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涛涂凌黄璐伊春德陶海都来看《北京·我们》了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北京·我们》4月30日首演告捷,观众反响热烈。香港著名作家陈冠中,作曲家郭文景,编剧程然,著名演员赵涛、黄璐、伊春德、涂凌、陶海,制片人李海华等到场观看,并给予高度好评。

赵涛涂凌黄璐伊春德陶海都来看《北京·我们》了

毕业于北京舞蹈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赵涛是正宗科班出身,她因为出演贾樟柯的《站台》,从此离开了舞蹈事业。看完演出,她很是激动,表示自己想重新去跳舞了。她还透露演《山河故人》的时候,虽然里面开场有舞蹈场面,但是贾樟柯导演要求她跳得业余一点,不能太专业,县城的“涛”不是舞蹈学院毕业的。

赵涛涂凌黄璐伊春德陶海都来看《北京·我们》了

涂凌、程然,陶海和我原本就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涂凌最近因为出演电视剧《都挺好》的保姆蔡根花走红。正是因为曾经在北京现代舞团学习现代舞的涂凌介绍我去看《三更雨·愿》,我才得以与北京现代舞结缘,去年更是应艺术总监高艳津子邀请连续担任了《形隐不离》、《水·问》《青春·之歌》的制作人。这次又担任了《北京·我们》的制作人。

明天开始,《北京·我们》在世纪坛剧场将继续演出四天,这是送给所有来北京追寻梦想的人的一份爱意。

赵涛涂凌黄璐伊春德陶海都来看《北京·我们》了

附程然写的点评。

程然(作家、编剧)

姐姐,你为什么留在北京?

昨晚,舞者罗天和陈梓豪在观众席上游走,他们或翩若惊鸿,或婉若蛟龙,他们是问者,也在参与着答案……

有人开着玩笑,有人敞开心扉,有人哽咽含泪。

这是我看北京现代舞团的专场演出第四个年头,他们的《二十四节气》、《青春之歌》以及近期上演的《北京.我们》,甚至平时的排练,我都有关注。一个由高艳津子发起,并坚持多年的民间舞蹈团体,全年无休假,日日比996强度更要高且完全来自自律的舞者们,在清贫和奢侈之间平衡着现实和梦想的一群追梦人,以他们的坚持、才华、和奋不顾身的姿态,缓缓而持久地打动着我。

陈梓豪的作品,以一张床为道具,深刻演绎了北漂一族居无定所、床是港湾亦是噩梦,是道途亦是墙壁的寓意;

罗天的手机异类,群舞的众生态,个人以手机作为脐带依赖,与人的对面无视,与物的时刻相亲,娱乐至死、比死还冷酷的是失去爱的能力……过硬的舞姿传达出人们封闭内心依恋电子产品的扭曲当下;

亦有石飞洋的在高台和框架中的舞蹈,膝盖断裂修养半年之后,他匍匐在框架里,于高台上不断地扑跌到尘埃里,让人恍若看见当年的我们,为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奋不顾身在所不惜;

更有储涛、芯羽、珈榕……的表达和呈现,每一位舞者都唤起我们对过往的记忆,让我们看见曾经拼命的自己,可爱的自己,可敬的自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台演出的舞台美术是著名电影美术师柳青一手打造,电影空间在舞台上完全打破了固有时空的概念,纵深空间、平行空间、实时视频、镜像叠加等手法让人赞叹!

高艳津子说,我们的舞蹈没有门槛,是给所有人看的。没有人来看的时候,我们跳给树、花、风、星空看……我一直耳闻津子的种种艰难和坚守,也一直悄悄旁观她多年的初衷不改,虽不相熟,却深怀敬意!

和这台舞剧的制作人,大学师弟青松久别重逢,还有亲爱的凌凌,和久违的大学同学陶海,我们也都是北漂,尽管过去了很多年,那些珍贵的朴素的情感一直没变过,和台上的你们(舞者)比肩,同在!

节后还有四天的演出,推荐。

《 北京·我们》

5月5、6、7、8日

北京中华世纪坛剧场

赵涛涂凌黄璐伊春德陶海都来看《北京·我们》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