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雙11已經落下帷幕,今年,不少人的眼光被電商新貴拼多多吸引,就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中,平臺上演了一幕幕“千人拼團、”萬人拼團“的熱鬧場景。

11塊9的皮帶,2萬多人在拼!9.9元包郵20只新鮮土雞蛋,近5000人拼單!

據拼多多剛剛出爐的雙11戰報,截至11日上午9點25分,平臺GMV超越去年全天。雙十一期間,平臺總物流訂單數同比增長逾300%,農產品訂單量超4000萬單,其中的1200萬單由全國國家級貧困縣通過“產地直髮”的方式發出,總量超過1億斤,較去年同比增長逾409%。

除了農貨,服飾、日化、3C的銷量也十分火爆。女裝銷量超1億件、男裝超4300萬件、紙巾銷量2.7億包。新款iPhone銷量突破20萬臺,交易額接近15億元!

“低價+拼團”是消費者對拼多多的理解,“便宜沒好貨”也是人們一直以來的刻板印象,而拼多多雙11的表現,卻教科書般展現出了“便宜有好貨”。對此,黃崢又是如何解釋這個現象的?

昨日,黃崢接受央視財經頻道專訪時表示,消費者買便宜的東西並不等於消費降級,之所以有衆多低價商品,是因爲拼多多開創了一個新模式。

“便宜的東西肯定不等於消費降級,對於一個普通的消費者而言是一個更加理性的選擇。”

而拼多多上的貨品之所以能夠做到低價,是因爲用打通上下游供應鏈的方式推動了品質升級,從而保證了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低價優質的商品。

“對於一個普通的消費者而言,是一個更加理性的選擇。”黃崢的說法也得到了大數據的應驗。

當下,大衆的消費理念在變得越來越理性、成熟,拼多多也越來越受到一二線用戶的青睞。獵豹最新數據顯示,在拼多多的用戶中,一二線城市佔比已接近一半,而且一線城市的用戶比例在大幅上升。

與此同時,農村消費升級的現象也引起了央視記者的關注。昨天,央視財經頻道對河南鄉鎮青年與湖北臍橙種植戶作了專題報道。

央視報道稱,2018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6322.8億元,同比上漲34.4%。數據的背後,是三四五線的鄉鎮青年撐起的消費新勢力。

在河南新鄉,曹田莉是位拼團達人。在她家中,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拼團買的,甚至用1分錢拼了一輛小米平衡車。曹田莉說,她自己有5個拼多多的秒殺羣和抽獎羣,她所在的村有個500人的羣,大家都在這個羣裏一起拼。

在湖北秭歸,自從拼團模式出現後,採購商能夠迅速聚集單量,進行大批量採購,克服了以往運輸這個難題。同時,拼的模式也讓物流時間縮短,成本降低1/3。

而對臍橙種植戶來說,拼的模式能夠提前預判哪棵樹多久能摘、能賣多少。打開了銷路,生活也改善了許多。

拼多多成立三年來,已賣出109億斤農貨,農產品銷售額年均增長率超過300%。在雙11期間,天南海北的農貨受到了一線用戶的瘋搶,海量新鮮優質的農產品和水果正通過拼多多走進城裏人的廚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