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证

  很多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致病因素就是血瘀,瘀血证既包括经脉之血,也包括离经之血。血液离开了脉道,进入组织间就叫离经之血。那出现了什么症状,说明有瘀血证呢?什么样的药材有全能功效?

  血瘀证

  血瘀的早期是血行不畅,运行速度比正常的要缓慢,重要的组织就可能会血供不足,处在缺血缺氧状态,功能下降,比较严重则是会出现血液停滞,造成血栓、梗阻,导致全身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并发症、脂肪肝等。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当血不在经脉中循行就是离经之血,离经之血是失去了气的血,是没有生命力的血,是废用的血,因为已经丧失了血液的生理功能。血液离开经脉,也就是常说的出血,一种是外伤出血,更多的是内出血,比如脑出血、胃出血、眼底出血、崩漏、子宫肌瘤等。

  离经之血对于血管来说是出血,所以要止血;而对组织来说是瘀血,如果不把瘀血清理干净,新的血液不会流畅的通过,所以离经之血要视同瘀血一样,要活血化瘀。

  血瘀的早期症状

  黄:皮肤脸色萎黄,有黄褐斑,可能还会有白癜风,紫癜风,紫记,青记等。

  凉:瘀血影响气血的通达,血液不能灌注的地方和灌注不够的地方就会出现凉,主要是腰、背、腿、少腹,瘀血越严重,凉越厉害。

  郁:瘀血影响到心神,影响到脑的活动,会出现情绪的改变,懊恼、郁闷、烦躁、失眠等。

  老年不寐、心情抑郁、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面部麻木、四肢麻木、面色昏暗、老人斑

  色素沉着、黄褐斑、四肢不温、小腹凉、后腰凉

  【专家提醒】血行不畅,不能到达的部位就会引起该部位的营养不足,功能出现问题,出现黄凉郁的症状表示已经在瘀血初期了,应该注意防治。

  血行不畅食疗方

  血行不畅主要还是气的问题,阳气不足,阳气虚寒,推动血液运行能力差就会造成血行不畅,根据这个情况,于老师开了一个食疗方,帮助大家日常调理。

  1,煲汤

  【材料】

  三七:活血、补血、止血、补益

  当归15—20克:偏温,养血活血

  黄芪30克:益气补血

  桂枝10—15克:通阳化气,温通经脉

  乌鸡1只:益气养阴,补血

  【功效】补气温阳活血。

  2,茶饮

  【材料】

  大枣2—3个:健脾益气

  桂圆5—10个:偏温,养血安神,养心

  红糖一大勺

  如果是阳虚的体质,茶饮方中可以多放一点桂圆和红糖;如果阴虚,脾气急躁,就少放点桂圆;如果是脾胃不好的人,少吃大枣。

  【禁忌】食疗方偏于温补阳气,阴虚燥热,夜热烦躁失眠,口干舌燥的人不能用。

  血瘀进一步发展后的症状

  紫:口唇、舌头、舌下、皮肤发紫,有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粗大

  枯:皮肤、毛发、指甲等营养不良。

  血:只要有出血倾向就会有瘀血的存在,包括咯血、衄血、吐血、便血、潜血、尿血、外伤出血等。比如眼底出血肯定有瘀血的存在,视网膜静脉梗阻,视网膜静脉的炎症渗出。

  肿:判断瘀血很重要的指征就是肿块、结节、增生,包括组织的增生、结节等。比如说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乳腺的结节,卵巢囊肿、前列腺肥大等都属于肿块结节范围内,肝纤维化、肾纤维化、肾小球动脉硬化都属于增生。

  痛:诊断瘀血的指标,痛则不通,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拒按

  口唇紫、舌质暗紫、发质枯黄、肤质粗糙

  指甲干枯增厚、身体疼痛、胃脘胀痛

  全能法宝:三七粉

  调理血行不畅的两个药膳以及活血化瘀的方子里都有三七,可以说是“全能法宝”。三七偏温,味甘带点苦,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对瘀血造成的病症和出血造成的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三七还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从而达到改善血管内膜和血管状态的作用,使血管能保持健康良好,保护血管。

  长期服用它对人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对调理经脉之血和离经之血的血瘀,都有很好的功效,三七可以长期服用,是心绞痛和冠心病患者的良药,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

  三七很硬,磨成粉之后外涂、熥服、煮粥等都很方便,而且也更容易吸收。专家推荐可日常使用三七粉进行调理。

  如果有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末梢血管的变化,就可以在降糖降脂的同时配合三七粉来减少血管床和微血管的损害。一般情况下一天不超过6克,根据体质,一餐吃1—1.5克,泡水、冲服都可以;如果有外伤出血、有疮疡等,三七粉还可以作为金疮药外涂或与水混合外擦。

  【注意】药物服用谨遵医嘱。

  如何挑选最精纯的三七粉?

  南朝有个著名的药学家叫陶弘景,他讲过“诸药所生,各有境界”,就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物候会生产不同的药材,药材生长在不同的地方会影响它的质量和有效含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