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的第2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出現了非常獨特的一幕:作爲父子的沃爾特·休斯頓與約翰·休斯頓雙雙獲獎。沃爾特·休斯頓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配角獎,約翰·休斯頓則獲得了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編劇獎。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的獲獎,都源於同一部影片,那就是《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該片根據B·崔文同名小說改編,一舉成爲電影中的經典。

《碧血金沙》主要講述了一個當貪婪之人遇到黃金時被逐漸腐蝕和摧毀的故事。

影片分爲三大版塊:淘金之前、淘金之時和淘金之後。

故事發生在1920年代的墨西哥小城坦皮科。杜比西(Dobbs)是一個美國來的流浪漢,他在這裏生計沒有着落,靠向美國老鄉乞討救濟度日。有一天,他幸運地討到了一個比索,爲此,購買了一盒煙。這時一個賣彩票的小男孩進來,向他推銷彩票。他很不喜歡這個煩人的小男孩,爲了儘快打發他,最後用零錢買了二十分之一的彩票。

因爲沒有錢,他來到公園長椅上休息,在這裏遇到了另一個流浪漢科汀(Curtin)。科汀也是因爲找不到工作,沒錢買回家的車票,所以滯留在了這裏。二人分手後,杜比西還是要依靠乞討救濟生活。這一天他碰見一個名叫帕特的美國人,爲他提供了一份建築的工作。

來到船上,杜比西發現科汀也在。因爲也算是舊時相識,二人就合夥工作,結下了友誼。

高強度的工作結束了,終於可以拿到工資了。可是老闆帕特卻耍賴,偷跑了。

他們從別人那裏得知,帕特經常靠哄騙外地人發財。二人很失落,卻也因爲相似的遭遇,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夜幕降臨,無處安身的他們來到了最便宜的旅店,並在那裏遇到了一位正在談論探挖金礦的老者霍華德(Howard)。從他的談話中可知,他是一位飽經世故的老者,大半輩子都在挖礦中度過,對於探礦挖礦都有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對金子的魔力有深刻的見解。

休斯頓父子

杜比西和科汀無意中發現了帕特。帕特老奸巨猾,採用“穩軍計”,將二人騙至酒吧並突襲他們,妄圖逃跑,反被二人一頓拳腳相加。二人終於討回了自己的工資,每人150美元。

爲了不再像從前那樣坐喫山空,他們想起了旅店裏霍華德的話,準備聯合他一起去淘金。霍華德也很動心,他們三人將錢放在一起,還差100美元。買彩票的小男孩出現了,告訴杜比西買的彩票中了,雖然只是買了二十分之一的彩票,但也有200比索的回報。於是,資金問題解決了。

三人開始做準備工作,購買了工具、武器後,坐火車出發。在火車上,遭遇到了土匪。三人聯手,將土匪擊退。他們要去的地方,土匪一樣猖獗。他們來到墨西哥一個小鎮,這是離他們要去地方最近的城鎮。通過霍華德和當地人談價,最終他們在這裏買了六頭毛驢。然後他們就將裝備放上驢背,踏上了淘金之旅。

許多金礦已經被大公司和探礦者發現,因此要想撿漏,只能到人跡罕至的地方,那也意味着要披荊斬棘,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隨着時間一天天流逝,惡劣的自然環境讓杜比西和科汀逐漸失去了耐心,尤其是杜比西,差點對霍華德動手。這時幸運女神眷顧了他們,金礦出現了。三人鼓起幹勁,搭建了設施,正式開始了淘金生活。這是一個很富足的礦,他們淘到的金沙迅速增加,於是矛盾開始顯露了。

杜比西不信任霍華德和科汀,要求每天都要將所淘到的金沙分成三等份。

一天,杜比西正在礦井裏作業,礦井塌方,杜比西被壓在下面,失去意識。科汀雖然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將他救了出來。科汀到小鎮去採購補給,被一個叫科迪的人盯上。科迪也是一個美國人,和以前的他們很相似,出來探險,碰運氣。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從科汀的行爲判斷出他們是成功的淘金者。於是尾隨他上山,並要求入夥,雙方僵持不下。

正在他們陷入僵局的時候,土匪來了,正是他們在火車上遇到的那一撥,因爲不堪聯邦軍隊的圍捕,也跑到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來。雙方話不投機,當場交火。科迪也加入了戰團。四人憑藉武器和精湛的槍法打跑了土匪,不過科迪卻被擊中頭部身亡。三人整理他的遺物,發現了他口袋中的一封信,是他遠在達拉斯的妻子寫給他的,裏面充滿了對他返鄉的熱望,不過他再也回去不了。

金沙的質量每況愈下,他們決定收手。三人踏上了返回之路,爲了減少麻煩,他們裝扮成獵人,將金沙藏進了獸皮之下。回來路上,他們被一些墨西哥人截住,原來有一個小孩兒溺水,一直昏迷不醒,他們乞求幫助。三人無奈,只得到他們的部落。霍華德經驗豐富,將小孩子救活,受到了部落的熱情招待。按照禮節,霍華德必須要在部落裏住一段日子,享受一下回報。這種樸素的報恩方式不容拒絕。

爲了將金沙早日換成財富,杜比西和科汀二人繼續上路,約定在那個小鎮聚齊。杜比西竟然提議要科汀和他分了霍華德的金沙。科汀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沒有同意。結果,杜比西竟然開槍打死了科汀。

然後剩下他一個人趕着六頭驢上路。

眼見離小鎮越來越近,杜比西人困驢乏,尤其讓他受不了的是乾渴。終於看見一個水坑,他忙不迭地俯下身去喝水。這時三個潰逃的土匪出現了。爲首的那個土匪正是在山上和他們交涉的人。匪首認出了他,並且識破了他的謊話,知道他是孤身一人。杜比西孤立無援,於是被殺害了。

三個土匪很高興,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批貨物。他們搜了驢背上的貨,發現了那幾袋金沙,不過他們不識貨,以爲那是杜比西爲了增加獸皮的重量而採用的小伎倆。他們將裝着金沙的袋子扔到地上,並用腳踏破。

三人趕着毛驢去小鎮上賣獸皮和驢。交易站的孩子根據身上的烙印認出了那些驢,很顯然,這些驢是被搶來的。他去告訴了店主,店主報告了聯邦軍隊。三個土匪就這樣被抓住了,根據法律,被執行了槍決。

科汀其實並沒有死,但也受了重傷。他支撐着找到了霍華德,並在那裏得到了救治。傷勢稍緩,二人就帶領着部落的族人來追趕杜比西。可是晚到了一步。他們還是得到了驢子和獸皮,並得知了金沙的下落。當他們趕到那個地點時,正值一陣大風鋪天而來,將散落在地上的金沙吹得無影無蹤。

霍華德看到此種情景,想起過往的種種因緣際會,不禁放聲大笑。科汀也受到感染,二人相視大笑。

《碧血金沙》電影海報

此時的二人雖然在物質狀況上又回到了淘金前,但經歷了這一番變故之後,他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看法,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了新生活中。霍華德受到那個部落的愛戴,打算在那頤養天年。科汀則準備帶着科迪留下的那封信和賣獸皮、驢子的錢,坐車去達拉斯。

《碧血金沙》劇情緊湊,故事主線清晰,敘事流暢,鏡頭語言簡潔有力,內容和形式達到了高度統一,加上演員們的精湛演技,堪稱完美,是約翰·休斯頓導演作品中的精品。

電影表現了財富對人的腐蝕,或者說人性的貪婪可以摧毀一切。這也是藝術永恆的主題之一。中國古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第四幕中,借泰門之口,對黃金的魔力有過精彩的論述,“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就是這東西,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東西會把你們的祭司和僕人從你們的身旁拉走,把壯士頭顱底下的枕墊抽去;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詛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癩病人爲衆人所敬愛;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會使身染惡瘡的人見了嘔吐,有了這東西也會恢復三春的嬌豔。”

爲了表現這個主題,約翰·休斯頓在劇本的改編上下了一番狠功夫,設了很多伏脈。狄德羅在《論戲劇藝術》中說: “更要注意,切勿安排沒有着落的線索: 你對我暗示一個關鍵而它終不出現,結果你會分散我的注意力。”隨着影片的不斷推進,這些伏脈逐漸開花結果,得到呼應。小的伏脈很快就見效,如杜比西買彩票。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細節,解決了淘金三人組最後的一股資金問題。大的伏脈顯現效果則在千里之外,更能體現約翰·休斯頓對作品的整體掌控能力。如科迪的信爲科汀最後的去向埋下了伏筆。霍華德作爲一個經驗最豐富的老者,他的話往往成爲影片的伏筆。比如他對杜比西說:“水是很寶貴的,有時它可比黃金更寶貴”,“要是你碰上強盜,只能說你運氣不好。他們會爲了你腳上的靴子而殺掉你的。”最後杜比西正是因為缺水才停下來,土匪殺了他後,第一件事就是扒掉了他的靴子。驢子身上的印記也是伏脈千里的手筆,正是靠着這個印記,土匪才被辨認出來,進而才能知道沙袋丟掉的地點。當然,影片最大的伏筆,是霍華德在旅店裏的那番話:金子會改變人的靈魂。而找搭檔一起去是很危險的,殺人犯往往潛伏在其中。搭檔會互相指責各種罪行。只要還沒有什麼發現,高尚的兄弟情義就會還在,可是一旦挖到的金子多起來,煩惱就開始了。杜比西用自己的行爲不斷去印證霍華德的預言,進而凸顯了主題。

當然,杜比西的走向瘋狂也不是突然發生的,約翰·休斯頓已經爲他做好了層層鋪墊。在街頭初識科汀時,他說:“你可以從其他外國佬那裏乞討,要不就去入室搶劫。”這裏已經暗示着他亡命徒的一種心態。在山上走了很多路還沒找到金子時,霍華德的一番話激怒了杜比西,他抄起一塊石頭讓老頭閉嘴,並揚言“閉上你的嘴,否則我把你的腦袋拍平了”。淘到金沙後,第一個要求均分的還是杜比西。三個人在談到自己發財後的想法時,霍華德要定居下來,乾點小生意;科汀想做個果農,種大片桃林,和家人共享;杜比西想到的只是去好好洗個澡、買衣服、喫大餐,併到此爲止。這些既是其性格的一部分,也是爲他最後的瘋狂做鋪墊。因爲有了這些鋪墊,情節的轉換就顯得水到渠成。

除了人性的貪婪這個主題外,本片還表現了另外一種人生模式,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良的科汀最終活了下來,並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霍華德也找到了人生的完美歸宿。

除了好劇本以及導演的高超技巧外,演員們的精湛演技也爲本片增色甚多,三者相得益彰。沃爾特·休斯頓飾演的霍華德是一個飽經風霜,既善良又多才,既樂觀又果敢,既勇於探險又知足常樂的老者,他口若懸河,卻能道出真理。沃爾特·休斯頓將這一角色演繹得生動豐滿,配得上奧斯卡最佳配角獎。

《碧血金沙》電影劇照

亨弗萊·鮑嘉與約翰·休斯頓則有多次合作。早在本片之前,亨弗萊主演的《夜困摩天嶺》編劇之一就是約翰。亨弗萊是一位很有個性的演員,他的走紅,和約翰有着密切關係。他主演了約翰執導的四部影片。約翰的處女作《馬耳他之鷹》(1941年)將亨弗萊捧紅,而《非洲女王號》(1951年)更爲亨弗萊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1953年的《戰勝惡魔》成爲他們合作的絕響。1957年,亨弗萊因喉癌去世。

亨弗萊·鮑嘉在本片中的演出顛覆了他以往的銀幕形象。以往他飾演的多爲硬漢形象,這裏則成爲一個反面人物。不僅形象邋遢,性格暴躁,而且還在金子的魔力之下逐漸走向毀滅,與《馬耳他之鷹》裏的硬派偵探斯佩德與《卡薩布蘭卡》裏多情而又剋制的裏克形成巨大反差。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亨弗萊用幾乎無可挑剔的演技完成了這一闡釋。

在《碧血金沙》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橋段。杜比西潦倒的時候,一個體面的美國人(約翰·休斯頓飾演)隨手丟了一個菸頭。這對於杜比西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誘惑力。可惜他下手不夠快,被一個孩子搶先撿走。在《非洲女王號》中,導演約翰·休斯頓則爲亨弗萊設計了一個補償情節:他故意將一根雪茄丟在地上,引起非洲人的哄搶,從而達到了表現自己的目的。

無獨有偶,中國民間也曾流行過一個故事:呂洞賓想使一個人死而復活,爲此和閻王談話。閻王說一切都記錄在功過簿上,他無法左右。於是二人做了一個試驗。呂洞賓讓三個拾柴的人在樹林裏發現了一袋錢。其中一人拿一些去城裏買食物,爲了得到剩下的錢,他在食物裏下了毒。當他回來的時候,另外兩個人爲了分到更多的錢,把他殺了。另外兩人喫了食物,也中毒身亡。正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貪婪會招來禍殃。金錢本身並沒有善惡之分,關鍵在於擁有錢財的人。追求財富是人類的正常追求,但絕不是人生命的全部意義和終極意義。摧毀人生的,不是黃金,而是那種面對黃金的貪婪之心。中國古人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這個意義上,《碧血金沙》創造了一個反面典型形象,既像一面鏡子,我們在裏面照見了自己內心原始的蠢動;也像一口警鐘,不斷提醒我們不必也不應把對金錢的追求作爲人生至樂,因爲最大的財富,比如親情、友情,是無法簡單用物質來衡量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時時觀照自己內心的慾望,不讓它越過道德的底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