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人陆萍与诗评家老陈,他们两人居住的城市南辕北辙,一个生活在太平洋东岸的魔都上海,一个却是在北部湾附近壮族自治区的一片甘蔗林中。文汇出版社的大编朱耀华和诗人陆萍,出于感动,也是对老陈赏析美文的欣赏,决定在诗集中五首诗的后面,破例收录了五篇老陈的赏析文章。

上篇

最近上海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一本诗歌评论专集,书的题目叫《陆萍诗歌赏析》。著名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刘巽达作序。上月15日,序言以《如何抵达诗文俱佳的盛景》为题,在光明网上发表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公众号《新文艺》也制作软文推送。现在这本书已经在全国多个新华书店以及《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易文网》等上架开售。

作为被赏析者的诗人陆萍,她自己做梦都没有想过,今天会有这样一本专著闻世。这本《陆萍诗歌赏析》在很多人的眼里,至今都是一个神秘的谜。诗人陆萍与诗评家老陈,他们两人居住的城市南辕北辙,一个生活在太平洋东岸的魔都上海,一个却是在北部湾附近壮族自治区的一片甘蔗林中。两人素不相识,至今都末曾谋面。但他们是如何相识相遇的呢?最简单的回答,便是”神奇“这个词。

诗人陆萍早年就蜚声文坛,而今已出版了二十多部著作,她早年写下的那些诗句,当时常常被报刊引用转载,她笔下的歌词也在全国海选中胜出,由上海交响乐团伴奏灌制成唱片,传遍大江南北。中国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毛时安在陆萍去年出版的二本新著序言中如是评说:“这些年来,诗人陆萍的写作,已经走向自在的境界,从生命深层流出的诗行,从来就不是为了发表。它们洗净了功利的尘灰,没有博人眼球的喧哗,而只是她生着活着的心跳、气息、血流和脉动。从人性最幽闭处起飞,翱翔在诗国的天空。“

2016年一个初夏的傍晚,诗人陆萍在网上,忽然发现来了个陌生的“老陈评诗”,题目叫《冰层下面是火——我读陆萍诗》。神秘的老陈与诗人陆萍素昧平生,但他写的三四千字的文章,却通走诗人陆萍的昨天和今天。陆萍被他笔下的那份深刻和抵达,深深地震撼到了。

不想自此之后,“老陈评诗”在网上十天半月地更新,不断对诗人五十年来的作品进行一诗一评。诗人发现网上还有一个神秘的粉丝也是陌路知音叫“小雨”。她在诗人陆萍的博客里上天入地,为“老陈评诗”选送着诗目和资料。记者搜索发现,陆萍的博客已经做了十多年,千余博文中,日常生活和创作琐事,几乎无所不有。

”老陈评诗“仿佛有种穿透,不断破译诗人心灵的暗码。甚至于让陆萍的诗人朋友们,也非常感慨。记者在陆萍的微信上,看到了众多跟帖,有说:”欣赏老陈鞭辟入理的精彩点评,陆萍的诗确实有那种气息味道“;有说”诗歌呼唤高水准的诗评家,引人领悟妙处“;也有说”老陈比一些自我感觉非常好的诗评家高明太多了“;还有说”老陈身份神秘莫测,不一定是民间的,建议与他联系一下 。“

正当此时,又有人却说:”陆萍,还是不要弄清楚好,有一个人对你的诗和人如此了解,又如此专业,千载难逢。留一个美好悬念,如诗......“

就在”老陈评诗“不断发来的过程中,陆萍的两本新诗集《玫瑰兀自绽放》和《生活过成诗》,被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审核通过,获得资助出版。诗人向老陈发信询问说:想在诗集里收进他写的评论,问该用怎样的文字介绍作者?

笔者在诗人的手机中,看到了老陈当时的回复:他说:”我和小雨等人的初衷,就是和陆老师您交流学习诗歌,这样就够了,彼此意会,各有快意,夫复何求?“

笔者一时愣住,这与当下社会上的一些喧嚣景象相距太远。事实上,文章署名,本在情理之中,不至于连名字也不愿报吧?然而,眼前活生生的事实却就是这样。

诗人无限感慨地对笔者说:”那一瞬,我再次被震惊到了。仿佛诗神在前......“

是啊,老陈那份对文学的挚爱与纯粹,甚至都无法用语言表达。正如诗人所说:”诗的神圣,莫过于此;诗的最高形式,莫过于此;诗的殿堂模样,也莫过于此。“

不久,陆萍的诗集《生活过成诗》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了。在封底,印有三位著名评论家的精彩评语,其中一段就来自老陈的文章。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那条评语的落款,就是“老陈”两个字。笔者了解到,直至书稿下厂付印前,诗人和出版社都无法得知这个神秘老陈的真名。

文汇出版社的大编朱耀华和诗人陆萍,出于感动,也是对老陈赏析美文的欣赏,决定在诗集中五首诗的后面,破例收录了五篇老陈的赏析文章。这在诗集的出版史上,似乎也绝无仅有。

后来,老陈最初的这篇评论,在《上海诗人》上发表了。编辑部要寄稿费,必须要填真名,于是才辗转着从小雨处得到了老陈的真名。

老陈的真实名字叫什么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请看《一本书的前世今生》之下篇。

下篇

早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1986年,在北京,中国对外宣传的一本杂志叫《中国文学》,那上面以英文和法文,选载翻译了陆萍的诗作《冰》等。诗人陆萍的作品,从此飞出了国界,而她自己却并不知道。当年通讯技术落后,当印度驻中国大使馆的一等秘书,好不容易找到陆萍本人时,两国之间联系往返的信函已积了整整一抽屉。

这年三月,亚洲诗坛向诗人陆萍发出了盛情邀请,并承担她的往返机票和食宿等一切费用,请陆萍飞赴在印度博帕尔举办的亚洲诗歌盛会。三十多年前一个诗人的出国,远不是今天的便捷模式,但是陆萍的上级部门上海司法局和上海市外事办公室,以罕有的公派规格,破例送诗人陆萍出国参加一个世界诗会。

用当年时任上海市作协副秘书长毛时安的话来说,是这样的:”开幕式上,诗人陆萍上台亲自朗诵了这首诗,不想掀起了一股’冰‘的旋风,受到众多国外诗人的赞誉和好评,使她获荣《亚洲诗坛明星》称号,并一举奠定了她在亚洲诗坛的崇高地位。所以后来的几年中,在日本、韩国等举办的一些国际诗会上,陆萍的名字,总是出现在东道国出资盛邀的名单上。”

根据记者查寻的资料得知,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南方炎热的一间木板房里,正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文学书籍,尤其是诗。记者从文字零星的碎片中隐约得知,或许是他自身不幸的遭遇,也许是他家父突然去世,或者是高考临场失手,可能也会是失恋......但他阅读眼底下白纸黑字的文学经典和诗歌,对他破败伤残的精神,无疑是一种慰藉和疗伤,更是一种拯救和重建。

一个偶然,这个酷爱文学的小伙子,从一份有关文学的报道中,读到了陆萍的一首诗《冰》。诗中,那惊艳的比喻,那种跳出自我又冷眼审视自身疼痛、残酷到极端的表现手法,给类似命运体验的他,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也让他从此牢牢地记住了诗人陆萍的名字。

笔者觉得,这世界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会在不同的时空中,同样被对方震撼到,一定是一个传奇故事的不同寻常的前奏。

当二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之后,诗人陆萍又有一段长达十多年的沉寂期,但她对漫长岁月的凝神观照,对自我心灵和存在的倾听,从生命深处流出来的大量诗行,完成着她对生存意义的探寻与阐释。近年来陆萍之所以获荣多多,就是诗人对艺术不懈追求的必然。

再说远在北部湾壮族自治区的甘蔗林里的这个年轻人呢,也经受了三十多年的人生风浪,岁月的磨砺和洗礼,命运的历练与拷打,他的灵魂也不断升华着对生存经验的提炼与反思,并收获着文学给他精神心智的滋养和力量;他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了,他从小陈变成了老陈,他履历丰厚,思考精深;他笔耕不缀,文笔老辣。他就是眼下这本书《陆萍诗歌赏析》的作者老陈,男,壮族,1967年生,他的真实名字叫——陈胜辉。

至去年秋天,陈胜辉对陆萍诗作的赏析,已经写下将近有一本书的规模了。

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巽达认为:《陆萍诗歌赏析》呈现了诗文俱佳的盛景。这是一本在时代文学的田野里,靠文学自身的力量,顽强地长出的一棵”野树“。野树的生命力总是异乎寻常的:你看,诗人与评家,事先既没有联手,更没有呼应;既没有什么课题立项,又没有什么经费来源;甚至既没有目标,也没有方向;只是凭着文学本身力量的驱动及灵魂内在的那种对文学的痴迷,于不经意间,却双双抵达了文学创作中的某种至高。

所以,诗人与评家,既经得起商品大潮的喧嚣,也耐得住岁月深处的寂寞;既是诗人在市场经济中的胜出,又是文学在网络世界的盛事;既是文学创作中立得起来的一部作品,也是在文坛能传得下去的文本。文学到底是什么?笔者在这个故事的采访中,似乎是近距离地感知到了。

很快,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作协原秘书长臧先生及社会人士的关爱与大力支持下,这本书进入了出版的倒计时。

出版社按惯例,认定署名应该是“陆萍、陈胜辉”两个人。陈胜辉觉得这本来就是题中之义,而诗人却认定自己从来就没有参与,不该署名,所有选诗,都来自老陈他们在网上或公开出版的诗集里。但是出版社没有采纳诗人的主张。

在全书定稿期间,上海方面还是收到广西陈胜辉发来的一篇篇赏读评论,更是在书稿发排时,陈胜辉仍有新写的赏文发来,他甚至在文后附言:”即使来不及进书,也无妨。”到了书稿三校时,赏析文章竟然达到了八十多篇。

陆萍再次表示:高山流水遇知音,得一知已足矣。书上署名该陈胜辉一人。出版社认为一诗一评,两者作品各占一半,共同署名是最合情合理的做法。诗人坚持:”我弃权,这是我的民事权利,可以立据为凭!”

知情者感叹着说:诗人和评家是以各自执着的方式,在向对方致敬!

诗人与陈胜辉得知后,不约而同地说:不!我们都在向诗歌致敬!

采访到这些小细节,笔者如踏进了文学的圣地,一种圣洁的感动油然而生。

无疑,这是一段美好的文坛佳话,无论于网络时代的这个传奇,还是于出书前后的名利谦让,其本身美好的品质,在时下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显得特别可贵。我们应该向这种美好事物的内在蕴含的精神——致敬!

当然,这本《陆萍诗歌赏析》的诞生,也是网络所创造的机遇,是现代的电子科技,才有可能将茫茫人海中的两个毫不相干的点,神奇对接,霎时电光闪闪火花灼灼,凭空书写了这本书的前世今生。

陆萍简介:

亚洲诗歌中心成员、中国作协会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出版诗集《生活过成诗》《玫瑰兀自绽放》《有只鸟飞过天空》《细雨打湿的花伞》《梦乡的小站》《寂寞红豆》《陆萍短诗选》(中英文)与散文集、纪实文学集《走近女死囚》《一个政法女记者的手记》《狱墙内外》《黑色蜜月》《高贵的脊梁》等二十余本。作品被改编成话剧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公演、被谱曲由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灌制唱片风靡全国、被编进中学教材、绘成连环画出版、制作成套贺卡发行等等。曾应邀赴印度、日本、韩国等出席国际诗会,获“亚洲诗坛明星”称号。随中国作协赴台作两岸交流获台湾新诗学会颁“弘扬诗艺”金牌。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并获国内外多次大奖。

陈胜辉简介:

广西壮族,60后男士,笔名老陈等。有评论、诗、散文等发表。著有评论专集《陆萍诗歌赏析》、诗集《老伤》等。

本文作者小贺简介:

原名贺雅丽,骄阳之声文学社社长,凤凰诗社大洋洲总社副社长,山西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及多家网络平台特约主播。16年开始创作现代诗歌并在《中国诗歌报》《长江诗刊》《凤凰诗社》《山东文学》《资江文化》《秦海明月》等各大网络平台刊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