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秭歸港正在進行繁忙的作業。三峽日報通訊員 鄔妍 攝

目前,宜昌城建控股集團港口物流板塊實現貨物吞吐量406萬噸。​

11月25日晚,從重慶發往江蘇太倉的900噸貨物在秭歸茅坪港卸船,再通過90公里公路短駁運至壩下白洋港,提前4天過壩,有力降低了貨物運輸的時間成本。

這種集裝箱“水公水”翻壩模式,於今年6月啓動,是我市正在推進和完善的三峽翻壩運輸體系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我市還於去年11月啓動了“水公水”商品車翻壩運輸。據運營主體宜昌城建控股集團統計,目前已翻壩運輸商品車5.53萬輛,集裝箱3.74萬標箱。

“在長江航運中的特殊地位,使宜昌在今年入選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確定的首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宜昌城建控股集團董事長鄧鈞表示,爲建設好這個全省唯一的國家物流樞紐,宜昌城建控股集團已打造了承東啓西、接南納北的黃金物流十字網絡骨架。

這個黃金物流十字網絡骨架包含四個方向:向東,依託上港集團和長江水道打通連接長三角,串接輻射日韓及歐美地區。向西,依託民生輪船股份公司連接西南地區,串接輻射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區。向南,通過江海聯運,將糧食貿易延伸至廣東、廣西地區,串接輻射東南亞地區。向北,與大連港、營口港、錦州港合作,利用東線網絡,輻射東北地區;銜接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國際鐵路樞紐,開通宜昌—西安—新疆物流通道,延伸至俄羅斯及中亞地區。

如何依託已經運行的翻壩運輸和這些物流通道,進一步提升宜昌作爲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地位?“上週,宜昌市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學習,當地依託果園港,打通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渝滿俄’國際鐵路班列、中歐國際鐵路聯運通道‘東南西北’四向國際開放通道,給我們啓示。”鄧鈞表示,宜昌和重慶都是內河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深化對接合作,雙方已有意願、也有基礎。

根據設想,將充分依託白洋港、茅坪港和已在宜昌設站的焦柳鐵路這條溝通南北的大通道,融入重慶所構建的由果園港直抵新加坡的陸海新通道建設之中。對此,宜昌城建控股集團正在逐步完善硬件設施,計劃12月開工建設茅坪至白洋港的疏港鐵路,力爭兩年內建成,實現白洋、茅坪兩大港口與焦柳鐵路的銜接,更好對接重慶果園港。

“在借勢借力的同時,我們還將依託現有的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三峽樞紐白洋港和茅坪港,着力構建壩下白洋園區和壩上秭歸園區雙樞紐,將宜昌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好。” 宜昌城建控股集團總經理殷俊介紹,擬在提高壩上壩下雙向物流服務組織化程度上下功夫,用兩港間“幹線+幹線”、區域內“幹線+分撥”的水陸聯運,替代傳統的水陸水“翻壩”物流組織方式,將通過性的“過壩”需求轉化爲壩區原生性“始發終到”需求。

這些措施的實施,將能推進宜昌這個國家物流樞紐更好與其他物流樞紐對接,形成對接班輪、班列等幹線運輸網絡,有效促進貨物在長江中上游地區高效轉運。據推測,預計到2025年,宜昌樞紐承擔城市貨運量30%左右,承擔過境運輸70%以上,年分流三峽過壩貨運量2000萬噸以上,極大緩解大壩“腸梗阻”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