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未来论坛理事和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丁健在台下见证了催化剂科研成果的获奖,是巧合或许也并非巧合,丁健好像用一种既直接又间接的方式,参与到这种催化剂科研的过程当中。参与未来论坛的建设,成为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一定意义上回应了丁健的科研情节。

小雪节气之前,2019未来科学大奖周于北京举行,在此期间,未来论坛理事、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同时也是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的丁健接受新浪科技专访,讲述了未来论坛的缘起,和他与论坛间的故事。

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最具声望的民间科学公益组织,由科学家和企业家于2015年共同发起创立。丁健是最早的参与者之一,也是未来论坛理事会第一届的轮值主席。论坛成立第二年,未来科学大奖创立,成为中国首个由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丁健也是首批捐赠人中的一员。

读书时,丁健在北京大学学习化学,1986年毕业。199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大学就读信息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他主要的工作经历,先是带领亚信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后担任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负责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医疗、VR/AR和新媒体行业等领域的创业投资。

虽然没有直接从事科研工作,但丁健心中一直有科研情节。参与到未来论坛的建设,是兜兜转转后,再一次与科学相遇。

投资人“走近科学”

未来论坛诞生至今已有四年,规模愈加盛大。丁健介绍,设立这样一个组织的最初想法,源于张守晟、饶毅、施一公等教授。

据他回忆,这些科学家们每年都会组织聚会,有次聚在一起,张守晟觉得是不是应该考虑请几个企业家过来,于是丁健、潘石屹等三四人被请过去。当这两个圈子的人一起聊天,就想到,应该有什么方法能够把企业家和科学家联系在一起。

这些人都诸事缠身,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来推进。巧合的是,不久新盟国际公关顾问公司创始合伙人、总裁武红和她的朋友们找了过来,说也在想做同样的事。丁健回忆,“我已经想了好长时间了,只是找不到人来做,我说你(武红)要来做的话,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因为之前已经和朋友们有过讨论,丁健把一些具体的想法告知武红,并给武红介绍了一些科学家。而后,在武红强大执行力的推动下,未来论坛诞生。武红成为未来论坛发起人兼秘书长,而丁健被推选为论坛理事会主席。

至于未来科学大奖,据丁健介绍,这最早是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张磊,丁健,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以及李彦宏,成为未来科学大奖第一个奖项的捐赠人。

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对获奖者的国籍不做限制,只要求其工作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同时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大奖的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目前目前设置有“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

德扑“教授”,喜新厌旧

丁健喜欢钻研理论,琢磨事物的本质。从事业上看,做投资是这样。从生活上看,其兴趣爱好也体现了这种特点。打德扑是丁健的爱好之一,在这方面,他被朋友们戏称为“教授”。

对他来说,探索未知,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能激发兴趣和激情的一件事。合作伙伴田溯宁开丁健玩笑,说他属于“喜新厌旧”。“所以科学,按道理来讲,最应该是我最喜欢的,实际上也是(我最喜欢的)”。

丁健讲到,自己本身是理科出身,也常跟别人说,自己去经商、创业、做投资,就是拐了个弯,“骨子里还是一个挺喜欢科研这些方面的人”。从小到大,他一直喜欢未知的挑战,如果一件事件没有合适的解释,就可能让他感觉难受。“我不会去做一件我没有想明白的事情”。

从某些角度来看,科研和投资确实很像。两者都重视理性,也都要探索未知,向未来押注。参与未来论坛的建设,成为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一定意义上回应了丁健的科研情节。

这几年大奖奖励的科研成果中,有两项让丁健最为印象深刻。其中之一,是今年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另一个,是去年的物质科学奖——当时,三位科学家因为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获奖,而这恰与丁健的学习背景和早先梦想相关。丁健回想过往情境,“那天颁布这个奖项,我坐在下面真的百感交集”。

高中的化学老师对丁健影响很深,他到北大读书也是进入化学系学习。那时的他怀抱梦想,“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催化是什么时候,我已经想好了,以后就要研究催化剂。”老师曾告诉丁健,催化剂对人类的发展会有非常巨大的贡献。

作为未来论坛理事和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丁健在台下见证了催化剂科研成果的获奖,是巧合或许也并非巧合,丁健好像用一种既直接又间接的方式,参与到这种催化剂科研的过程当中。他说,“有一种缘分的感觉”。

让科学家获更多关注

丁健本身从事高科技投资,对科学的重要性,他们这批人很早就意识到。而参与未来论坛建设多年,让他对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

很多人说产业化,都会用创造多少财富来衡量。不过在丁健看来,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财富:一个事物,只有知道它最核心的根本规律,才能真正利用它。越核心越本质的东西,价值就越大。

关于投资人、企业家们投身未来论坛这项公益事业,丁健提到几个点:第一,在推动社会本质进步上,希望尽自己一份力量;第二,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是各种科学发明的受益者,现在应该鼓励国人在这方面为世界做一些贡献;第三,企业家们在整个大环境下,更懂得用比较市场化、非官方的方式去运作这样一种事业。

从反馈来看,未来论坛和未来科学大奖受到科学家方面的很大关注和积极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成员来自北大、清华、斯坦福、哈佛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和顶尖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这些人本身也是事务繁忙,而参与这项科学公益都是义务劳作,没有报酬。为了奖项的评选,他们要耗费大量时间读推荐信,看很多东西,做很多讨论。

“功劳应该归功于他们的”,丁健表示,这些科学家们才是未来论坛和未来科学大奖的真正推动者。对他和许多未来论坛的理事、捐赠人而言,致力于这种科学公益,主要做的是搭台子,唱戏的还是科学家。他们也希望,把社会对企业家的认同转化为注意力,转移到科学家和科学本身上去。

谈及我国目前的基础科学研究状况,丁健提到,最近这些年,国家投入已经增长很多,也很成功,但另一方面,他认为相关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减少科学家的后顾之忧;也需要考虑,怎样能够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吸引科学家们回来。

而谈及未来论坛的未来,丁健希望可以进一步找到更优秀的人才去褒奖,并扩大其影响力,以便能够让更多中国的青年人和孩子们,对科学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参与。同时丁健表示,”也希望我们民间的一些尝试,能够给整个的科研体系带来一些参考,尝试一些更新的体系,和鼓励做事的方式。”(李楠)

相关文章