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裏除了搗鼓美食,花喫姐姐也和大家一樣喜歡看劇追綜藝。

前陣子得空又刷了一遍《嚮往的生活》,每每看到他們一羣人圍着餐桌其樂融融的畫面,花喫姐姐都忍不住露出“姨母笑”。

院子裏種着花,園子里長着菜,圍欄裏圈着家養的雞鴨…想喫什麼現宰現摘,全都是新鮮應季的原生態美味,可不就是都市人嚮往的生活嘛~

那天跟朋友聊到這些,她跟我說,你要是喜歡應季的菜餚,還真有一家餐廳可以種草,在深圳,叫菜蟲食堂

菜蟲…這名字起得可有點冒險啊,原以爲只是家接地氣的家常菜館,後來朋友說,恰恰相反,這可是一家規格很高的精品創意餐廳。

據說店裏大半的食材都是品牌自有的生態農場培育種植的,還有一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不僅理念健康,講求“不時不食”,菜餚的滋味和創意更是沒得挑。

最難得的是,餐廳上線至今也不過兩年有餘,收穫的好評卻有滿滿一籮筐,不光被食客評定可以叫板米其林,還入圍了大衆點評的“黑珍珠餐廳指南”

要知道,全深圳18.3萬家餐廳,只有35家能入圍提名,可見人家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

趕上上次去深圳出差,果斷約上朋友走一遭~

餐廳開在一個偏僻隱祕的獨棟寫字樓下面,門面確如食客們所說,屬於低調簡約的那種,聽說有些食客就住在旁邊的小區,愣是在半年後才發現它的存在。

花喫姐姐當時和朋友邊走邊聊,一個不留神就走過了,也是繞了回頭路才找到。

但真等進了門,腦海裏就只蹦出了一個詞—別有洞天

儘管已經提前做了攻略,迎面撲來的空間感和書香氣息還是給了我莫大的驚喜。

若不是看到用餐的食客,四周大大的書架和密密麻麻的藏書,真的會讓人誤以爲走進了一家頗具年代感的書店。

不同於一般的創意餐廳,菜蟲食堂的整體風格趨向於低調的奢華,適宜的地方保有鋼筋結構,放大後現代主義的意趣,射燈映射江蘇青磚的紋理,新派美學呼之欲出。

似乎是無人忍心驚擾這樣的歲月靜好,儘管當時用餐的人不在少數,店內卻幾乎沒有嘈雜之聲。

花喫姐姐覺得,這家店的環境還是很適合做商務宴請的,除了間隔合理的公共用餐區以外,還設了很多雅緻的包間,私密度能打滿分~

店裏還配備了KTV、投影儀等設備,除了商務宴請外,還能滿足食客對娛樂的高品質需求~

不過餐廳好不好關鍵還要看菜品。

去喫之前看到大衆點評給它的定位是粵菜,翻看了菜單才發現,這家店應該是不拘泥於某一個特定菜系的,否則也不可能看到諸如孜然羊排、山西油潑面的身影呀~

聽餐廳服務人員介紹說,他們幾乎每個月都要推出十道左右的新品時令菜,所以菜單也是常換常新的。

我和朋友跟着推薦點了幾個,你別說,還真的有被驚豔到。

椒椒膠湯

招牌的椒椒膠湯,用精品魚膠和雞肉佐以海南的黑胡椒根燉煮,末了用青花椒拾起味道,鮮香濃郁,滋補又美味,微麻的口感讓人直呼過癮~

鮮花椒蒸黃魚

同樣用到鮮花椒的蒸黃魚也很出彩,別看造型其貌不揚,口感層次卻很豐富,魚肉嫩而不腥,入口盡是爽滑的鮮甜。

據說,這道菜還是很多外籍食客們的心頭好,當初主廚爲了研發它,曾經和數十種水產作了搭配試驗,試喫了上百次,這才敲定了最終的做法。

還有這個時令必點的大閘蟹,只只膏滿黃肥,香到骨子裏。

農場時蔬。你可別小瞧了這盤青菜,有機種植的緣故,一盤68呢~

清炒時蔬也不錯,脆嫩多汁,一看就是新鮮的蔬菜,一嘗便知火候的精準。

都說做菜最考驗水準的其實就是素菜,能把尋常的綠葉菜做出不尋常的口感,廚師的功力可見一斑。

油潑面

最後主食來了一份很多食客力薦的油潑面,綠油油的菠菜面上擺着蒜末和辣椒麪,再淋上滾燙的熱油,一挑一拌,那叫一個噴香又勁道,絲毫不比在北方喫到的正宗油潑面遜色。

新西蘭孜然羊排

點到的幾道菜都沒有踩雷,可見菜蟲食堂的出品質量還是很穩定的。

但真正打動我的,還是它比着市面上的很多同類型餐廳,少了些浮誇的擺盤裝飾,多了些食材本身的質樸鮮美。

酒足飯飽後坐在位子上閒聊,我和朋友一致認爲,能開出這樣一家餐廳的人,高矮胖瘦不好說,但品味一定不會差。

果不其然,結識了之後才知道,所謂的品味真的是和閱歷與眼界分不開的。

他叫黃亞軍,菜蟲食堂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名資深的地產行業從業者。

菜蟲食堂創始人黃亞軍

關於執着於“喫”這件事,還要追溯到95年他來到深圳投入房地產行業。

酒桌往來是商務社交的常態,不過值得慶幸的是,20多年的“磨礪”沒有讓他長出啤酒肚,倒是把他培養成了一名刁鑽的食客。

也就在這時,黃亞軍的人生走到了分岔路口。

職場上一路高歌猛進,而立之年他就已經成了某知名地產的副總經理。但對於美食的追求和執念也在日積月累中愈發強烈。

終於,思量再三後,他決定先在路口處拐個彎,離開地產領域,投身自己熱愛的美食行業。

因爲堅信好食材纔是一切美味的基礎,所以黃亞軍邁入門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資農業公司,經營綠色農產品種植,還給自己的農場起了一個另類的名字—“菜蟲農場”。

他告訴花喫姐姐,因爲他們覺得,連蟲子都喫的菜纔是真正的生態好菜

建立在南方的菜蟲農場,講求因地制宜,只供應當季的果蔬,只信奉瓜熟蒂落的自然之道,專注於爲食客提供真正營養健康的優質食材。

比如可能是國內最好的蔥薑蒜,還有天然散養的家禽。

爲了讓產品廣爲人知,他們便在農場附近租下了兩間小屋,用來展示好食材,也作對內的食材用於接待。

沒想到,這一舉,竟成就了“菜蟲食堂”的“前世今生”。

食堂建立之初,本是不打算對外營業的,誰曾想,僅是靠着朋友圈的口口相傳,兩間小屋就時常座無虛席,甚至比周邊酒樓的生意還要好。

農場的大夥一合計,何不乾脆直接讓食堂面向大衆呢?

其實在此之前,黃亞軍就想過要嘗試“農場+餐廳”的模式,許是這次真讓他盼來了好時機,就在同一年,他在廣州馬會遇到了大廚梁仲慶。

一個是求賢若渴的賢士,一個是時常問鼎廚藝大賽的高手,兩人在用好食材打造創意私房菜上的想法上幾乎不謀而合。

就這樣,梁仲慶的加入爲菜蟲食堂送來了最後一陣東風。

可能是自有農場的緣故,黃亞軍對於應季農場的感知總要比其他人更敏銳一些。

這也造就了菜蟲食堂“不時不食”的理念,督促着他們不斷研發新菜,好追上四季的腳步~

爲了讓出品更有新意,黃亞軍時常帶着團隊成員們走南闖北,去往不同的國家和地域。拜訪各地的廚藝高手,探尋舌尖上的美味,再融入自己的新意。

不限菜系、不限形式、不厭其煩…

即便有些菜餚需要的食材已經超出了農場培植的範疇,他們也不願遷就或捨棄,而是想方設法的從國內外找到適配的高端食材,精心烹製給食客。

難怪兩年多來已經出品了192633道美食的它,仍舊能時時爲食客們帶來驚喜。

即便搬了新家、換了裝潢,但他們用好食材爲大家奉上人間至味的初心始終沒變呀~

如今的菜蟲食堂,已經有了完善的高端食材供應鏈,雲南香格里拉的頂級松茸、澳洲直供的龍蝦、西班牙火腿、德國的香腸…應季的各國佳餚應有盡有,你總能在這裏嚐到最合時宜的那口鮮。

因爲經營的火爆,也有不少朋友曾勸黃亞軍趁熱打鐵多開些分店。有一次他甚至連選址和空間設計都搞定了,但臨門一腳時卻還是停了下來。

他說那一刻自己只想到了一個問題,菜蟲食堂的未來究竟想變成什麼模樣,是門庭若市的網紅餐廳還是一家有溫度的百年老店?

很顯然,他選擇了後者。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說:“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

而這句言明美食、社交與生活的話,黃亞軍說,也是菜蟲食堂想要告訴大家的。

黃亞軍已於11月8日20:00

在生活風格型消費投資平臺【開始吧】

發起「菜蟲食堂」衆籌項目

欲知詳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或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嘗一口這應季的時令美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