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善於觀察,總結和思考的人,總能發現很多別人沒有注意的東西。比如,俄國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他曾用數學的計算,獲取了法國的一項絕密技術,最終讓俄國在該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究竟是什麼數學計算呢?門捷列夫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世紀後期,俄國在製造軍事武器方面,遇到了一個極大的瓶頸,即研製了多年的高性能火藥始終未能取得成功,因此不得不使用傳統火藥,無法從根本上提高軍事實力。與此同時,遠在歐洲大陸的法國,已經發明瞭一種高性能火藥——無煙火藥,大幅提升了法國軍事武器的威力。

俄國在這樣的背景下,爲了趕超法國,就派出了大批的間諜潛入法國,去獲取他們無煙火藥的配方和生產工藝。不過可惜,俄國間諜全部都失敗了,因爲法國生產火藥的工廠都很隱蔽,即便找到了工廠也很難混進去。據說,有兩位間諜混入了工廠,但最後人都沒有出來。
看到這裏,或許您也疑惑了,無煙火藥很厲害嗎?竟然讓俄國人不惜犧牲間諜的生命都要得到。您要想了解無煙火藥,就必須先知道有煙火藥,也就是黑火藥。黑火藥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鉀,硫化物和木炭,比如我們常見的鞭炮就是用黑火藥製成的,它爆炸時會產生煙霧和殘渣(糊在槍膛中,機槍快速發射時,很容易引起炸膛),當時的俄國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所用的都是黑火藥。1884年,法國化學家維埃利教授,對硝化纖維火藥進行改進,從而發明了無煙火藥,爆炸沒有煙霧和殘渣,體積小但威力大,最適合製造重機槍子彈。

1891年,俄國始終沒有放棄無煙火藥配方的獲取,在這一年,軍方安排了一位高人前往法國打探消息,他就是當時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一開始,軍方根本不看好門捷列夫,因爲受過專業訓練的間諜都完不成任務,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知識分子更不可能完成。

雖然門捷列夫得不到信任,但是他對自己卻十分自信。門捷列夫到了法國巴黎之後,並沒有和其他間諜一樣盲目打聽,而是不慌不忙的去了市區內最大的火車站,先在周邊轉了一圈,然後從火車站買一本書,又選了一家環境不錯的旅店,住進去後,他一邊喝咖啡,一邊翻書查閱和做筆記。
後來人們才知道,門捷列夫買的不說小說,而是一份法國鐵路部門編撰列車時刻表,不過和我們常見的列車時刻表不一樣,法國人還在表內備註了火車的類型,客車或者是貨車,如果是客車會寫運輸的人數,如果是貨車就會寫運輸的貨物種類,如生產機器,礦物原料和生活物資等。最關鍵的是,法國的大部分工廠都採用鐵路運輸,門捷列夫就利用這一點,開始分析無煙火藥的組成材料。

因爲門捷列夫是化學家,所以他對化學物質都很熟悉,不出一杯咖啡的功夫,就標記出了法國鐵路在一個月內運輸的各類化學物質。他先根據所掌握的工廠位置信息,確定了一批可能用於製造火藥的物質,接着他又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將其中不可能用於生產火藥的物質一一排出,最後只剩下不到十種可能用於生產火藥的物質,他又根據無煙火藥的原理和配比關係,就得到了最終配方。
門捷列夫在得到配方之後,就迅速趕回國內,並對這些配料比進行了試驗,最終確定了無煙火藥的三種成分,即硝化纖維,乙醚、乙醇和二苯胺。硝化纖維也叫硝化棉,是用硝酸浸泡棉花得到的一種可爆物質,但是化學性質不穩定,極易爆炸,因此需要將其溶解在乙醚和乙醇的混合液體中,同時還需要加入適量的二苯胺當作安定劑,形成一種膠質後將其烘乾切片,就得到了無煙火藥。

由此可見,有些時候“硬實力”並非是取勝之道,而要善於利用“軟實力”纔能有所突破。幾百個俄國間諜加起來都抵不過一個化學家,這就是最好的案例。如果當年俄國能早點派門捷列夫去法國,或許就不會有人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另外也還能爲俄國節省一大筆的開支。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