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時去榜單化,還可以鼓勵用戶不斷發展站內社交,對私信、話題乃至未來可能出現的羣組功能進行開發,在彈幕和評論之外,再打造一個屬於B站自己的社交網絡。你所點擊關注的話題,其相關內容並不會直接展示在你的動態頁中,只會繼續以話題TAG的方式出現,需要用戶點擊進入後才能瀏覽相關內容。

“飯圈”這個詞,在B站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

特別是在目睹了隔壁微博的衆生百態後(看我們這滿滿的求生欲),很多B站小夥伴更是將“抵制飯圈”上升到了事關B站生死存亡的高度。畢竟作爲一個以社區文化著稱的內容平臺,B站的立身之本也是最核心的互動文化,其實和飯圈文化有共通又有互相排斥的地方。共通導致融入門檻降低,排斥又引發各種衝突,這就導致B站很難完全排斥飯圈,又無法以較爲溫和的方式引導這種外來文化完成蛻變升級後加入到幾身中。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就在這樣充滿矛盾的情況下,“話題”這個相當微博化的功能,悄然出現在用戶的二級入口上。

看着這熟悉的##,一瞬間在眼前閃過的,是超話,是打榜,是排名,是流量……

不!難道小破站真的要走上微博的老路了嗎???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微妙的位置和設定

這次的話題入口,所在的位置非常微妙。

我們一般將首頁看成一級入口(APP上的開屏更多是作爲重要廣告位,就不算在入口內了),打開網站or APP第一時間看到的內容自然佔據了最有力的推薦位置;而動態則是第二入口,雖然優先級不如首頁,但按照一般的用戶習慣,刷新動態頁查看關注人的最新內容,優先級甚至會高於在首頁翻看個人感興趣的內容。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而話題的主入口,就搭建在動態頁中。網頁版在全部動態右側,APP上則是處於單頁置頂位置。

這個位置不是最重要,卻又相當重要,他所能保證的就是讓“話題”這一功能長時間持續曝光在你的視線範圍之內,用“願者上鉤”的心態等待一名名用戶的參與。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而話題的自助功能設定,也相當微妙。

你所點擊關注的話題,其相關內容並不會直接展示在你的動態頁中,只會繼續以話題TAG的方式出現,需要用戶點擊進入後才能瀏覽相關內容。但每一名用戶最多可以將三個話題添加到置頂界面中,這樣操作以後,這些話題就會直接在“話題”板塊中顯示,等於是建立了一個更加方便的入口。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話題的好處

這麼苦心孤詣地設置導流入口和機制,自然是因爲“話題”這種功能確實有很大的好處。

1、話題有利於提升社區互動和用戶粘性。只要點進你感興趣的TAG,你就可以找到同好,互相交流意見,甚至因此收穫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這種互動相較於彈幕,延時性小,目標針對性更強,同時也會將可能爆發的矛盾限制在較小的範圍內,同時也鼓勵更廣泛的用戶發言。只要能培養出固定的用戶習慣,話題的可發展性甚至比彈幕文化還要大。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2、話題有利於在短時間內提升事件熱度。這個其實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就和利用微博喫瓜一樣的邏輯,利用TAG可以將所有事件相關的內容匯聚到一起,方便檢索和查看,也方便討論。

3、話題有利於幫助UP主吸引粉絲和提升粉絲粘性。前一個功能建立在第一個優點的基礎上,利用這種同好匯聚的特色,中小型UP主等於多了一條曝光的渠道,可以幫助他們提升視頻數據和漲粉;後一條也是一樣的邏輯,利用UP主相關TAG加深粉絲之間以及粉絲和UP主的互動,消除隔閡,提升粉絲粘性。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隱憂:圈子建立後的擴張化

講這一part之前,我們還是要提一下我們的觀點:追星沒錯,但盲目追星不可取。

在idol相關視頻中刷刷彈幕和評論,做一做喜歡明星的混剪,同步一些日常或者粉絲活動,都是非常正常的行爲,畢竟喜歡一個人,只要不觸犯道德和法律,那誰都無法指責什麼。

我們所不贊同的,是不加剋制的盲目追星行爲,至於這種行爲怎麼去鑑別如何去評價,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標準,所以我們也就不再贅述了。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好,我們接着講“話題”。

我們都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多的地方就有圈子。因爲喜愛某樣事物而聚集起來的圈子,其實是天然具有擴張性的。博得更多認同感是人刻在骨子裏的天性,這點放大到整個圈子上,表現出的就是對外部新鮮血液的渴望和對更廣泛認同的追求。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當然,並不是所有圈子的擴張性最後都會發展爲進攻和侵略性,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圈子更多是處於一種圈地自萌的良好生態。畢竟人作爲個體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差異性,一旦基數增加,或許就很難維持內部文化的穩定性(就像B站現在經歷的這樣),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

可現在B站現在卻恰好面臨多種外來衝擊。

這種衝擊不僅會導致監管的失措,更有可能挑動用戶情緒,導致各種對立。如果大環境真的惡劣到這種情況,那麼“專題”所帶來的圈子效應很有可能是壓垮B站的最後一道枷鎖。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去榜單化

其實對比微博來看,最簡單直接也最有效的一條,就是去流量榜單化。

這點其實考驗的是B站管理層自己。流量榜單代表的不僅僅是商機和利益,更重要的是對站內流量的全盤控制,後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因爲掌握了這股龐大的力量,平臺持有者可以更完美地掌握整個平臺,隨時進行校準發展方向,並且做到更好的監控。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但是如果去榜單化,那麼KOL——包括明星和UP主——除了自身的數據以外,就沒有外部的衡量數據,雖然爭端依然不可避免,但卻減少了爲爭奪外部流量而產生的矛盾,儘量將粉絲行爲約束在偶像自己的作品上。

同時去榜單化,還可以鼓勵用戶不斷發展站內社交,對私信、話題乃至未來可能出現的羣組功能進行開發,在彈幕和評論之外,再打造一個屬於B站自己的社交網絡。

當然,對於惡意私聊、搶佔話題等惡性行爲,一定要明正典刑,寧可去得罪用戶,也不能放任污染社區文化的行爲成風。

【B站觀察報告】真就學微博那一套?“話題”會導致飯圈氾濫嗎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我們其實是希望“話題”這個功能可以得到更多開發,以此爲基礎爲所有用戶再提供一個交流平臺的。畢竟類似的平臺越多,我們就越能聽到大家的意見和想法,從而不斷改進內容,爲大家提供更優質的內容享受。

但我們也知道,這背後所包含的博弈相當複雜,並不是短時間可以全部解決的。

所以,且看B站怎麼走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