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的第2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出现了非常独特的一幕:作为父子的沃尔特·休斯顿与约翰·休斯顿双双获奖。沃尔特·休斯顿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角獎,约翰·休斯顿则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编剧奖。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获奖,都源于同一部影片,那就是《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该片根据B·崔文同名小说改编,一举成为电影中的经典。

《碧血金沙》主要讲述了一个当贪婪之人遇到黄金时被逐渐腐蚀和摧毁的故事。

影片分为三大版块:淘金之前、淘金之时和淘金之后。

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的墨西哥小城坦皮科。杜比西(Dobbs)是一个美国来的流浪汉,他在这里生计没有着落,靠向美国老乡乞讨救济度日。有一天,他幸运地讨到了一个比索,为此,购买了一盒烟。这时一个卖彩票的小男孩进来,向他推销彩票。他很不喜欢这个烦人的小男孩,为了尽快打发他,最后用零钱买了二十分之一的彩票。

因为没有钱,他来到公园长椅上休息,在这里遇到了另一个流浪汉科汀(Curtin)。科汀也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没钱买回家的车票,所以滞留在了这里。二人分手后,杜比西还是要依靠乞讨救济生活。这一天他碰见一个名叫帕特的美国人,为他提供了一份建筑的工作。

来到船上,杜比西发现科汀也在。因为也算是旧时相识,二人就合伙工作,结下了友谊。

高强度的工作结束了,终于可以拿到工资了。可是老板帕特却耍赖,偷跑了。

他们从别人那里得知,帕特经常靠哄骗外地人发财。二人很失落,却也因为相似的遭遇,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夜幕降临,无处安身的他们来到了最便宜的旅店,并在那里遇到了一位正在谈论探挖金矿的老者霍华德(Howard)。从他的谈话中可知,他是一位饱经世故的老者,大半辈子都在挖矿中度过,对于探矿挖矿都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对金子的魔力有深刻的见解。

休斯顿父子

杜比西和科汀无意中发现了帕特。帕特老奸巨猾,采用“稳军计”,将二人骗至酒吧并突袭他们,妄图逃跑,反被二人一顿拳脚相加。二人终于讨回了自己的工资,每人150美元。

为了不再像从前那样坐吃山空,他们想起了旅店里霍华德的话,准备联合他一起去淘金。霍华德也很动心,他们三人将钱放在一起,还差100美元。买彩票的小男孩出现了,告诉杜比西买的彩票中了,虽然只是买了二十分之一的彩票,但也有200比索的回报。于是,资金问题解决了。

三人开始做准备工作,购买了工具、武器后,坐火车出发。在火车上,遭遇到了土匪。三人联手,将土匪击退。他们要去的地方,土匪一样猖獗。他们来到墨西哥一个小镇,这是离他们要去地方最近的城镇。通过霍华德和当地人谈价,最终他们在这里买了六头毛驴。然后他们就将装备放上驴背,踏上了淘金之旅。

许多金矿已经被大公司和探矿者发现,因此要想捡漏,只能到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也意味着要披荆斩棘,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杜比西和科汀逐渐失去了耐心,尤其是杜比西,差点对霍华德动手。这时幸运女神眷顾了他们,金矿出现了。三人鼓起干劲,搭建了设施,正式开始了淘金生活。这是一个很富足的矿,他们淘到的金沙迅速增加,于是矛盾开始显露了。

杜比西不信任霍华德和科汀,要求每天都要将所淘到的金沙分成三等份。

一天,杜比西正在矿井里作业,矿井塌方,杜比西被压在下面,失去意识。科汀虽然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将他救了出来。科汀到小镇去采购补给,被一个叫科迪的人盯上。科迪也是一个美国人,和以前的他们很相似,出来探险,碰运气。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从科汀的行为判断出他们是成功的淘金者。于是尾随他上山,并要求入伙,双方僵持不下。

正在他们陷入僵局的时候,土匪来了,正是他们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一拨,因为不堪联邦军队的围捕,也跑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来。双方话不投机,当场交火。科迪也加入了战团。四人凭借武器和精湛的枪法打跑了土匪,不过科迪却被击中头部身亡。三人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了他口袋中的一封信,是他远在达拉斯的妻子写给他的,里面充满了对他返乡的热望,不过他再也回去不了。

金沙的质量每况愈下,他们决定收手。三人踏上了返回之路,为了减少麻烦,他们装扮成猎人,将金沙藏进了兽皮之下。回来路上,他们被一些墨西哥人截住,原来有一个小孩儿溺水,一直昏迷不醒,他们乞求帮助。三人无奈,只得到他们的部落。霍华德经验丰富,将小孩子救活,受到了部落的热情招待。按照礼节,霍华德必须要在部落里住一段日子,享受一下回报。这种朴素的报恩方式不容拒绝。

为了将金沙早日换成财富,杜比西和科汀二人继续上路,约定在那个小镇聚齐。杜比西竟然提议要科汀和他分了霍华德的金沙。科汀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没有同意。结果,杜比西竟然开枪打死了科汀。

然后剩下他一个人赶着六头驴上路。

眼见离小镇越来越近,杜比西人困驴乏,尤其让他受不了的是干渴。终于看见一个水坑,他忙不迭地俯下身去喝水。这时三个溃逃的土匪出现了。为首的那个土匪正是在山上和他们交涉的人。匪首认出了他,并且识破了他的谎话,知道他是孤身一人。杜比西孤立无援,于是被杀害了。

三个土匪很高兴,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批货物。他们搜了驴背上的货,发现了那几袋金沙,不过他们不识货,以为那是杜比西为了增加兽皮的重量而采用的小伎俩。他们将装着金沙的袋子扔到地上,并用脚踏破。

三人赶着毛驴去小镇上卖兽皮和驴。交易站的孩子根据身上的烙印认出了那些驴,很显然,这些驴是被抢来的。他去告诉了店主,店主报告了联邦军队。三个土匪就这样被抓住了,根据法律,被执行了枪决。

科汀其实并没有死,但也受了重伤。他支撑着找到了霍华德,并在那里得到了救治。伤势稍缓,二人就带领着部落的族人来追赶杜比西。可是晚到了一步。他们还是得到了驴子和兽皮,并得知了金沙的下落。当他们赶到那个地点时,正值一阵大风铺天而来,将散落在地上的金沙吹得无影无踪。

霍华德看到此种情景,想起过往的种种因缘际会,不禁放声大笑。科汀也受到感染,二人相视大笑。

《碧血金沙》电影海报

此时的二人虽然在物质状况上又回到了淘金前,但经历了这一番变故之后,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看法,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了新生活中。霍华德受到那个部落的爱戴,打算在那颐养天年。科汀则准备带着科迪留下的那封信和卖兽皮、驴子的钱,坐车去达拉斯。

《碧血金沙》剧情紧凑,故事主线清晰,叙事流畅,镜头语言简洁有力,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加上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堪称完美,是约翰·休斯顿导演作品中的精品。

电影表现了财富对人的腐蚀,或者说人性的贪婪可以摧毁一切。这也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中国古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第四幕中,借泰门之口,对黄金的魔力有过精彩的论述,“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就是这东西,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东西会把你们的祭司和仆人从你们的身旁拉走,把壮士头颅底下的枕垫抽去;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诅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

为了表现这个主题,约翰·休斯顿在剧本的改编上下了一番狠功夫,设了很多伏脉。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说: “更要注意,切勿安排没有着落的线索: 你对我暗示一个关键而它终不出现,结果你会分散我的注意力。”随着影片的不断推进,这些伏脉逐渐开花结果,得到呼应。小的伏脉很快就见效,如杜比西买彩票。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解决了淘金三人组最后的一股资金问题。大的伏脉显现效果则在千里之外,更能体现约翰·休斯顿对作品的整体掌控能力。如科迪的信为科汀最后的去向埋下了伏笔。霍华德作为一个经验最丰富的老者,他的话往往成为影片的伏笔。比如他对杜比西说:“水是很宝贵的,有时它可比黄金更宝贵”,“要是你碰上强盗,只能说你运气不好。他们会为了你脚上的靴子而杀掉你的。”最后杜比西正是因為缺水才停下来,土匪杀了他后,第一件事就是扒掉了他的靴子。驴子身上的印记也是伏脉千里的手笔,正是靠着这个印记,土匪才被辨认出来,进而才能知道沙袋丢掉的地点。当然,影片最大的伏笔,是霍华德在旅店里的那番话:金子会改变人的灵魂。而找搭档一起去是很危险的,杀人犯往往潜伏在其中。搭档会互相指责各种罪行。只要还没有什么发现,高尚的兄弟情义就会还在,可是一旦挖到的金子多起来,烦恼就开始了。杜比西用自己的行为不断去印证霍华德的预言,进而凸显了主题。

当然,杜比西的走向疯狂也不是突然发生的,约翰·休斯顿已经为他做好了层层铺垫。在街头初识科汀时,他说:“你可以从其他外国佬那里乞讨,要不就去入室抢劫。”这里已经暗示着他亡命徒的一种心态。在山上走了很多路还没找到金子时,霍华德的一番话激怒了杜比西,他抄起一块石头让老头闭嘴,并扬言“闭上你的嘴,否则我把你的脑袋拍平了”。淘到金沙后,第一个要求均分的还是杜比西。三个人在谈到自己发财后的想法时,霍华德要定居下来,干点小生意;科汀想做个果农,种大片桃林,和家人共享;杜比西想到的只是去好好洗个澡、买衣服、吃大餐,并到此为止。这些既是其性格的一部分,也是为他最后的疯狂做铺垫。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情节的转换就显得水到渠成。

除了人性的贪婪这个主题外,本片还表现了另外一种人生模式,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的科汀最终活了下来,并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霍华德也找到了人生的完美归宿。

除了好剧本以及导演的高超技巧外,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也为本片增色甚多,三者相得益彰。沃尔特·休斯顿饰演的霍华德是一个饱经风霜,既善良又多才,既乐观又果敢,既勇于探险又知足常乐的老者,他口若悬河,却能道出真理。沃尔特·休斯顿将这一角色演绎得生动丰满,配得上奥斯卡最佳配角奖。

《碧血金沙》电影剧照

亨弗莱·鲍嘉与约翰·休斯顿则有多次合作。早在本片之前,亨弗莱主演的《夜困摩天岭》编剧之一就是约翰。亨弗莱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演员,他的走红,和约翰有着密切关系。他主演了约翰执导的四部影片。约翰的处女作《马耳他之鹰》(1941年)将亨弗莱捧红,而《非洲女王号》(1951年)更为亨弗莱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1953年的《战胜恶魔》成为他们合作的绝响。1957年,亨弗莱因喉癌去世。

亨弗莱·鲍嘉在本片中的演出颠覆了他以往的银幕形象。以往他饰演的多为硬汉形象,这里则成为一个反面人物。不仅形象邋遢,性格暴躁,而且还在金子的魔力之下逐渐走向毁灭,与《马耳他之鹰》里的硬派侦探斯佩德与《卡萨布兰卡》里多情而又克制的里克形成巨大反差。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亨弗莱用几乎无可挑剔的演技完成了这一阐释。

在《碧血金沙》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桥段。杜比西潦倒的时候,一个体面的美国人(约翰·休斯顿饰演)随手丢了一个烟头。这对于杜比西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可惜他下手不够快,被一个孩子抢先捡走。在《非洲女王号》中,导演约翰·休斯顿则为亨弗莱设计了一个补偿情节:他故意将一根雪茄丢在地上,引起非洲人的哄抢,从而达到了表现自己的目的。

无独有偶,中国民间也曾流行过一个故事:吕洞宾想使一个人死而复活,为此和阎王谈话。阎王说一切都记录在功过簿上,他无法左右。于是二人做了一个试验。吕洞宾让三个拾柴的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袋钱。其中一人拿一些去城里买食物,为了得到剩下的钱,他在食物里下了毒。当他回来的时候,另外两个人为了分到更多的钱,把他杀了。另外两人吃了食物,也中毒身亡。正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贪婪会招来祸殃。金钱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拥有钱财的人。追求财富是人类的正常追求,但绝不是人生命的全部意义和终极意义。摧毁人生的,不是黄金,而是那种面对黄金的贪婪之心。中国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这个意义上,《碧血金沙》创造了一个反面典型形象,既像一面镜子,我们在里面照见了自己内心原始的蠢动;也像一口警钟,不断提醒我们不必也不应把对金钱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因为最大的财富,比如亲情、友情,是无法简单用物质来衡量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时观照自己内心的欲望,不让它越过道德的底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