眼中的巴黎》(Paris vu par...)的一部分公開發行過。讓·杜謝1929年1月19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小城阿拉斯,“二戰”後移居巴黎,1950年開始撰寫影評,第一篇文章就發表在侯麥擔任主編的《電影報》(Gazette du Cinéma)上。

據法國媒體報道,著名影評人讓·杜謝(Jean Douchet)已於當地時間11月21日在巴黎去世,享年90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杜謝曾長期任職於法國《電影手冊》雜誌,與侯麥、戈達爾、特呂弗、裏維特等人一同爲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崛起做出巨大貢獻。

讓·杜謝

與侯麥、特呂弗等先筆耕於《電影手冊》,日後“寫而優則導”的事業轉軌不同,讓·杜謝一生堅持做着影評人與電影學者的本職工作,僅拍攝過少數幾部短片作品,其中最爲知名的一部名爲《聖日爾曼德佩》(Saint-Germain-des-Prés),該片在1965年作爲六人拼盤作品的《他們眼中的巴黎》(Paris vu par...)的一部分公開發行過。此外。杜謝還在特呂弗的長片處女作《四百擊》中飾演男主角母親的男友一角,在戈達爾的長片處女作《筋疲力竭》中客串過新聞記者一角,在裏維特的《塞琳和朱莉出航記》等影片中飾演過小配角。

讓·杜謝1929年1月19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小城阿拉斯,“二戰”後移居巴黎,1950年開始撰寫影評,第一篇文章就發表在侯麥擔任主編的《電影報》(Gazette du Cinéma)上。1957年杜謝服完兵役之後,就加入了著名影評人安德烈·巴贊創立的《電影手冊》編輯部。翌年巴贊去世,侯麥接任主編一職,杜謝成爲他的左膀右臂。1963年,《電影手冊》編輯部內部出現路線鬥爭(一方主張影評要向列維·斯特勞斯、羅蘭·巴特等人的理論及時代新思潮靠攏;另一方則堅持原有路線,注重對經典作品的美學解讀),之後裏維特取代侯麥成爲主編,與侯麥一樣偏向於後一方的杜謝也憤而離職,轉行到電影學院任教。

1960年代中期,杜謝將業餘主要精力都放在組織觀影活動這件事上。直到人生末年,他一直堅持在巴黎電影資料館等地主持各種放映活動,其淵博的電影知識與獨特的電影品味,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國迷影者,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爲電影導演的阿諾·德普萊欽、澤維爾·布瓦等人。

杜謝常說,影評就是一種愛的藝術。他後來策劃的各種約翰·福特、希區柯克、奧遜·威爾斯、溝口健二作品回顧展,也多以“愛的藝術”作爲影展活動的名目,而他在1987年出版的影評集,同樣也以“愛的藝術”爲名。

影評集《愛的藝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