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天王洪秀全想借助秦日纲、陈承瑢抗衡翼王,没想到他们却被石达开给杀了,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处境与“天京事变前”没啥区别。9月,洪秀全借助东殿首席文官佐天侯陈承瑢之手,将“诛杨密诏”送出天京:一份给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一份给在武昌作战的石达开,让他俩火速带兵回京,铲除东王。

历史教材中,对天京事变如此描述:1856年6月,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极盛时期,东王杨秀清因功劳过大,强迫天王洪秀全册封他为万岁,君臣关系恶化。9月初,北王韦昌辉受到“密诏”后,率3000兵马从江西赶回天京,将杨秀清诛杀,并屠杀东王余党。韦昌辉杀红了眼,连洪秀全、石达开也不放过,将事变扩大化。如此,洪秀全下令捉拿韦昌辉,并将其大卸八块,此为“天京事变”。这场事变导致2万骨干被杀,太平天国有盛而衰,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历史教材并没有谈到“天京事变”结束的时间,只是强调死了2万人,是太平天国盛衰之转折点。那么,“天京事变”究竟什么时候才算结束呢?教材没有说。
01.酝酿阶段,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组建同盟,对付东王杨秀清
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实际掌舵者、领航员,集政权、军权、教权于一身,堪称是“无冕之王”。但是,杨秀清嚣过于张跋扈,目中无人,动不动就玩“天父下凡”,在公开场合杖责其他诸侯王,还威胁杖责天王洪秀全,俨然就是“乱臣贼子”。所谓杖责,就是打屁股,用木棍狠狠地打,打两三百下,这对诸侯王是一种莫大耻辱。为此,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等只能组建同盟,一起对付东王杨秀清,确保自己权力、安全。如李秀成所言:“密谋诛杀东王,及其兄弟三,源清、辅清,其余皆不得多杀。”此为天京事变之酝酿阶段,但杨秀清却蒙在鼓里。
02.践行盟约,洪秀全发布“密诏”,韦昌辉诛杀杨秀清
1856年6月,太平军连续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达到军事上极盛时期,但太平天国内部矛盾也日趋白热化。9月,洪秀全借助东殿首席文官佐天侯陈承瑢之手,将“诛杨密诏”送出天京:一份给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一份给在武昌作战的石达开,让他俩火速带兵回京,铲除东王。接到密诏后,石达开并未立刻回京,而是坐山观虎斗。韦昌辉则不一样,平日受杨秀清欺压太甚,于是率3000精兵回京“勤王”。在陈承瑢接应下,韦昌辉顺利入城,然后杀向东王府,将睡梦中的杨秀清干掉。此时,“诛杨行动”完成,共同对手解决了。
03.高潮阶段,“盟约”被破坏,韦昌辉滥杀无辜,后被大卸八块
干掉杨秀清后,韦昌辉处境有点不妙,即是事变合法性问题,也就是诛杀东王之理由是什么?按照常理,“奸臣”被诛杀后,皇帝应该第一时间出来发布诏书,斥责“奸臣”罪孽深重,死有余辜,其余被迫依附者则既往不咎,从而快速稳住局面,避免事态扩大。但是,洪秀全没这么做,他躲在宫里看热闹,这又是为何呢?其一、杨秀清是“上帝化身”,否定杨秀清,就是否定拜上帝教,太平天国还能玩得转吗。其二、洪秀全想借此机会除掉东殿、北殿、翼殿等实力派,真正掌握大权,做专制君主。天王没有发布诏书,韦昌辉就是凶手,就是杀害“上帝”的恶魔,是太平天国的仇敌。为了自保,韦昌辉只能扩大事态,先下手为强,结果自己也被大卸八块。
04.暂时罢休,石达开回京辅政,诛杀秦日纲、陈承瑢,掌握大权
洪秀全、石达开躲在背后,北王韦昌辉充当枪手,结果是东王、北王火拼,两败俱伤。此时,石达开在军民簇拥下,回到京师辅佐政务,却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要诛杀地位仅次于自己的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否则拒绝回京。诛杀秦日纲、陈承瑢,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秦日纲、陈承瑢支持天王,不利于翼王掌握朝政。其二、秦日纲曾追杀翼王,俩人结下了仇恨。其三、若不杀秦日纲、陈承瑢,则无法为“天京事变”画上句号,毕竟洪秀全、石达开不会认错。所以,为了铲除异己,也为了寻找替罪羊,秦日纲、陈承瑢必须要处死。但是,也仅限于杀秦日纲、陈承瑢而已,没有再扩大事态。
05.再起波澜,石达开外出单干,釜底抽薪,与洪秀全抗衡
本来,天王洪秀全想借助秦日纲、陈承瑢抗衡翼王,没想到他们却被石达开给杀了,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处境与“天京事变前”没啥区别。此外,石达开还想拥有“军师”头衔,这让洪秀全大为不满。为此,洪秀全册封两位兄长为王,制约石达开,但效果不大,因为他俩没啥威望。石达开呢?辅政期间,太平天国军事局势更加恶化,比事变高潮阶段还严重,湖北、安徽、天京三大战场都相继损兵折将,丢弃城池,江西战场则被动防御。江西是翼王打下来的地盘,他自然要去救援,于是借口与天王兄弟不和,率10万精兵外出单干。此外,石达开还发布告示,吸引各大战场将领前来投靠,林启荣、吴如孝等深受其害。
06.最后余波,洪秀全、陈玉成、杨辅清联合欺压韦俊,酿成“池州事件”
石达开外出单干,拉走10万兵马,洪秀全很恼火,却也无可奈何。但是,石达开单干后就是“战五渣”,连战连败,连三流将领都打不赢,所以部下纷纷脱离翼王,回到太平天国,东王弟弟杨辅清就是其一。杨辅清回来后,洪秀全直接册封他为“中军主将”,名义上掌握全军,目的是从石达开哪里“拉人”。但是,洪秀全接下来之做法就很过分了:让杨辅清去建德带兵,地盘正好与韦俊(北王韦昌辉弟弟)接壤,想借此机会除掉韦俊。
这就不对了,韦俊骁勇无敌,曾两次坐镇武昌,击毙湘军创始人罗泽南,差点活捉中兴名臣胡林翼(石达开唯一佩服的湘军统帅),是一位优秀统帅。再则,韦俊并没参加“天京事变”,哥哥韦昌辉被杀后,他还在坚守武昌,拒绝投降,后完好无损地将主力撤出来。洪秀全呢?先是拒绝派兵增援武昌,后则要诛杀韦俊(李秀成担保,躲过一劫),治他丢失武昌大罪,现在则故意让“仇人”来家门口带兵,这不是故意挑起矛盾吗。
从战斗力来讲,韦俊可以轻松搞定杨辅清,但他没这么做。杨辅清则有点“小人”了,他经常挑衅韦俊,虽然韦俊屡次出兵帮他解围,给他雪中送炭。韦俊呢?大局观很强,杨辅清来挑衅,想要地盘,他让出来。然而,杨辅清太过分了。韦俊要渡江去投靠李秀成,杨辅清则联合陈玉成封锁长江,挑起兵变。如此,韦俊越想越恼火,干脆投降清朝,寻找活路,此为“池州事件”。
综上所述,1856年9月,北王韦昌辉率兵回京诛杀东王,是“天京事变”之开始。1859年2月,洪秀全、陈玉成、杨辅清等欺人太甚,韦俊被逼到绝境,只好投降清朝,这是“天京事变”之最后余波。可知,这场事变持续两年多,期间各大实力派明争暗斗,给太平天国事业造成灾难。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全史》、《天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